孫文先:積極、樂觀的未來論

積極、樂觀的未來論


----   清教徒三化研習班《神法聖約論超越批判哲學》第9課

  

                    孫文先 姊妹

中國教會長期受那種悲觀主義,失敗主義,逃跑主義那種末世論的影響。把世界當成一條破船,世界隨時要毀滅,有些人隨時會發布妖言惑眾的話。中國教會長期處於這種“破船論”、“沉船論”的毒害之下,這種論調對於社會和文化不僅消極無為,甚至反社會,反文化,反傳統,反神學,反知識,把全方位的基督教信仰變成了為“傳福音,信耶穌,升天堂”為特色的,以個人得救、逃避世界為本的民間宗教,這是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這種悲觀主義與失敗主義的末世論就是在戰鬥中降下軍旗,甘拜下風,這種戰鬥精神的崩潰使得教會一敗塗地,正如克勞塞維斯所分析的那樣:“失利的戰鬥便會成為悲痛的教訓。在此種時候,失敗者的精神往往會被瓦解,使抵抗能力完全喪失,最終結果隻能是撤退,再撤退。”

   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回到聖經,端正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作為受造界的世界絕不是一艘隨時都會沉底的破船,而是上帝創造並且不斷保守、更新的偉大的作品。上帝賜予我們的使命,就是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完成修理看守、治理全地的責任,但前提是我們必須敬畏上帝,忠於上帝,尤其是要遵守上帝的約法。通過三化異象的學習使我們重新回到聖經,回到教會的正傳。

第一,聖經啟示和教會曆史的正傳所提倡的曆史觀在心態上首先是樂觀的,而不是悲觀的。自從穆迪 (1837-1899 年)以來,美國主流福音派教會就陷入悲觀的末世論之中。目的在其著名 的講道中說:“我把這個世界視為一艘失事的沉船,上帝給了我一個救生艇,並對我說:穆迪,盡你所能去拯救吧!”許多新教徒從美國南北戰爭以來,對於以社會方式解決這個世界的問題喪失了信心,開始轉向悲觀的末世論,“強調直到耶穌再次來臨並且在地球上建立他的王國之時這世界才會得到改良。”這種悲觀主義往往是受戰爭和災難的影響,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思想的影響,“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把所有人都變成了曆史的深沉悲觀主義者。”

第二,我們之所以在曆史觀上主張樂觀的心態,首先是因為我們深信上帝掌管曆史和未來,並且讓萬事互相效力,使祂的聖名得榮耀,使祂的子民得造就。因此,神學上的任何問題,最終都是上帝論的問題。如果我們真的相信上帝是世界和曆史的主宰,那麽撒但或任何其他勢力就都不是世界和曆史的主宰;如果我們相信上帝對這個世界有祂自己的旨意,並且上帝的旨意必要成就,我們就不會因為罪惡一時的猖獗而灰心喪誌。

第三,這種曆史觀在行動上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在心態上是積極、樂觀的,而不是消極、悲觀的,因為我們是上帝所膏立的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所以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治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當主動積極、甘心樂意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責任。上帝預定了曆史的目的和方向,也預定了成就曆史的目的和方向的工具,而我們就是上帝所薦選和使用的改變世界的器皿。

第四,這種曆史觀深信耶穌基督的教會在最終的結局上是得勝的,而不是失敗的。得勝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呼召,也是上帝在基督裏為我們成就的應許,關鍵是我們要用信心去領受。“因為凡從上帝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 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上帝兒子的嗎?”(約一 5:4-5)。當然,之所以有這種得勝的確信,是因為“愛上帝,又遵守上帝的誡命”(約一 5:2)。今日教會中許多基督徒反對、廢棄、輕看上帝的誡命,就不會有這種得救的確信了。其實,這種失敗主義和悲觀主義的心態本身就是他們違背上帝的律法所導致上帝的咒詛的體現:“在那 些國中,你必不得安逸,也不得落腳之地;耶和華卻使你在那裏心中跳動,眼目失明, 精神消耗。你的性命必懸懸無定;你晝夜恐懼,自料性命難保。你因心裏所恐懼的,眼 中所看見的,早晨必說,巴不得到晚上才好;晚上必說,巴不得到早晨才好。耶和華必 使你坐船回埃及去,走我曾告訴你不得再見的路;在那裏你必賣己身與仇敵作奴婢,卻 無人買”(申 28:65-68)。因此,悲觀的末世論不僅僅是神學的問題,更是生命的問題。 這種生命的問題關鍵不在於我們的感覺如何,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以感恩之心遵守上帝的律法。

 第五,雖然我們在主內是樂觀的、積極的、主動的,但我們深信,不管我們的家庭、教會和社會如何基督化,我們都不會完全實現上帝在聖經中所啟示的公義的標準。這樣的公義隻有在耶穌基督最終再來審判這個世界的時候才能完全實現。任何試圖通過人 的努力在人間建立完美的教會或國度的各種努力都是徒然的,在各樣的災難和憂患中, 我們仍然需要和曆代聖徒一起衷心地盼望:“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 22:20)。

第六、三化異象學習不斷強調的這種積極、樂觀、得勝的未來論,為基督徒的人生提供了積極的目的和意義,能夠治療目前基督徒中普遍存在的消極、悲觀、鬱悶的情緒。悲觀主義末世論的致命缺陷就是他們雖然指出了現實社會所存在的災難和危險,但卻沒有提出合乎聖經的根本性的解決方案,而是“三十六 計,走為上計”,以“被提”這種消極、逃避的方式來麵對危機,直接攔阻了基督徒在困難和危機中的成長。不管別人如何消沉,我們仍然要乘帆遠航,勇敢地走向未來。這是我們積極、樂觀、得勝的末世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