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腐敗---從醫生灰色收入談起

來源: 2023-08-17 06:34:58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醫生的灰色收入有:

1、藥品回扣:這個是腐敗的重點也是大家關心的重點。由於中國很多藥是仿製藥品,或者想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那麽就存在競爭,而中國是個關係市場,有關係就有市場,老百姓也很難知道同類產品誰好誰壞,所以醫生說了算。而醫生用藥是領導批準了的,用哪種藥都是合理的,其實醫生從回扣的多少或自己的經驗多少知道哪種藥比較好一點,有的藥有層次如抗生素,但由於沒有專門的藥劑師對每個藥的使用把關,而醫生有時也搞不清每個藥的細節,上級醫生糊塗,下級醫生不糊塗也難。加上有專門的醫藥代表公關,藥品市場就這樣在惡性循環中跟著經濟效益轉圈圈。但這是病人很難知情也很難問詢的怪圈。糟糕的是病人,得益的是從藥品出產到醫生這條鏈上的每一個人。領導批準了,但也可能藥品被領導的家人或親人作為病人用上了,隻要領導沒意見。如果不是整風運動,估計很難有病人有意見。整風整了多少年,為什麽這些問題一直存在?另一個關鍵問題是藥品收入也是醫院自養的關鍵收入。如果醫藥分開或醫生不靠藥品收入作為收入的一個主要部分,如果醫院不靠藥物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如果、、、?如果這些如果會消失嗎?如果不消失,整風就是一個過場。

2、醫療器械和耗材:這些回扣主要發生在醫院領導和科室主任及部分發生在專科專家身上,普通醫生得不到。

3、紅包:尤其是在大醫院,掛號和住院需要排隊等待檢查,治療或手術,有一些地方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覺得醫生不收紅包,病人及家屬跟醫護人員說話都膽戰心驚。也擔心醫生不負責或讓下級醫生完成上級醫生該做的事。紅包是通行證也是為了擁有溝通權,醫生也知道自己去找領導辦事也是需要溝通渠道的。所以每個行業都有這種類似的事情發生,也正因為這樣,使社會上出現了階級層次,能收到紅包的也是要有一定實力和條件的。就算各種喜事和喪事收取的紅包數量也常被人們譽為能力和社會關係的晴雨表。

4、會診費:這部分有點憑實力說話,但關係也有一定分量,在關係社會中,同樣是三甲醫院的醫生,社會關係好的醫生不一定水平很好,但照樣可以被認為有勢力拿會診費。可能真正好醫生太少太難找了。

避免或減少腐敗可能的辦法

1、監督領導層的批示權:如果在藥物審批上出現藥品質量問題,醫生也改變不了這種錯誤,至於藥品質量和藥價及其價格浮動差主要是定價和醫院進價的問題。醫生隻是被動使用者。

2、進一步突出醫生的醫療質量與收入掛鉤,但要約束醫生出診的費用和次數。

3、抓好稅收這一關,讓可能的灰色收入合理合法且交稅。如果醫院有限的收入要交稅,會診費等灰色收入更需要交稅。否則會讓醫生工作重點轉移到會診和灰色收入上去。

4、藥品需要從上層抓起。盡量醫藥分開,醫院的藥品使用要有藥劑師的審視和監督。

5、藥品回扣要限製,要量化,要交稅。在別的國家也有回扣,但收入越多交稅越多的時候,你賺錢的欲望就會打折扣。比如你賺4500元交稅比例少,你賺5000元以上交稅多,結果4600跟5200稅後淨收入區別就不大了,這樣會讓你的欲望減少,也讓你的收入合理合法地受製於製度和法律。

Summary:

1、 管理層需要完善,生死相關的事包括藥品的審批,醫療器械和診治過程不能一言堂,一個人決定藥物審批,一個醫生決定所有的診治過程,或者找幾個同流合汙的人通過派別搞形式民主程序。心中沒有對法治的敬畏,最後連被抓都是使用通用的填空式的反省語,對不起、、、,對不起、、、。

2、違紀違法的事應該受到法律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而不是上級部門。你衛健委決定的政策,決定藥品的審批,最後又由衛健委代替法律組織整風,組織抓人,清理一下送幾個去法院就算這次整風完成了任務,這怎麽看怎麽都覺得自己拿起棍子打自己,最後打不到痛處。

3、不交稅的紅包和不交稅的藥品回扣猶如官場不交稅的受賄是使人產生止不住的欲望的主要原因,他們都是製度和法律背後的投機者。因此製度需要完善,法律需要完善,讓那些沉湎於製度和法律背後的灰色收入無處可逃。希望整風是完善製度和相關法律的契機。病人是弱勢群體,需要被製度和法律所保護,而醫生是曆經寒窗的學子出身,既有安撫患者,完善生命的神聖職責,也更應該被保護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