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舞: 農村老年人自殺大幅度增加

來源: 2022-08-26 07:33:4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本文主要考察農村老年人自殺的曆時、共時與區域等複雜的分布情況,並分析其分布情況的形成原因,進而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合實際的危機幹預策略,為預防老年人自殺提供政策建議。

   在資料收集方法上,本文選擇“典型實地調查法”,即選擇具有典型性的區域和村莊展開實地調查,通過較長時間的駐村調查以無結構式訪談和半結構式訪談相結合的辦法收集數據。所收集的數據其時間跨度為1980年至2009年。本文所謂的“典型”因素主要指影響自殺形成的文化因素,因此,與一般統計分析根據“經濟水平”將中國農村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不同的是,本文主要根據文化差異考察中國南方、北方和中部的農村老年人自殺分布情況。

   本文所選擇的能基本代表南方農村、北方農村和中部農村的調查點分別是湖北省東南部的大冶市某地、河南省南部新縣某地和河北省東北部青龍縣某地、湖北省中部應城市某地。

   根據我本人自2007年7月至今在全國十餘省份農村駐村調查近400天的經驗來看,如果我們按照傳統與現代兩個維度簡要把握農村情況的話,那麽,南方農村的大冶某地則屬於傳統性仍比較強的地方,宗族文化仍比較濃鬱,老年人地位相對較高,與此相反的中部農村的應城市某地則屬於現代性比較強而傳統性比較弱的地方,宗族文化基本不存在,老年人地位十分低下,而北方農村的新縣某地和青龍縣某地則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從經濟水平來看,應城市某地的經濟水平是最高的,特別是其人均2-3畝戶均10-12畝耕地的農業經濟狀況使得其農業剩餘較多,而大冶市某地與新縣某地和青龍縣某地經濟水平相當,人均耕地不足1畝,戶均耕地不足4畝,其農業剩餘均較少。然而,經濟水平最高但現代性最強的中部農村應城市某地恰恰是上述三大區域中老年人自殺最為嚴重的地區。

   我們接下來考察更為更為詳細的情況並對之進行一些簡要分析。

  

二、結果分析

   (1)數據概貌

   總共收集的村莊數為20(含部分自然村),以2009年的戶籍人口數據為準,所收集村莊的總覆蓋人口數為21408人(其中,大冶某地為6613人;新縣某地和青龍縣某地共7636人;應城市某地為7159人。),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972人(其中,大冶某地為553人;新縣某地和青龍縣某地共808人;應城市某地為611人。),老年男性為960人(大冶某地為262人;新縣某地和青龍縣某地共403人;應城市某地為295人。),老年女性為1012人(大冶某地為291人;新縣某地和青龍縣某地共405人;應城市某地為316人。)。

   (2)總體情況

   根據駐村調查中的訪談收集,本文共收集到上述三大區域20村自1980年至2009年共150例老年人自殺死亡案例,其中老年男性共81例,老年女性共69例。

   從橫向來看,總體年均自殺率(指年均自殺死亡率,如無說明,後文所說的自殺率均是指年均自殺死亡率。)為253.55/10萬,其中,老年男性的總體年均自殺率為281.25/10萬,老年女性的總體年均自殺率為227.27/10萬。

   從自殺方式上來看,服毒(主要是喝農藥,其他如過量吞服感冒藥、吞食火柴頭等亦有一定的比例)自殺死亡共計105例,占比為70.00%,上吊自殺死亡33例,占比為22.00%,投水自殺死亡9例,占比為6.00%,其他共3例,占比為2.00%。

   從縱向來看,老年人年均自殺率一直呈增長態勢且漸有失控之險。其中,1980年代時,老年人總體年均自殺率為60.85/10萬,1990年代上升至192.70/10萬,為1980年代的3倍略多,而2000年以後則為507.10/10萬,較1990年代上升了2.6倍,較1980年代上升了約8.3倍。從分時間區間的曲線圖上,我們可以更為直觀地窺探近30年來農村老年人年均自殺率的變化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近30中,我們可以將老年人自殺形勢劃分成兩個十分明顯的時間段,即1980年至1990年代中期和1990年中後期以來。在前麵15年中,老年人自殺率相對較為平緩,且年均自殺率均沒有突破100/10萬,然而,199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急劇上升,2000年以後基本呈失控態勢發展。

   (3)區域差異

   盡管當前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總體已經十分嚴重,但是,在不同的區域,老年人自殺的形勢也不一樣。總體來說,當前中部農村的自殺已經十分嚴重,北方農村與南方農村亦有惡化的跡象。

   調查顯示,在本文所調查的南方區域農村,老年人自殺死亡占所有年齡段自殺死亡數的27.78%,而北方區域農村則為29.11%,然而,在中部區域農村,老年人自殺死亡數占該區域所有自殺死亡數的71.33%。

   從1980年至2009年的年均自殺死亡率來看,南方農村為150.69/10萬,北方農村為94.88/10萬,而中部農村則高達556.46/10萬。

   從性別來看,與青年人的自殺情況不同的是,老年人自殺的性別差異並不是十分明顯,總體來說,南方農村的老年女性自殺率略高於老年男性,而在北方農村和中部農村,則均是老年男性的自殺率略高於老年女性。

   從縱向來看,三大區域農村的老年人自殺率均在1990年代中後期以後出現上升,其中,中部農村上升最快,北方農村次之,南方農村又次之。

   從自殺方式來看,服毒自殺仍是各大區域農村老年人自殺的主要方式,次之均為上吊,在中部農村,投水的自殺方式相較另外兩個區域來說相對突出一些,這應與中部農村所在地湖泊、堰塘眾多有一定的關聯。

   從自殺後果來看,南方農村能獲得自殺死亡者所在家族內部以及其所在的村落社區的有力幹預,對造成老年人自殺死亡者,無論老年人自殺死亡的目的是利他還是利己,均會遭到家族內部以及村落社區內部的強有力的輿論非議,在北方農村,老年人自殺後仍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幹預,如村落內部的輿論非議仍然有力,但相較於南方農村來說要弱得多,在中部農村,老年人自殺後基本不能獲得任何幹預,他們的自殺死亡逐漸地為所在地的農民視為正常死亡的一個部分。

   從自殺的年齡區間來看,7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的自殺尤其突出。在南方農村大冶市某地,60-69歲的年均自殺率為101.63/10萬,而70歲及以上的年均自殺率則為221.24/10萬。同樣,在老年人自殺略為輕微一些的北方農村,其60-69歲的年均自殺率為79.37/10萬,亦低於其70歲及以上的年均自殺率120.61/10萬。在老年人自殺最為嚴重且特征表現非常充分的中部農村應城市某地,60-69歲段的年均自殺率為238.10/10萬,然而,70歲及以上段則遠遠高於60-69歲段,年均自殺率高達1186.99/10萬。

  

三、原因分析

   本文試圖從直接原因與深層原因兩個層麵對上述調查結果展開分析和討論。

   (1)直接原因

   從橫向來看,農村老年人自殺主要出於利己的動機而做出的自殺或因絕望而做出的自殺,另有一部分則是基於利他的動機或報複的動機而做出的自殺選擇。

   就總體情況而言,利己型自殺有51例,占所有自殺死亡案例的34.00%,利己動機的直接考慮主要是:擺脫身心疾病所造成的痛苦、逃避家庭責任以及在大部分家庭內部發生人際衝突後的出氣舉措,其中,尤以擺脫身心疾病所造成的痛苦為主,其占比在利己型自殺中約達到66.67%,在家庭內部人際衝突中以出氣作為利己動機而選擇自殺的占利己型自殺總案例的27.45%。

因絕望而導致的絕望型自殺有77例,占所有老年人自殺死亡案例的51.33%。導致老年人陷入絕望而自殺的直接因素主要有生存困難、價值不能實現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其中,生存困難導致的絕望型自殺這一自殺類型的比例為87.01%,是一種最主要的絕望型自殺,情感期待無法得到滿足而導致的絕望型自殺占比約為7.79%,而價值不能實現而導致絕望自殺者(主要是沒有孫子而導致的絕後的恐懼)占比約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