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賣"招牌":每建一所分校每年要給100萬!

來源: 2021-09-14 08:31:3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 公參民 " 後遺症

2018 年 3 月和 2021 年 8 月,北京大學兩次發函給福建寧德市政府和教育局,指責位於該市蕉城區的 " 寧德北大培文學校 " 校名包含北京大學簡稱但卻未經授權,要求該校更名。

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堅稱," 北大培文 " 獲得了合法授權。寧德市教育局表示,將對學校使用 " 北大培文 " 注冊商標及授權委托情況重新審查。

9 月 10 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工作人員拒絕接受采訪。寧德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回應,已派人前往北大溝通協調,目前沒有更多信息可以披露。

近年,帶有 " 名校光環 " 的合作學校在全國遍地開花。這些民辦學校或由當地政府主導引進,或與地產開發商配套捆綁落地,大多打著 " 聯合辦學 "" 名校理念 " 等旗號,但實際卻與高校毫無聯係。

全國各地有多所民辦學校被冠以 " 北大 XX 學校 "" 北大附中 XX 學校 "" 北附 XX 學校 "" 北大附屬 XX 學校 ""XX 北大新世紀學校 " 等名號。上海師範大學 2020 年 5 月發表的論文顯示,北京大學已陸續和全國 23 個省市地區進行合作和辦學,全國各地以 " 北大附屬 " 命名的學校就多達上百所。

這些學校往往標榜 " 源自北大 ",教學秉承 " 北大理念 ",校門建築風格都極力向北大靠攏。北大成都附屬實驗學校的校門仿北大西校門,並擴大 3 倍修建而成," 讓學生能夠時常沐浴在‘北大’的人文環境中 "。

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包括北大方正、北大青鳥、北大培文、北大金秋等在內的多家北大校企及旗下的參股公司,均在向全國各地輸出帶有 " 北大 " 品牌的民辦學校,這些學校均宣稱具有 " 北大基因 "。

北京大學早自 2016 年起就多次宣稱不直接投資學校或教培機構,但仍有家長願為校名中的 " 北大 " 二字買單。

" 初創期的民辦學校公信力不強,家長不信任,很難有學生願意報名。"9 月 9 日,廣州一名民辦教育投資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向高校 " 借牌招生 " 是很有效的解決方式," 借牌 " 費用從 50 萬 -200 萬元不等,便可以冠上 " 附屬中學 " 的名號。但學校完全依靠投資人自主籌建和招生,和高校之間很少共享合作。

" 最開始,每個月還會請高校教授開講座。學校運營穩定後,基本就沒有太多的聯係了。" 該投資人稱。

北大陷 " 冠名校名 " 糾紛背後," 公參民 " 現象引發監管關注。2021 年 8 月,教育部、中央編辦等國家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下稱 "《通知》")。《通知》特別提及,公辦學校應當增強品牌保護意識,規範學校名稱、簡稱的使用,不得違規輸出品牌。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也不得利用公辦學校品牌開展宣傳或其他活動。

" 北大培文 " 冠名羅生門

官網顯示,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總投資高達 8 億元,是一所 " 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及國際部於一體的‘五合一’新型民辦學校 "。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的官網上,已看不到 " 北大 " 相關字樣。但在北大培文學校的官網上,仍留存有 " 源自北大、根治中華胸懷世界 " 等字樣,以及北大原校長、北大培文名譽董事長周其鳳題寫的校訓。

北大培文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在全國共有 28 家分校,分布在鄭州、貴陽、佛山等地。其中,18 家以 " 北大培文 " 為名,其餘則多以 " 培文實驗學校 " 命名。

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始終認為,冠名合理合法。學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母公司陽光博雅曾在 2016 年 4 月與北京大學專門從事教育產業的全資校辦產業公司——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下稱 " 北大培文教育 ")簽訂《合作協議》。

在協議中,北大培文教育授權陽光博雅或其關聯公司在全國五年內使用 " 北大培文 " 品牌,單獨或與辦學所在地合作方合資舉辦 10 所北大培文學校。合同有效期至 2036 年 8 月 31 日,寧德北大培文學校即為其中開辦的一所。

北京大學的函件也證實了北大培文教育為北京大學的校辦產業,但對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的設立毫不知情,也沒有提供過任何合作條件。北大也不直接投資學校或教育機構。

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聯係北大培文教育,截至發稿未獲有效回應。

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的舉辦者是寧德博雅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 寧德博雅 ")。天眼查顯示,寧德博雅為陽光博雅的全資子公司,由陽光教育控股集團公司(下稱 " 陽光教育 ")控股。

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台顯示,寧德北大培文學校的法定代表人由陽光教育總裁徐楊華擔任,成立登記時間為 2019 年 8 月,注冊資金 100 萬元。

陽光教育創立於 1995 年,係世界 500 強公司陽光控股有限公司(下稱 " 陽光控股 ")的六大產業板塊之一,目前擁有包括北大培文學校在內的 40 餘所 K12 學校。官網顯示,陽光教育是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大學全資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陽光控股涉略產業廣泛,擁有龍淨環保(60038.SH)和陽光城(000671.SZ)兩家 A 股上市公司。

實際上,使用 " 北大培文 " 招牌在全國辦學的企業不隻陽光教育一家。

2020 年 8 月 7 日,廣州市白雲區培文學校(現更名為 " 廣州市白雲區廣州培文外國語學校 ")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據報道,該校是在白雲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北大培文投資集團聯合廣州工商學院所設立。這也是北大培文投資集團在廣州投資的第一所學校。

北大培文教育研究院院長賀斌在奠基儀式上表示,廣州市白雲區培文學校將秉承 " 弘揚北大精神,踐行博雅教育 " 的核心理念,打造成一所 " 北大特色優勢突出 " 的基礎教育樣板學校。

河北滄州中捷高新區官網顯示,北大培文投資集團係北京大學校方全資控股的一級校產,與北大方正、北大青鳥、北大未名等校企平級。時代周報記者在天眼查查詢發現,北大培文教育共對外投資兩家公司,除與陽光博雅共同設立的子公司外,另一家就是北京北大培文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大培文教育持股該公司 30%。除了教育業務外,北大培文投資集團還在西安、成都、保定等地投資康養、醫療、地產等項目。

北大校企背書亂象叢生

以 " 北大 " 冠名的民辦學校,均稱獲得北京大學旗下校企的背書,涉及北大方正集團、北大青鳥集團等多個北大一級校企。

其中,"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是由北大青鳥集團授權,由北大青鳥集團的子公司北京青鳥同文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 " 青鳥同文教育 ")管理運營。

2001 年,北京大學所屬的北大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 北大教育投資 ")在北京豐台創立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天眼查顯示,北大教育投資由北大青鳥持股 70%,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 30%。

" 青鳥同文教育 " 官方微信顯示,青鳥同文教育是北大青鳥旗下專業從事基礎教育投資、管理運營的服務商,負責 "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青鳥同文學校 " 在全國的合作、經營和管理。目前,青鳥同文教育管理著全國近 30 所 "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青鳥同文學校 ",形成集團化辦學規模。

9 月 11 日,一名成都北大附屬實驗學校的招生老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學校隸屬於北大青鳥集團," 我們的教學體係、教學理念和北大一脈相承 "。當時代周報記者問及北大附屬實驗學校與北大文培學校的關係時,該工作人員表示:" 我們有北大的正規授權,肯定不會出現(類似北大培文學校的)那種情況。"

不過,北大青鳥集團曾遭遇 " 隻收錢不投入資源 " 的糾紛和指責。2021 年 2 月,福建一所北大附屬實驗學校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學校是由福建某集團出資與北大集團旗下 " 北京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合作成立。根據簽約協議,該集團向北大青鳥支付品牌冠名和管理費用,但收完錢後,後者對學校並未有實質性的指導和資源投入。

當地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北大附屬實驗學校是市政府引進的名企業辦名學校項目。" 我們在學校落地時也曾詢問過冠名問題,對方的解釋是學校冠名的這個‘北大’不是北京大學,而是和北大旗下的校企合作,就用了這個名稱。"

北京大學在致寧德市教育局和寧德市政府的函件中表示,2016 年 5 月,北京大學就已發布《關於校辦企業舉辦教育及培訓機構的重要通知》,明確說明:即日起,在北京大學有關新的管理辦法出台前,各下屬企業不得舉辦新的使用北京大學名稱(即出現‘北京大學’‘北大’字樣)的各類教育及培訓機構。

" 各種教育機構被冠名‘北大’,由於曆史原因,確實有這麽叫的,但是影響太壞了。" 北京大學校辦的相關負責人在 2017 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京大學已通過各種形式下發了叫停此類違規冠名的教育機構的通知,但由於牽扯到多方利益,各地政府不能有效執行,北大也很無奈。

冠以 " 北大 " 之名的各類學校仍在各地不斷湧現。

2021 年 5 月,蘇州北大新世紀世恒學校正式投入運營;6 月,北大新世紀附屬思茅博雅公學揭牌儀式在雲南普洱市舉行;7 月,北大新世紀實驗學校(膠州)校區進入建設階段,據青島當地媒體報道,該項目是 " 北京大學產業辦公室批準的最後一所,也是青島目前唯一一所‘北大新世紀’冠名和運營管理的學校 "。

" 北大新世紀學校 " 品牌由北大新世紀教育集團(下稱 " 北大新世紀 ")持有,據媒體報道,該集團是由北京大學投資、北大新世紀集團主管的教育職能機構,擁有國內領先的教育品牌、先進的教育理念,依托北大的辦學優勢,共享北大優質教育資源。

天眼查顯示,目前北京大學的校產中僅有一家企業名稱中帶有 " 新世紀 " 二字。該公司名為北大新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由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和北大方正集團旗下的北大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有 50% 的股份,對外投資領域涵蓋生物科技、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

蹊蹺的是,在北大新世紀旗下的學校介紹中," 北大 " 二字卻被巧妙隱去,取而代之的是 " 北京知名重點大學 "。

在西安北大新世紀學校的官網上,雖然依然存在 " 源自北大 走向世界 " 的標語,但在集團介紹的表述卻是 " 北大新世紀教育集團隸屬於北京知名重點大學,集團依靠北京知名重點大學寶貴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辦學經驗,先後在全國創辦了 30 多所學校,成為新世紀、新教育的一個成功典範 "。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大學的校辦企業已被中央巡視組多次 " 點名 "。

2017 年 6 月,中央巡視組表示,北京大學校辦企業管理混亂,附屬醫院管理薄弱,廉潔風險突出。而在 2021 年 9 月的最新一輪巡視反饋上,北京大學 " 校辦企業、附屬醫院等重點領域廉潔風險較大 " 被再次提及。

" 授權掛牌 ",每建一個分校可獲 100 萬

自上世紀 90 年代," 公參民 " 便成為中國基礎教育領域一個獨特現象。大量知名高校和公立學校紛紛下場,與地產企業、地方政府聯合舉辦學校。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輸出品牌參與辦學 " 的方式在過去 10 多年頗為流行。" 對於大學校辦企業來說,不需投資就可獲得品牌輸出費用;對學校舉辦者和地方政府來說,則可喜提一所名校背書的學校,可對外宣傳引進名校優質資源辦學。" 熊丙奇表示。

此舉雖有助於加快部分地區教育水平的提升,迅速催化出一批 " 新名校 ",但一係列問題也隨之暴露。房地產商斥資投建 " 掛牌名校 ",借 " 學區房 " 之名抬高房價。

" 名校光環 " 下,設備豪華、主打 " 精英化教育 " 的 " 掛牌 " 學校自然收費不菲。有觀點認為,這些學校加重了家長經濟負擔,利用信息差優勢刺激家長的 " 擇校心理 ",擠壓真正民辦教育的生存空間。

2021 年 5 月,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發布會上表示,公辦學校以品牌輸出方式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產生較多問題," 稀釋了公辦學校本身的品牌資源,加劇教育焦慮,由此衍生出社會問題 "。

公辦名校則能通過 " 授權掛牌 " 的方式獲得豐厚的收益。

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份 2014 年判決文書顯示,北大附中曾以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狀告某房地產開發商宣傳 " 北大附中為明(京東)實驗學校 "。作為第三人出席的北京北大附中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 北教投 ")表示,2001 年,北大附中曾與北教投簽訂協議,北教投可以建立 " 北大附中 XX 分校 ",但需經過北大及北大附中相關審批規定,每建立一個分校,北教投需每年向北大附中支付 100 萬元。該合約從 2000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

北大附中持有北教投 40% 的股權。但北大附中表示,實際上北大附中對北教投無控製權,也不參與管理。同時,除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外,其餘 6 所北教投設立的北大附中 XX 分校,包括北大附中廣州實驗學校、北大附中雲南實驗學校等,均未經過北大附中的考察和審批。

北教投則表示,北教投向北大附中支付了 2011-2021 年的辦學回報款,共計 700 萬元,應被視為是北大附中對辦學模式的確認和追認。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前述北大培文學校的控股母公司陽光控股總裁徐揚華,同時兼任北大培文學校的理事長。資料顯示,徐揚華曾擔任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校長、北教投副總裁等職務。

天眼查顯示,2017 年 6 月,北教投更名為北京為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 為明教育 "),2019 年 11 月,北大附中退出投資人行列,2021 年 8 月,為明教育再度更名為北京道勤同達教育投資公司。

為明教育官網顯示,截至 2019 年 6 月,為明教育在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武漢等地創辦了 12 所小學、10 所初中、8 所高中、2 所國際學校、6 個國際部、2 個大學預科項目和近 40 所為明幼兒園,在校學生超過 4 萬人。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多所學校悄然更名

除了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北大附中外,北師大附中、北外附中,以及多省的師範學校附中,頻頻在各地建立 " 冠名 " 學校。這些學校大部分以民辦為主,也有小部分是當地政府大力引進的公立學校項目。

" 這兩年,各地政府為了吸引人才,也開始大力引進一些掛著名校牌子的學校,但對於學校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名校的授權,引進學校的教學質量到底如何,地方政府在這方麵往往沒有太多經驗。" 前述教育投資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 公參民 " 所帶來的係列問題也引發了監管關注。

2021 年 8 月,教育部、中央編辦等國家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下稱 "《通知》")。《通知》對 " 公參民 " 學校進行了明確,包括了公辦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個人合作舉辦(含公辦學校以品牌、管理等無形資產參與辦學)的義務教育學校。

同時,《通知》指出,公辦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個人合作舉辦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如果符合 " 六獨立 " 要求,可以繼續舉辦民辦學校,但應在對民辦學校及相關單位、企業等使用公辦學校校名或校名簡稱進行清理後,公辦學校逐步退出。

已有不少 " 公參民 " 學校聞風而動。8 月 26 日,北京師範大學東莞石竹附屬學校發布公告,鑒於教育部對 " 公參民 " 學校剝離的要求,學校正式更名 " 東莞市石竹附屬學校 "。

然而,對於派係龐雜、管理混亂的 " 北大 " 係民辦學校,著手清理並非易事。

" 地方政府可能會是一個不小的阻力,有些‘北大’學校是地方政府引進的重點項目,如果倉促改名,沒了‘北大’的金招牌,會失去當初重金引進的意義。" 前述投資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有不少所謂的 " 北大係 " 學校開始逐漸抹去 " 北大 " 痕跡。在 2020 年前後,除了被北大附中承認的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外,其餘隸屬於為明教育的 " 北大附中 XX 學校 " 幾乎均已悄然更名。

2020 年 1 月,北大附中成都為明學校更名為 " 成都市青白江區南開為明學校 ";5 月," 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 " 更名為 " 廣州市為明學校 "。" 北大附中雲南實驗學校 " 的官網上仍掛有該名稱,並配有 " 北大附中 " 樣式的 logo,但在 " 學校簡介 " 中,創辦公司已改為 " 北附教育集團 "。

近期青鳥同文教育在全國設立的學校中,"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的名稱也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 " 青鳥同文學校 "。青鳥同文教育的官方微信號顯示," 青鳥同文學校 " 是青鳥同文教育在近二十年 "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集團化辦學經驗基礎上,以先進理念為引領傾力打造的麵向未來的新型 3.0 國際化學校。

2020 年 6 月,寧波北京青鳥同文實驗學校開始建設,預計 2022 年 3 月建成投運;11 月,常熟市青鳥同文學校舉行奠基儀式;2021 年 9 月 3 日,原名為 " 長治市北大附屬實驗青鳥同文學校 " 更名為 " 長治市青鳥智源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