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隊離開武漢
41支醫療隊含淚撤離武漢:這一刻,我終於聽懂了國歌

院長在線and健康千金方

院長在線按+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31個大醫療隊馳援湖北。當時,有武漢網友說:這都是我們借你們的,等春暖花開,我們一定好好給你們還回去。現在,櫻花開了,武漢履行承諾。
作者:李月亮, 來源公號:李月亮(ID:bymooneye)
武漢:“我把他們還給你們了。”
先看一張圖吧。
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全國31個大醫療隊,馳援湖北的人數表,人們用心地給每個省都取了很棒的隊名。

當時,有武漢網友說:這都是我們借你們的,等春暖花開,我們一定好好給你們還回去。
現在,櫻花開了,武漢履行承諾。
3月17日,41支醫療隊3675人完成使命,離開武漢,踏上歸程。
昨天下午三點,武漢為醫療隊舉行了溫暖的送行儀式。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前來送行。
新任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說:
湖北永遠是你們的第二個家。
疫情過後,歡迎你們和家人到你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再來看一看。
隨後,醫療隊啟程,回家了。

武漢還在封閉,所以沒有人山人海的送行場麵。
醫療隊的車開走,之前入住酒店的經理偷偷抹起了眼淚。

有誌願者扮成皮卡丘,舉著“謝謝”紙牌,為他們送別。

山東醫療隊離開醫院時,最後一位撤離的醫生和當地醫務人員鞠躬告別。

天津醫療隊路過居民小區,武漢市民自發在陽台為他們送行,齊聲大喊:再見了,謝謝白衣天使!祝你們一路平安!

我看到這段視頻,瞬間淚目。
這就是傳說中的人間真情吧。
雖然我們彼此陌生,但你們為我們付出過,我們都知道,我們也永遠都記得。
謝謝你們,為武漢拚過命。
從此以後,你們和武漢,就是過命的交情了。
聽到家家戶戶傳來的一聲聲感謝,醫療隊的姑娘們深深鞠躬,含淚回謝。

這是陝西醫療隊。
回程的路上,很多人也都哭了。

兩個月的抗疫,說長不長。
但這一仗,打得實在艱辛。
今日的勝利,也實在來之不易。
多少淚,多少怕,多少辛苦和煎熬,多少壓力和感動,翻湧心中,難以言說。
猶記:4萬醫護上了戰場
想起一首詩,一位護士長寫的。
那是疫情之初,情勢緊急,浙江一位22歲的護士餘賽婷主動請纓,要去武漢抗疫。
護士長呂敏芳心中不忍,卻還是同意了。
醫療隊出發後,她寫下了一首詩《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
報名的那刻,你的堅定,我的憂慮
確認名單的那刻,你的果斷,我的遲疑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
嬌小的身軀,龐大的行李箱
負重前行的身影,如此壯美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
稚嫩的肩膀需要學會擔當
風雨的世界需要去搏擊翱翔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戰場
送別你的那刻,你撲上來擁抱
我佯裝冷靜,內心洶湧
兩次“阿長,我走了”
我淚如雨下,恣意流淌
我知道,穿上戰袍,你就是戰士
沒有年齡,隻有戰鬥
……
孩子,等你歸來!

兩個月裏,4萬多名醫護就這樣被送上了戰場。
他們都是父母的孩子,或者孩子的父母。

他們都有滿腔的不舍和牽掛。
但是他們含淚揮別家人,披上戰袍,開始戰鬥。

他們答應年邁的父母“一定會平安回來”。
但……這一場直麵生死的戰鬥,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倒下?
也怕,也難,但不能退
講講殉職醫生彭銀華的故事吧。
他才29歲,年前還在籌劃給老婆一場盛大的婚禮。

可是,疫情洶湧而來。所有醫護人員都忙到極限,彭銀華兩天的時間,接診了300個患者,因為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
大年初一,他感覺不好,故作輕鬆地笑著跟同事說:“好像中標了。”
很快,他住了院。
同事們去看他時,大家說說笑笑,商量著要去鬧他的婚禮,還要一起出去好好玩一次。

而他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一動就喘氣,吃東西很費力,行動特別困難。
他每天在微信群裏跟同事匯報情況:
“體溫有波動。”
“差點見不著你們了。”
“幸好挺過來了!”
“旁邊床的奶奶剛剛走了,我才意識到原來死亡離我這麽近。”
……
大家都切切地盼著他好起來。
可是2月20日晚上,醫院得到消息:“彭銀華已經不在了”。
那天,想轉達消息的護士長,在科室微信群裏問:“都在嗎?”
幾個人回:“在”“我在”。
誰也沒有再說什麽。
大家都猜到了。
同事殷德群說,他很恍惚,手在抖,但手邊有工作,還有大量的病人,他不敢悲痛。
另一位同事李英璞說:
其實我們的父母是不希望我們繼續工作的,我爸媽憔悴了一大截,我更不敢想象彭銀華的爸媽現在怎麽樣。
從來沒想過在和平年代,我們會在一線打仗,你說怕吧確實怕。但我們職責如此,隻要疫情不散,我們不可能退縮的。
這可能是很多醫護人員的心裏話。
也怕,也難,但職責在身,不能後退。
他們也都知道,“雖然我隻是個小醫生,但這麽多小醫生在一起,力量是巨大的。”

感恩:你們付出的,我們都記得
慶幸的是,每一個醫護的付出,湖北人都記得。
故事太多,隻講三個鏡頭吧。
鏡頭一:
武漢患者鄭先生在住院之前,已經發病12天,整個人都陷入絕望。
齊魯醫院的醫療隊來後,他被收治入院。
他曾哭著對醫護人員說,他是家裏的頂梁柱,不能就這樣離開家人。
治療後,他大大好轉,心中十分感激。
2月28日上午,鄭先生按響了呼叫鈴,想請護士幫他錄一段視頻。
視頻裏,他哽咽著說:
徐亞楠、段廣娟、周曉宇、汪振軍、田慧、麻亮......雖然隔著防護服看不清你們的樣子,但你們的名字我都記在心裏。
我們可能隻是你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但你們是我們的轉折點,你們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
說著,鄭先生和旁邊的病友一起向醫護人員深深鞠躬致謝。

“在我已經絕望的時候,你們把我拉回人間,讓我又看到了這個春天。”
這種感激,隻有經曆者,才懂得吧。
鏡頭二:
一位大叔治愈出院了。
回家之前,他請求醫生摘下口罩,想看看救命恩人的樣子。
醫生笑著摘下口罩,點頭致意。

大叔一再鞠躬致謝。
這張溫厚笑臉,想必會永遠留在他心裏吧。
鏡頭三:
2月16日,襄陽,遼寧醫療隊的通勤車在斑馬線前等紅燈。
幾位行人走過,看見是醫療隊的車,紛紛揮手致意,有的拱手致謝,有的雙手比心,深深鞠躬。
車上的司機和醫護人員,紛紛紅了眼眶。

隻是匆匆一個瞬間,卻勝過萬語千言。
那些來不及思考的舉動,最能表露人的真心。
一定是內心滿懷著感恩,才會本能地做出這樣的表達吧。
逆行的醫護很美,感恩的百姓更美。
清零:如釋重負
之前有一張照片流傳很廣。
3月9日晚,武昌方艙醫院患者全部出院。
江文洋醫生結束了在方艙的最後一個夜班,躺在一張空床上,如釋重負。

而就在幾天前,這裏還人滿為患。

從住滿患者,到清空關門。期間艱苦,可想而知。
方艙醫院清零了,武漢的各大醫院也清零在望。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總算總算,快要好了。
如釋重負。
病人都回家了。
醫生,也終於可以回家了。
忽然聽懂了國歌
醫療隊撤離。
武漢千名交警以最高禮遇,護送白衣天使前往機場。


到達機場,機場民警列隊相迎。

山東、甘肅、四川等地的醫療隊在機場齊齊集結。
候機時,不知誰起了頭,大家唱起了國歌。

這是《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都會唱。
但是這一刻,我們好像忽然懂了它: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這次疫情,讓我們措手不及,讓我們悲痛難過,但它也讓我們清楚看到:
中國民族到了危險的時候,的確能夠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經此一疫,你有沒有對這個國家,更加信心百倍?
我們來接你們回家
這次醫療隊返程,每位醫護人員都拿到了一張特別的登機牌:

航班:勝利號
登機口:凱旋門
始發站:武漢
目的地:美麗故鄉
日期:抗疫勝利日
右邊,是16個大字:最美逆行,同心抗疫。英雄凱旋,感恩有你。
這兩個月裏,我們說了多少次“盼英雄凱旋”,今天,我們終於等到了!
還記得當初那位東航乘務長嗎?
1月30日,疫情正凶,她在送醫護人員去武漢的航班廣播裏,哽咽著說:等你們完成任務,我們接你們回家。
時隔47天後,江蘇醫療隊回家,東航來了。
機長在廣播裏說:
尊敬的白衣天使,今天,我們履行約定,來接你們回家。幸得有你,山河無恙。
飛機落地後,機長打開駕駛窗口,揮舞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我們都為你自豪!
一個不少地回來了!
昨天,山東航空派出2架包機,迎接342位山東醫療隊的英雄回家。
航班抵達濟南遙牆機場,消防隊打出2道水門,寓意“接風洗塵”。
這是民航界的最高禮儀。



醫療隊走下飛機,隊長呂湧濤高聲匯報:
今天,我們圓滿完成了任務!一個不少地,回來了!
這是我們期待了太久的時刻。
謝謝武漢,把他們好好地還給了我們。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相信未來,不管再遭遇什麽,中國人都會攜手並肩,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