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不同文化背景下交友成本及成功率之間的關係》

來源: 沙夫 2020-11-21 14:38: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799 bytes)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裏對如何交友有著不同的指導原則。
 
在真誠的文化氛圍那裏,如果他們願意與一位初來乍到的人交個朋友,他們總是喜歡敞開胸膛地去歡迎你、接納你。給人以全開放的姿態來迎接你。所謂的君子風度、熱情有加,讓人全無拘束之感。
 
在拘謹的文化熏陶下,人們則喜歡先以謹小慎微的態度去仔細端詳、考察初次相識的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是為先小人後君子。
 
但如果我們回過頭去整理一下,就會發現,這兩者交友的成本是不同的,交友的成功率也是天差地別的。
 
我們先來看西式的。你先君子了,那麽按人心相通之道,善者也會以君子之道來回敬你;對你有觀望之意的也會冰消雪融地向你跨出友誼的一步來。而別有用心之人呢?要麽被你感化,要麽仍賊心不死暗中賺你的便宜。如此一來,也許你會吃一次虧,但成功地交了大部分的人為朋友,因為小人畢竟是極少數。
 
再來看東方的交友之道。我們常以謹小慎微開場,防這怕那,那麽對方也會對應地大方不起來----如果是和你一樣的同道那麽他也需要謹慎,如果是慷慨之人,也會由於你無形中就把人拒之以千裏之外的態度而鄙視你----扭頭而去,即使原來很想和你交朋友的也會由此而留下你給人的冷漠印象;如果本來就比較被動的人,更會因為你的冷淡而大失所望地逃之夭夭,因為你眼睛後麵的眼睛別人是看得見、看得懂的。淘汰後能留下的要麽是留下“傷痕”永遠半生不熟的夾生朋友,要麽極有可能就是待機而動的別有用心者----隨著你開始要做君子的願望的提升而開始放鬆警惕時,你還是逃不過吃一次虧的結局。
 
幾經周折,最後,在大多數情形下雙方小人是做成了,成君子的那一天卻遙遙無期或要等可望不可及的相互諒解的下一次了。花了時間卻沒有交到朋友,弄得不好還洛下個壞名聲甚至冤家,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交友是可以有不同的目的,有樂以助人為目的的,也有利用揩油為宗旨的,目標不同,朋友這個概念的分量也就不同,相處之道也就隨之而不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慣於算小賬的人是算不了人生價值這筆大賬來的。
 
究其根源,應該可以上溯到中國文化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管與被管的倫理關係。
那樣的社會裏一方麵是處處是必須要以服從為天職的,一方麵又要以講麵子為己任的,這就要求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需要虛榮來為自己站台,人一旦虛榮了也就人心隔肚皮了,心靈就成了失去了坦誠相見的光杆司令,一切都是要靠猜度來作數。
 
由於身處這樣的無法無處不在的社會性的關係網絡中,使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處在必然的不信任和不被信任的人事關係中。
 
當人愛上了虛榮,心態也就不可避免地會趨於謹慎、嫉妒和惡劣,如此的心態再加上要以己之心去度他人之腹的需要推動下,放眼望去,世界上也就沒有好人了。所以,先小人後君子也就成了謹慎之人"冷眼看世界"的遮羞布了。
 
在西方人際關係中有沒有這樣的信任危機呢?也會有的,不過隻有當處在會發生特定的利益關係時才會有相互防範的意識,因為這樣的關係隻是隨著利益的出現而出現的,所以這隻是一種隨機的或然關係而不會是必然關係。
 
我有一個西人朋友,隻要不是處在零和利益的關係中,對人總是盡力相助,隻有付出的願望,從來沒有什麽求索的地方,直至他離開社會走向死亡。
和他開始交往後他除了將我介紹給他父母兄弟家裏每一個家庭成員外每逢聖誕還會來邀請我去他的度假屋度假。有一次我買了輛車,他認為買貴了,就一個人在那裏生悶氣,就像是他自己買錯了一樣。
 
當他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病後,還特意跑來和我告別-----他“要去很遠的地方”,還囑咐我:“你別讓我媽媽知道,這會要了她的命的。這事隻有醫生、我和你知道”。可見,朋友在他的心目中有著怎麽樣的位置和份量。
 
其實,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無論你怎麽防,人總是會變的、總是在變的,防是防不勝防的。隻有積極的進攻----主動地來融合,其效果才會最佳。以誠待人總是上策。由此,我與人相交的原則是:別讓人失望。
 
交友總會有成本,也會給以後留下或積極或消極的效應,除非你不去嚐試任何的交往
 
東西方交友之道的不同,使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和交友成功及質量的效應也隨之而不同。由此,不同社會文化中的人生也就不同了,這應該是每個人都能看得見的了。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