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不割席”與1800多年前的故事(組圖)

來源: greenfieldd 2019-09-17 17:32:5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890 bytes)

“不割席”是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口號之一。

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已經持續了三個多月,相信大家對“不割席”這個詞都不陌生吧!那你可知這“割席”二字的由來嗎?

香港人的“不割席”

在香港的抗爭運動中有一句口號叫“核爆也不割席”(即核彈爆炸也不切割)。

經過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有不少香港人認為傘運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運動內部的分裂與矛盾,大家也逐漸看清在幕後操縱港府的中共最喜歡搞統戰、分化,最想看香港人自己內鬥。因此在反送中運動成型之初,主張武力的抗爭者(香港人稱為“勇武派”),與主張“和平理性非暴力”(又簡稱為“和理非”)的抗爭者再次顯現矛盾時,為了不重蹈覆轍,大家建立了一個基本共識,就是“不分化,不割席”。

“不割席”就是指“和理非”派的抗爭者,不會與最前線的“勇武派”產生分割,大家站在同一戰線,運用各自的方式互相配合,團結在一起,一致將炮口對向極權政府。


不分化,不割席。(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割席”的由來

割席(亦作“割席”)二字,它源自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中的一個典故《管寧割席》。

話說東漢末年,當時的管寧和華歆原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裏翻土種菜,看見地上有片金子。管寧對於金子就和看見瓦石一樣,無動於衷,繼續揮動鋤頭幹活。而華歆把金子撿起來,仔細端詳一番,才戀戀不舍的將金子扔掉了。

又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同在家讀書,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麵沸騰起來,原來是一位大官的車隊從這裏經過,威風凜凜,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對此不以為然,即使周遭的環境變成如何,他仍然能夠專心讀書,對外麵的喧鬧充耳不聞,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樣。

但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嫌在屋裏看不清楚,幹脆連書也不讀了,放下書本跑去湊熱鬧,對官員的排場羨慕不已,認為“大丈夫當如斯也”。

管寧不屑華歆的行為,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華歆回到屋裏,管寧就拿出一把刀子,將原本兩人同坐的席子割成兩半,並對華歆說:“你以後不再是我的朋友!”從此就絕交了。

成語“割席分坐”及“割席絕交”便是由此而來。

後來,人們都會以“割席”來形容朋友之間因為誌趣不同、價值觀不一樣,令雙方的感情破裂而絕交。由此看來,香港人在這場反送中運動中,理念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追求民主自由的理念及五大訴求。所以“和理非”與“勇武派”走在一起對抗極權,“保衛香港,齊上齊落”。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