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千年看偽史2:張良1《遙視曆史問天機》

來源: 2015-12-27 21:12:0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圖:張良雕像(網路圖片)

樣章節選>

《遙視曆史問天機》
第一部中部:《漢書》遞進的偽史
第六章  代代美譽埋張良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貴族世家。他的祖父、先輩,在戰國時期的韓國,任過五代國相。秦朝後期,張良刺殺秦始皇一舉成名。秦末戰爭中,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出謀劃策,幫助劉邦率先兵進關中,迫使秦王子嬰投降。而後勸劉邦卑辭言和、忍辱負重,在鴻門宴上逃過了項羽的殺罰。在楚漢戰爭中,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最終奪得天下,被封為留侯。後來又出奇謀,扶持劉盈登基。最後張良功成身退,修成得道,傳說名列仙籍……

張良不但是漢朝正史《史記》、《漢書》裏最完美的人物,二十五史中,恐怕再難找出張良這樣聰明絕頂,皓月當空一般的開國功臣了。他與春秋時期的“兵聖”孫武相對,被後世譽為“謀聖”。

在真實的曆史影像中,張良真是這樣完美無瑕麽?

漢朝非常重視曆史。楚漢戰爭,是西漢開國時期的當代史,按理說,應該能清楚地記錄事情的來龍去脈[1]——但深入研究,卻能發現太多太多的疑問和矛盾,有很多問題在道理上根本說不過去的——自我抵牾,這就是史料造假,難以自圓的表現。

西漢一朝的《史記》,東漢一朝的《漢書》,兩部正史有重疊。《史記》的記述上自上古黃帝,下至漢武帝;《漢書》記事上起西漢劉邦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兩書的傳記在劉邦~漢武帝的80多年間,相關的人物史實傳記上基本一致,隻是漢書根據史料略有小的文字增減,隻是在最後的評論上二者不同。

《漢書》自古在古代被認為是史料篩選取舍最為嚴密的,且《漢書》本身也是對《史記》的核實。但是,隨著我們深入探究,大家也能發現,在兩部正史重疊的部分,其中的偽史,《漢書》比《史記》“更勝一籌”……


-------------------------------
[1]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說:“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中《楚漢春秋》一書乃漢初陸賈所著,至南宋時亡佚。毫無疑問,司馬遷著《史記》時參考過《楚漢春秋》一書:“蓋司馬遷撰《史記》據《楚漢春秋》,故其言秦、漢事尤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