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表麵看此話道出了一般人和人關係的真實性,也就是無論什麽樣的關係,人和人永遠也不可能到達心靈的零距離。那麽所謂非一般關係呢,比如所謂高人,大師,大家這些智慧高人之間呢,難道就真正能到“知己”了嗎?我看也未必,不然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清雅隱士都也會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歎?得一知己足矣,言下之意就是得到一個都難。這句話的得呢應該包括被動巧遇和或主動尋找的意思。既然這麽難得而且人們又都向往得到知己,那麽知己這個概念對所有人來說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它的重要程度最少應該超過不難得到的一般的關係,比如老婆老公情人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對男人來說,如沒信仰法律和經濟能力等約束,老婆情人沒人嫌多;對女人來說,老公可換,古有莊子休之恩愛妻子為早合新歡迫不及待扇墳的典故,今有3p4p乃至8p群交換妻俱樂部,甚至一夜情等現象,這些說明丈夫對於妻子來說也可以不重要到幾乎天天可換的地步。一女不更二夫的忠貞女子(包括心的守貞)在今天似乎比大熊貓還稀缺。而父母子女關係呢,更是無足輕重,嫌老棄老,兄弟姐妹相互推諉贍養義務的事例比比皆是,甚至殺老也並不罕見。知己既然這麽好,人人想要,人人盼望且又幾乎踏遍鐵鞋尋不得,說明什麽呢?最少原因有兩條:要麽它太少?自古至今都沒人發現它,要麽就是這個世界還沒出現能夠達到擁有它條件和能力的人,或者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那麽究竟什麽人才有資格得到知己或成為別人的知己呢?在下認為,得到知己或能作為別人的知己最少要具備如下條件:知己雙方相互能夠理解包容接納和認可對方的一切,而且是心甘情願的,不會被兩人自身任何條件,狀況所影響,也不會被兩人之外的任何影響,包括社會規則,第三關係(兩個人以外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老婆老公情人上司父母,利益,官位名譽,甚至知己雙方的身體生理等任何情況影響)比如對方長得醜,或是瘸子瞎子聾子鬥雞眼,兔唇,隨時放臭屁的毛病,或其它疾患在身等等等等。也就是彼此全方位地理解接納對方,而且是主動的,迫不及待的,無它不行的,相互看對方都如旱禾逢雨露。無論經濟上的精神上的物質上的感情上的所有困擾,雙方都會感同身受地相互理解,急對方所急,憂對方所憂,視對方的問題為自己的問題。把對方看的比任何人都重要,因為知己的心靈是相通的,因為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因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朝代可更替,帝都城頭大王旗可換。而知己卻難覓,所以得一知己比得王位都難。談到這裏,請問各位男士女士,英雄英雌們,那些同燒一炷香共飲一碗酒的結義兄弟姐妹們,那些雄雌激素旺盛時的癡男怨女門,那些紅顏或藍顏“知己們”,你們誰還敢妄想得到一個知己?
筆者從小看水滸,隋唐演義等武俠小說長大,英雄情節嚴重,雖然做不到知己所要求的那麽完滿,但也基本上能做到以真誠待人,以直率論事。不諳世故圓融之道,討厭虛偽奸猾之徒。按道理說和在下交道應該是最最簡單的,可是經驗證明恰恰相反。因為人性的原罪裏的貪婪是不喜歡真實的。因為真城就如照妖鏡,很多時候它會暴露人性的醜惡和陰暗。在下這麽多歲月走過來,生活裏各色所謂朋友的更換不比走馬燈慢多少,曾經稱兄道弟,兩肋插刀的義氣兄弟,誌同道合的知交,曾經相互關照,近門近戶的睦鄰,都隨著時空的變遷而杳如黃鶴。
是人都有貪婪的本性。貪名貪利貪色貪權位,貪的最終目的就是享受肉欲,----滿足肉體生命的一切欲望。貪名時,陶醉於自誇,樂於被吹捧,沉湎於自以為是的出眾的虛名討來的膚淺虛榮和高人一截的妄想。貪利時良知泯滅,大鬥進小鬥出,甚至欺詐造假,為財害命。貪權位時,活著無視青天,死後不怕地獄,顛倒是非黑白,釀造冤獄冤案。
貪婪,自私,嫉妒仇恨是人性的原罪,是深埋在人心最深處的毒種子,每個人都有。人性裏還有一顆更為優良的種子,那就是良心,也正是這個積極的強大的光明的正能量一直壓製著本性裏的惡,使人類永不會被自身的罪惡擊垮,不然在這個擠滿萬物的小小星球,體力和速度,耐寒,耐熱,耐饑,什麽都不如其它生物的人類怎麽會一直穩坐統領和管轄這個星球的寶座,繁衍至今?
雖然人人都在抱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真情難求,知音難覓,知己罕見,這些無奈的抱怨聲也正是困在罪惡裏的人類無奈之時對正麵能量呼喚。知音可覓,古有俞伯牙和鍾子期,今有滿街滿會場的追星族和她們手裏齊刷刷舞動的螢光光棒為證。知己卻無處尋,不然誰證明給在下看,所以,知己不存在於人和人之間。因為沒人有資格和條件當知己。
西方朔
2014.5.4
多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