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冷門話題亞運會 2010-12-06 11:34:11

來源: 2010-12-08 05:26:5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金色的麥田




(圖片來自南方日報)

2010年亞運會已經圓滿地結束了,中國運動員獲得199塊金牌,我們老百姓自然很高興,可是這麽大的喜事卻沒有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這當然也和朝韓風波奪了我們的眼球有關.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30來年前中國女排第一次得金牌三連冠的時候? 那是我第一次記憶中老百姓樂瘋了的喜事,那叫一個鼓舞人心、全民振奮!大學校園裏的大學生們紛紛從樓上往下砸臉盆腳盆、砸熱水瓶什麽的,為的就是聽那“砰”地一聲響。其實那個時候人們的經濟條件都不太好,不過他們好像也都不心疼,反正就是一個高興,高興得不知該怎樣來表達才好!

後來,我們中國的金牌越拿越多,到上次的奧運會和這次的亞運會,拿塊金牌簡直就是小事一樁了,人們再也不會瘋狂到把家裏值錢的東西搬出去砸了,老百姓從狂歡的心態走向了成熟的喜悅。

可是,所有這些金牌背後的運動員們,他們並沒有由此而輕鬆,他們為了金牌所流淌的汗水和淚水一點兒也不比以前少。那些有著運動天賦的好苗子,往往從小就被選拔出來,集中到體育隊每天訓練,從此這些幸運兒不再和其他普通孩子一起上學放學、一起玩耍,他們中的大多數也不再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為了未來的金牌他們要放棄很多屬於童年的東西。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他們除了體育長項又往往沒有其他專業知識。

以前在中國的時候,我覺得這很正常,而且也很羨慕那些被選中的驕驕者。但是出國之後我開始對這種方式產生疑問,特別是等我自己也有了孩子以後。

也許是幸運,我兒子所在的班級裏有二位在丹麥國家隊的同學,一位踢足球的,一位下國際象棋的,他們倆都曾獲得過丹麥第一名的榮譽,另外還有位同學的哥哥曾獲得過丹麥少年摔跤的冠軍。但是這些孩子都沒脫離普通孩子的生活軌道,他們隻是把業餘時間大量地投入在了他們有天賦的這項運動上。

在丹麥幾乎所有的孩子從小就參加各種不同的體育運動班,他們的天賦從中被挖掘出來,然後父母和體育協會會支持他們加強這一方麵的鍛煉。例如我兒子班裏還有二位同學愛好遊泳,每天都要遊上10公裏,這在我看來是很強的運動量了,就是每天走10公裏也不輕鬆呀,可是這倆個孩子已經堅持了好多年,國家隊的運動苗子就這樣以自由鬆散的方式在操練著。

我認為這種以運動會帶動全民運動應該是舉辦各種運動會的初衷,獎牌隻是手段,不應該是目的,國內似乎有點把這個給搞顛倒了。我們中國的獎牌拿的已經夠多,是不是可以開始考慮借著運動會來提高全國兒童的體育素質了呢?也許非集訓的方式會減少幾塊金牌,但是這運動會本來就是一場眾人參與、一家樂不如眾樂樂的事兒。這一回的亞運會雖然圓滿結束可也並沒有引起人們特別的關注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現如今我們中國和30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真的不需要再為金牌而那麽全力以赴了,我想這對運動員自身也會是一個福音,運動員們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一起進步,以後退伍之後能更好的融入社會,運動強項不再是他(她)唯一擅長的技能。

話說到此,我想讚美一下我們中國的老人們,要說全民運動,中國老人們運動鍛煉的普及性遠遠超過了世界各國,政府也很給力,在中國各個城市中的大批免費運動器材幾乎以100%的覆蓋率遍布了各個生活小區,這讓生活在西方的我們很是羨慕。

可孩子畢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盼望有一天在中國的孩子們也可以像老年人那樣有大量的時間去做他們喜愛的體育運動,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最好從娃娃抓起。盼望運動會真正成為帶動全民運動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