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向四川進軍的山地作戰研究

來源: 貓抱肥羊 2014-09-09 05:09: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837 bytes)
日軍向四川進軍的山地作戰研究
 
904 次點擊
1 個回複
 
 
 
貓抱肥羊 於 2012/10/4 13:56:46 發布在 凱迪社區 貓眼看人

日軍向四川進軍的山地作戰研究

土八路譯自日本網絡http://shanxi.nekoyamada.com/

在太平洋方麵初期作戰告一段落的昭和17年(1942年),為了謀求中國問題的根本解決,製定了攻略重慶,以促使蔣政府屈服為目的的四川作戰計劃(五號作戰)。這個計劃是北支那方麵軍長年持續研究的、擴大了的西安作戰計劃的產物,它是從山西越過黃河,占領陝西後(西安附近),同時配合來自長江方麵的側擊,攻入四川省(重慶、成都)的兩個階段的作戰計劃。整個計劃預定的兵力為15個師團,如果實現了這一計劃,那麽它將是日本國軍史上規模最大的陸地作戰。


在這個四川作戰計劃上,與渡過黃河並列的作戰課題就是突破山嶽地帶,就是越過橫臥在四川與陝西之間的、對於蜀地來說自古就作為天然屏障的秦嶺和巴山這兩重山脈。作戰時,進攻的兵團隨著西安附近的占領,渡過黃河後就那麽南下,越過秦嶺山脈,到達巴山山脈的隘口---廣元,謀求一舉突破長達300公裏的山嶽地帶,擔負這個極其困難的山嶽進攻作戰的主力兵團,被預定為一直在山西作戰的第一軍。

我國的整個列島畢竟都是山地,部隊平時演習就要求在山地行軍,沒有必要訓練諸如歐洲諸國常見的阿爾卑斯山獵兵那樣的特別的山地部隊。戰時充以騾馬編隊即可適應。第一軍的第36師團(雪兵團)、第37師團(冬兵團)、第41師團(河兵團),這些兵團都是由騾馬、山炮組編而作戰過來的部隊,在前一年的中原會戰時,其山嶽突破能力就受到了很高的評價。但是,考慮到在四川作戰時,如果延續以前的戰法,那是不能夠充分適應的。

之所以這樣說,還是因為秦嶺山脈標高在3000米,都是延綿不絕的高山地帶,巴山山脈的標高也在2000米,都是以棧道(架設在斷崖上的空中木道)而聞名的險峻地形。連接四川和陝西的、能夠行走汽車的道路僅有一條,那是7.7事變時,國民政府開通的川陝公路。除此以外,過山的公路以及馬車道都是有限的,道路以外是不能通行車輛的。就連徒步行軍也要被懸崖峭壁阻擋,而且,在當時的兵要地誌上,秦嶺的最高峰---太白山,被相當高地評估為標高4000米(實際上為3760米,與富士山相當)。對於日軍來說,有必要考慮從未體驗過的高山病的對策,以及適應高地的炊事方法等。為此,第一軍與北支那方麵軍一起,從昭和17年(1942年)起,開始了包括組建特別山嶽部隊在內的山嶽戰研究和教育訓練。


浮現在雲海裏的秦嶺山脈


研究的內容為:山嶽部隊的組成和裝備、裝甲部隊在山嶽地帶的運用、空中補給以及空地協作、高山地帶的衛生等。日本陸軍正式研究山嶽作戰,始於南方戰局惡化的第二年(昭和18年、1943年),作為示範之類的先行研究成果缺乏得很,關於山嶽作戰,最具有豐富經驗和實力的就是第一軍本身,在這種情況下,這項研究好像不得不幾乎從探索的狀態開始。據說,在第一軍現役軍人裏,從具有山嶽作戰經曆者裏邊進行挑選,開始了研究。


關於成為主力的徒步山嶽部隊,在第36師團試驗性地組編了山嶽大隊,之後,研究其運作。據當時的當事者講(友近,第一軍高級參謀,笹井,第一軍情報參謀),這支山嶽部隊,具有諸兵種聯合小部隊的性質,不使用一匹騾馬,全部是以臂力搬送來適應體能的。同年11月—-12月,第一軍在山西省的五台山附近,將這種試驗運作所取得的成果作為前提,實施了大規模的山地演習,同時兼備對中共軍的實地討伐作戰。關於這次演習的部隊組編,留有詳細的史料。

根據史料記載,山嶽部隊的組成預定為;每個步兵大隊,附帶一個投射小隊、一個大隊作業班。所謂的投射小隊,就是用迫擊炮將錨繩投射到懸崖上的、由四門炮組成的小隊;所謂的大隊作業班,就是攀登懸崖、開拓道路以及擔任偵察的、以將校為長官的總共5人的攀登隊。在演習時,分別由第36、第37、第41師團,各自組編兩個這樣的山嶽大隊,預計共有6個大隊參加演習(第41師團已經轉屬於第12軍,不過,也參加了這次演習。)。除此以為,參加演習的還有:作為研究有關裝甲部隊突破山嶽地帶的、機械化集成部隊的兩個大隊;為了訓練快速修路的、車載工兵的一個聯隊(團);為了訓練空地協作,飛行隊也參加了演習。

關於徒步行軍的一般山地兵的個人裝備,步槍兵除了背包、飯盒、雜囊這些通常的裝備外,還要攜帶水桶、登山杖、繩索(長10米,直徑6毫米)、小十字鎬或小圓頭鐵鍁、水鞋、防寒設備等。這些東西都要收納在帆布背包裏,或者帶在身上。不光是背包,就連作為帆布背包的容量,也都成了問題吧!水鞋是通過難行的道路時使用的。繩索弄到10米長,是為了將每個人所帶的繩索連接起來用,不過直徑6毫米的太細,那隻是輔助用的,攀登用的繩索,應該另外還準備著10毫米的粗繩。另外在防寒外套上,在防寒設備的細目上,還附加了剪除線,這好像是從機動性的觀點出發而產生的不同意見。

大隊作業班除了這些裝備以外,作為攜帶的器材,還規定要攜帶麻繩投射器和個人攀登用具。有關麻繩投射器的詳細情況不太清楚,不過不是專用的器材,一般認為,是以擲彈筒發射出去之類方法來湊合實施的。關於攀登用具,就有如下的細目:保險繩、岩鶴嘴、岩鐵杵、岩釘、彈簧環、作業帶、背負帶、鉤棒、掛網。在懸崖上打入釘子之類的東西來攀登,能夠估摸著尋找正式攀登的路徑。所以,一般認為成員的組成,都是具有攀登技能的人。不過,在人工攀登岩壁還處於初始的時期,很難想象一個大隊有5名攀岩經曆者。由登山經曆者或運動神經優越者來充當這樣的角色,也不是不可能的。隻是在陸軍戶山學校進行攀岩技術指導的藤木丸三,他回憶了當時接受了派遣華北的秘密命令,詳細的情況還沒有弄清,不過從他的話語概況來看,肯定是關於四川作戰的,攀岩的實際指導成為既定的方針。


演習是在五台山附近進行的,這裏與秦嶺山脈相比,標高要低1000米左右,不過,同樣有連綿不絕的地裂和斷崖,地勢險峻。在冬季,氣溫下降到零下20度以下。隆冬期間進行的本次演習,一般認為是相當嚴酷的。雖然其結果不太詳細,但當事者總的回憶是“增強了信心”因此,可以說那次演習是成功的吧!

盡管四川作戰選擇在昭和18年(1943年)的春季發動,並以此為目標,下達了準備作戰的命令,采取了預算措施,可是,以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敗退為契機,由於南方戰局的惡化而最終不得不終止。就在五台山演習的前後,向當地帶來了正式下達的停止命令。這對於向往越過秦嶺、巴山而傾注了力量的第一軍來說,計劃破產了,氣勢被削弱了,公然聲言要攻略重慶,統轄五台山演習的軍司令官吉本貞一,他赴任時過度的垂頭喪氣和心灰意懶是可以體察出來的。

四川作戰由於南方的戰局而終止了,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山嶽訓練在南方被活用,還是發揮了作用。第41師團在新幾內亞東部,第36師團在新幾內亞西部,同樣在山西長期作戰的、被預定為進攻兵團的第20師團也被投入了新幾內亞的東部。很多在山西戰場身經百戰的將士,不得不參加新幾內亞的殘酷的山嶽作戰,駐留在山西直到最後的第37師團參加了一號作戰,縱穿大陸,越過華南的山嶺,在泰國迎來了戰爭的結束。

http://shanxi.nekoyamada.com/archives/000400.html

投稿者 : 中國山西大同 陳尚士 さん 2007年7月18日 07:11 
http://shanxi.nekoyamada.com/archives/000097.html
http://user.kdnet.net/index.asp#topic


已獲打賞(0)

還沒有人打賞此帖,覺得帖文寫的好,點擊右邊的按鈕打賞。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