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說:' 如果俄軍繼續以當前速度推進,要 100 年才能到達利沃夫

來源: 2025-03-17 07:57:0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馬庫斯.賴斯納(Markus Reisner)在接受《斯特拉納》記者丹尼斯.拉法爾斯基(Denis Rafalsky)采訪時,分析了戰爭可能的走向、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威脅、俄羅斯的進攻潛力、歐洲能否在軍事上取代美國、烏軍庫爾斯克行動的結果以及停火的可能性。

關於戰爭形態與俄羅斯策略

"許多人說:' 如果俄軍繼續以當前速度推進,要 100 年才能到達利沃夫。' 但這源於對局勢的誤解。這是一場消耗戰。如果一方突然耗盡資源,戰場形勢可能瞬間改變。這種累積效應正在起作用 —— 前一秒敵人還在你的陣地前,下一秒已突破防線,眨眼間就兵臨利沃夫城下。"

關於烏克蘭的困境與西方支持

"如果意識到進攻路徑已因資源枯竭而不可行,就必須重新審視戰略目標。如果西方無法提供所需物資(不僅是坦克、無人機或炮彈,還包括兵員),而烏克蘭自身也無力補充,那麽目標必須調整。烏克蘭人現在至少應嚐試說服俄羅斯:組織某種停火更為有利。否則,俄軍將持續推進,烏軍將被迫撤退至第聶伯河。最終,一切將取決於美國在談判時能向雙方施加多大壓力。"

關於歐洲的防務挑戰

"歐洲越來越多地討論增加武器生產、發展自主能力以擺脫對美依賴等話題。但這需要巨額資金。為何我反複強調這點?因為我們中歐人生活相對優渥:有些人擁有兩輛汽車,每年休假一次。現在人們被告知:' 看,我們都認同氣候變化是問題。但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 未來可能與俄羅斯爆發戰爭,必須避免。我們需要投資國防。我們將挪用 ' 氣候 ' 和' 社會 ' 資金,開始生產烏克蘭和我們所需的裝備。你們可能需要上交第二輛車,今年也別想休假了。' 有多少人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