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須肉“裏是有肉的 -- 據維基,也叫木樨肉:原料除了豬肉和雞蛋,北京做法要有黑木耳、金針菜,山東做法要有木耳筍片
木犀肉也被稱為木樨肉、木須肉或苜蓿肉,是一道常見的中國菜,屬八大菜係中的魯菜。[1]木犀肉營養價值豐富,且在美國中餐館亦廣受歡迎。
名稱
“木犀”(也做“木樨”)二字原本是指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其花為黃白色,可用作香料。由於攪碎炒熟的雞蛋與之形似味同,故常以木犀指代。[2][3]而在北方方言中,炒蛋諧音“肏蛋”,像是在爆粗口,因此為了避諱,常將“炒蛋”寫做“炒木犀”。[4]但隨著語言交際與發展中的語流音變,“木須肉”的說法應運而生。此外還有人將其寫做“苜蓿肉”,但這一說法則完全是無中生有且無從查考。[2]
食材與烹製
木犀肉原料除了豬肉和雞蛋,山東孔府的做法要有黑木耳和玉蘭片(筍片),北京的做法要有黑木耳、金針菜和黃瓜,在冀菜中還要加上去皮切片的荸薺。[1]在食材準備中,需要將黃瓜切成薄片,並用料酒醃製豬肉,同時還需要將雞蛋打散。在烹炒時先將雞蛋炒熟盛出,再用油炒花椒,待其變色後撈出花椒。隨後放肉片翻炒,斷生後放蔥、薑、蒜末翻炒,把雞蛋、木耳、黃瓜倒入繼續翻炒,加少許鹽,也可以加點湯或水,炒勻出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