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福州路杏花樓廣告

來源: 2025-11-10 14:29:1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豬油菜飯,原本是上海本地一道平民食物,豬油咋的也比肉便宜, 吃不起肉的下層人士,飯裏麵加一勺豬油,油光光香噴噴,挺過癮,用上海話來形容:“油水蠻足”!

三千七百老人民幣, 相當於人民幣改革後的三毛七分一“客”, 記得小辰光上海大小館子包括包飯作飯攤頭,食品都是論“客”賣的,好比美國論“ordrer", 大致上就是一人份,因為很久以前上館子隻喊一樣東西的,基本都是青壯年男性,所以其“量”需讓一個男人吃飽, 當然拉老虎榻車踏三輪車朋友是不夠的。

記不清什麽時候開始論“兩”賣的,應該是三年災荒那陣,隨著半兩糧票的問世,以前買“一根油條”即可,買生煎饅頭則是說“兩客生煎”。

相當於後來的“三角七分”,對那時的普通工薪人員,是筆不小的開銷,那時的工資水平較低,一個“正工程師”大約在一百二十塊一個月,所以到杏花樓吃一客豬油菜飯,不如到麵攤頭吃兩碗陽春麵,最多兩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