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過程,還是來聽聽方舟子是怎麽說的:照片隻是其中數據之一,更重要的是另一條當時並未引起重視的證據
………正是因為沃森和克裏克堅信DNA是遺傳物質,並且理解遺傳物質應該有什麽樣的特性,才能根據如此少的數據,做出如此重大的發現。
他們根據的數據僅有三條:第一條是當時已廣為人知的,即DNA由6種小分子組成:脫氧核糖,磷酸和4種堿基(A、G、T、C),由這些小分子組成了4種核苷酸,這4種核苷酸組成了DNA。第二條證據是最新的,弗蘭克林得到的衍射照片表明,DNA是由兩條長鏈組成的雙螺旋,寬度為20埃。第三條證據是最為關鍵的。美國生物化學家埃爾文·查戈夫(Erwin Chargaff)測定DNA的分子組成,發現DNA中的4種堿基的含量並不是傳統認為的等量的,雖然在不同物種中4種堿基的含量不同,但是A和T的含量總是相等,G和C的含量也相等。
查加夫早在1950年就已發布了這個重要結果,但奇怪的是,研究DNA分子結構的這三個實驗室都將它忽略了。甚至在查加夫1951年春天親訪劍橋,與沃森和克裏克見麵後,沃森和克裏克對他的結果也不加重視。在沃森和克裏克終於意識到查加夫比值的重要性,並請劍橋的青年數學家約翰·格裏菲斯(John Griffith)計算出A吸引T,G吸引C,A+T的寬度與G+C的寬度相等之後,很快就拚湊出了DNA分子的正確模型。
https://tech.sina.com.cn/d/2004-11-23/1532463744.shtml?from=w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