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沃森, 究竟是種族主義者還是堅持真理、直言不諱的的科學家?

來源: 2025-11-09 07:32:1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一位比肩牛頓、達爾文的人物離開了,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沃森去世,享年97歲。

詹姆斯·杜威·沃森 (James Dewey Watson) 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出生和長大。他是一個早熟的學生,年僅 15 歲就進入了芝加哥大學。四年後,他獲得了動物學理學學士學位,並繼續在印第安納大學獲得同一學科的博士學位。當他第一次得知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正在進行生物分子研究時,他正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從事研究。沃森於 1951 年在劍橋與弗朗西斯·克裏克 (Francis Crick) 一起從事這項工作。

 

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裏克一起,在1953年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贏得諾獎的同時,也為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奠定基礎。

然而,沃森生前一直受到迫害,長期因“黑人因基因智力低”等言論而飽受爭議。

沃森堅持:“撒哈拉以南非洲裔人,在一般智力測試中的平均得分,低於歐洲裔或東亞裔人”。

2007年10月14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刊登了一篇DNA結構的發現者沃森(James D. Watson)的專訪,他明確提出黑人的平均智商不如白人和東亞人,還認為“非洲大陸的前途堪憂。

他說,“人人平等是個美好願望,但雇用黑人的企業肯定不這麽認為”。

他的言論被批評為種族主義,他在冷泉港的一切職務被解除,榮譽被剝奪。

之後,他繼續指出女人在數學等方麵不如男性,此舉激怒了女權主義者。

不得不說,沃森是世界上最有勇氣的科學家。

之後,明明知道又可能會捅馬蜂窩,他又稱:“如果能發現決定性取向的基因,那麽母親有權利生出一個不帶同性戀傾向的孩子。”這又激怒了同性戀。

他還從基因研究的角度發現膚色與性欲正相關,顏色越深欲望越強烈。導致他被非洲、印度、巴基斯坦人的強烈批評。

最後,徹底失業的沃森,不得不拍賣自己的諾貝爾獎獎章維持生活。

2019年,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的紀錄片中,主持人在片中問他對以前的言論是否悔過的時候,沃森十分堅定地給出了否定答案:“不,完全沒有。黑人與白人的智力測試結果存在差異,我相信這個差異就是遺傳因子決定的”。

他逝世後,剝奪他榮譽的冷泉港實驗室發了一個不鹹不淡的訃告。

”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獲悉諾貝爾獎獲得者、CSHL 前董事兼總裁詹姆斯·沃森博士的去世。在這個困難時期,我們向他的妻子莉茲和家人表示誠摯的哀悼。我們認可沃森博士對科學和研究界做出的令人難以置信的貢獻。有關 Watson 博士在 CSHL 的遺產的更多信息,請訪問我們的網站。“

 

沃森, 究竟是種族主義者還是堅持真理、直言不諱的科學家?您是怎麽看的呢?

如果真的要打官司,肯定要有證據。

比如,他說這個差異是由於遺傳因子決定的,那就必須提供這樣的證據。

他說“我相信這個差異就是遺傳因子決定的”,很明顯,他並沒有這樣的證據。

而控方,很明顯,也沒有類似的反駁證據。

在雙方都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這屬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態。

那就做研究。不過這樣的研究,首先資金上就可能有問題,另外,哪怕資金到齊了,開展起來也困難。

而從社會學、對社會影響來看,這種言論,包括研究,無疑對黑人群體的損害是巨大的。

也就是說,能推翻他的論斷、以及消除世人的偏見的,唯有研究結論。

但在否定的結果出來之前,毫無疑問,對相關群體的損害是巨大的。

這就有了兩難的境界。

所以對社會管理者-政府來說,最有效的是禁止這類言論,並消除其影響。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政治正確”也不能一概否定,它又有積極的一麵。

之前我是比較痛恨“政治正確”的,現在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讓我糾正了之前的偏頗,提高了認知。

但在科學探討、研究求實的角度來說,如果避開這個“雷區”,人們的錯誤認知還存在,少數族裔還是生活在猜疑的陰影下。

究竟該怎樣做比較好呢?

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