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楊振寧兩次婚姻都是師生戀

來源: 2025-10-24 18:51:55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楊振寧和翁帆結伴出遊



翁帆、楊振寧和杜致禮的合影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7日宣布,美國籍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日本科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此同時,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之一——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也因為自己的新書再次進入公眾視野。9月28日,國家科學圖書館接受楊振寧夫婦捐贈的新作《曙光集》,並向楊振寧頒發了捐贈紀念證書。

  日前,為推廣自己的新書,楊振寧教授在鄭州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講座。在講座上,楊振寧首次披露了和妻子翁帆從相識到相知的細節。

  講座中,楊振寧主動講述自己的情感生活,他首先回顧了自己與第一任太太相識相愛的過程。

  1950年初的某一天中午,楊振寧與同事如常到普林斯頓惟一的一家中國餐館吃飯,忽然間,他看到了鄰桌上一張似曾相識的、清秀漂亮的女孩子麵孔,而對方似乎也認出他來了,但又有點不好意思主動打招呼,於是他離座走了過去,對方也禮貌地站起來自我介紹,這一下,他清楚地想起來了,這不就是在昆明西南聯大附中教課時中五班的女學生杜致禮嗎?

  杜致禮的父親叫杜聿明,因為父親的關係,她經常有機會接近蔣介石和宋美齡,宋美齡對杜致禮這個女孩子從小就很喜歡。

  1947年底,年僅十八歲的杜致禮決定到美國留學。她自小就喜愛音樂、藝術、文學,英文學得很好,赴美前,宋美齡親自為她安排,讓杜致禮入讀她當年在美的母校、有名的衛斯理學院。

  楊振寧在普林斯頓的中國餐館中看到杜致禮時,她來美已兩年多了。楊振寧與杜致禮師生異地重逢,一位是聰明俊朗、熱情自信,一位是秀外慧中、出塵脫俗,感情的種子很快就在兩人中間萌芽、開花,楊振寧對杜致禮展開了熱烈的追求,每個周末都要從普林斯頓趕到紐約去和杜致禮約會。不多久,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紐約舉行婚禮。

  “在她75歲時,得了一場很長時間的病,最後去世了。”說起妻子的離世,楊振寧的表情出現了少有的沉重。“我和杜致禮生了三個子女。”楊振寧繼續講述,大兒子出生後,楊振寧按照中國人傳統,寫信給父親楊武之,請爺爺給孫子取個名字。楊武之老懷大慰之餘,給這位楊家的“長子嫡孫”取名光諾。

  在為孫兒取名“光諾”的時候,楊武之的確沒有想到,就在數年之後,楊振寧果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次獲得這項殊榮的中國人。

  1950年與杜致禮結婚後,楊振寧繼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工作,1952年被所長奧本海默聘為永久研究員。當時在這個一百多人的研究所裏,隻有二十位永久研究員,屬於物理學的僅有五位,楊振寧是其中之一。

  1950年,李政道以一篇關於白矮星的天文物理論文完成了博士課程,隨即應聘去了加州柏克萊大學任教。一年後,李政道也來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與楊振寧再度相聚。自此,兩個人在學術上開始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多次發表聯名文章,在學術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些外國同事甚至開玩笑地說,楊、李的合作關係好得令人感到妒忌。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以他們提出的宇宙對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應,頭一次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成了各大報章的頭條新聞。一時間,楊振寧、李政道成了家喻戶曉的科學明星。

  可惜的是,楊振寧和李政道二人1962年決裂。至於個中原因,楊李雙方偶有公開敘述,然而各有說辭,令外界對真實原因依然不得而知。楊振寧曾表示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與李政道的決裂是他今生最大遺憾。

  楊振寧於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據他自己講,對於他放棄故國,他父親直到臨終前始終沒有寬恕過他。楊振寧在1971年重回中國訪問。此後楊振寧為提高中國的物理研究水平做了許多工作,多次回國講學,為中國物理學界帶來了當時國際物理研究的前沿知識。也就是在國內,他遇見了第二任妻子翁帆。

  楊振寧說,1999年對他的人生來說,是特別的一年。“那一年,我和杜致禮去汕頭大學考察,當時學校派了一個叫翁帆的小女孩來給我們當向導,我和杜致禮都覺得這個小女孩十分可愛。”楊振寧強調,正因為杜致禮的態度,楊振寧5年後才會下定決心和翁帆結婚。

  此時,楊振寧展示了一張他和杜致禮以及翁帆的合影,照片上的翁帆化著濃妝,一臉稚氣。“回去後,我們有了一些斷斷續續的聯係,主要是聖誕節大家郵寄卡片之類的。2004年初的元旦,我當時已經在香港了,我收到了翁帆寄過來的一張賀年卡。於是,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後來,她到香港來看我。再後來,我們就結婚了。”楊振寧用平靜地語氣敘述著,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他第一次公開披露和翁帆交往的細節。此時,熒幕上出現了一張翁帆站在海邊的照片,楊振寧的語氣裏充滿了溫情:“這張照片是2004年,我在香港第一次看到翁帆時給她拍攝的。”而隨後,楊振寧還在現場播放了他和翁帆的婚紗照以及兩人的旅遊照片。

  在《曙光集》中,楊振寧回憶了與眾多中外老友的交往故事,總結了他們的思想和成就,勾畫了他們的經曆與人生,殷殷的懷念之情躍然紙上。除去友人,楊振寧還寫到了他的父親。在談到與翁帆的婚姻時,楊振寧說:“我跟翁帆說,將來我不在了,我讚成你再婚。她說:‘我當然不會,你怎麽可以這樣講!’我告訴她,讚成你將來再婚,是年紀大的楊振寧講的;年紀輕的楊振寧,希望你不再結婚。”

  對於此次推出《曙光集》,楊振寧認為很有意思。他說:“我跟翁帆結婚以後通過這幾年的接觸,我就知道我們之間是有一個代溝,因為我80多年的經曆相比較她的經曆,這其中所有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楊振寧認為,這樣一種狀態完全影響了他們對一切事情的看法,“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覺得出這麽一個文集也有點意思。”

  對於楊振寧所說的代溝,翁帆似乎不太認同。“所謂代溝,也不過是我們互相不知道的東西。比如他知道的電影和明星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他又不知道。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生活,我們慢慢學會欣賞彼此。”翁帆說,“我覺得這種代溝不是一種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將兩個人不同的經曆和感受介紹到彼此的世界與年代裏,我覺得這是一種好處。”翁帆稱,這些年的婚姻生活讓她個人有很多改變,“其中一個改變就是我更加關注世界,關注社會上的一些事情,以前我的興趣更多集中在我的專業方麵。”

  對於此次對新書的編譯工作,翁帆表示,編這本文集讓她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看著一個民族與社會經曆了許多變化與發展階段,而像我這一代人很難有這樣深刻的感受,因為在我們懂事的時候,社會已經開始迅速地發展了。我從而也明白了他寄托在書裏的熱情與希望。《曙光集》也可以說是這20多年間振寧的心路曆程———他走過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關心的,他熱愛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編輯:張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