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 | 另一件開國大典的文物

來源: 2025-10-03 12:15:2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李普,出生於湖南湘鄉,原名李前管,曾用名李壬練,抗戰爆發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前,曾任重慶《新華日報》記者、編輯,新華通訊社隨軍特派記者,新華社前線分社社長。1949年後,曆任新華社特派記者,中共中央宣傳部副處長,北京大學政治係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華社副社長,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兼職教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1949年10月1日,李普隨國家領導人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報道了開國大典這一重要的場麵。 著有《光榮歸於民主》《開國前後的信息》《記者甘苦談》等。

 

 

我采訪開國大典得來的另一件珍貴文物,是周恩來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大會上,關於起草《共同綱領》的報告的手稿。這件文物也是獨一無二的。

現在許多人已經不知道當年的政協是怎麽回事。它是中共中央建議召開的。它的第一屆大會於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舉行。這屆大會採納了無黨派民主人士張奚若教授的建議,決定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決定改北平為北京,以北京為首都。它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

中共是作為民主黨派之一從事組織和參加政協的。第一屆大會的第一天,毛澤東致開幕詞,這就是那篇雄文《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在宣布開幕之後,緊接著說:

“我們的會議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著全中國所有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和國外華僑。這就指明,我們的會議是一個全國人民大團結的會議。”他開宗明義就指出“全國人民大團結”這一點,我認為非常非常重要。

然後,中共代表劉少奇第一個發表講演,他講演的標題就是《加強全國人民的革命大團結》。他說:“中國共產黨以一個政黨的資格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其他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份子一起,在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的基礎上共同合作,來決定中國一切重要的問題。”

製定這個《共同綱領》是這次大會的主要任務之一。《共同綱領》在憲法製定之前起憲法的作用,它以這個時期的根本大法的形式,體現著這種全國人民大團結的精神,是這個大團結的政治基礎。

大會第二天,周恩來代表起草小組做了題為《關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的起草經過和特點的報告》。這裏我又有必要作一點說明。

早在1940年,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義論》,指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此後許多年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再三闡釋了這個理論和方針。所以,劉少奇在他的講演中逕直稱這個綱領為《新民主主義的共同綱領》,它的初稿確實就是這樣命名的。

周恩來這天的報告講了八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新民主主義的總綱問題,他說,總綱中沒有把新民主主義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明確規定出來,“籌備會討論中,大家認為這個前途是肯定的,毫無疑問的,但應該經過解釋、宣傳,特別是實踐來證明給全國人民看。隻有全國人民在自己的實踐中認識到這是唯一的最好的前途,才會真正承認它,並願意全心全意為它而奮鬥。所以現在暫時不寫出來,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鄭重地看待它。”

大會所有的報告和講演事先都發了鉛印的文件,唯獨周恩來這個報告什麽也沒有發。我們記者的席位靠近主席台,我看他手裏拿著薄薄的講稿走上台去,我感到今天的任務不輕鬆,必須詳細做筆記。

等他講完,我照例走上去要他的稿子,他說:“我實在沒時間寫了,隻有這個提綱,現在給你,請你根據你的筆記寫出稿子來,先給我看。”

我接過他的提綱,那是兩張16開的白紙,那時候叫做磅紙,比普通白報紙稍微厚一點。提綱列了八條,是用鋼筆寫的。我於22日當晚寫成一條新聞交給他,25號才退回來。他太忙了。我敢說整個大會期間他是唯一最忙的人。從那時起,他就是我們這個國家的總管家。

新華社當晚發出通稿,全國在26日見報。這個報告收入了《周恩來選集》上卷,題下注明“這是報告的摘要”。最近我查對了《人民日報》,《選集》裏的那篇文章,就是這條新聞,隻是做了少量刪改,比如把那些新聞用語刪掉了。換句話說,他這篇文章也再無別的底稿。

周恩來這份手稿無疑也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我也曾予以珍藏,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抄走了!更令我懷念的是,這個《共同綱領》很快就被人們忘記了,因為我們很快地就以階級鬥爭為綱了。

1998年10月16日 北京

https://mp.weixin.qq.com/s/L5qjmOYRJd9RvkrZHuzW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