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閑聊】張國燾對毛澤東權力的另種成全

來源: 2025-10-03 05:59:5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流行的官方說法: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這個領導地位當然不是指毛成了黨魁, 因為張聞天才是遵義會議產生的黨的總負責, 其名譽上的黨內地位在後來長達十年間都高於毛,毛為此還給張封了一個“明君”的稱號,張也聽得怡然自得, 全不知這是毛在麻痹自己, 等到毛羽翼豐滿的時候,張這個明君也就成了“背了幾麻袋教條回來”的教條主義者了。
 
故官方所說的“遵義會議確定毛的領導地位”, 其意也隻是指毛從此掌控了當時最關鍵的軍權。
 
但其實這也並非曆史真相。
 
在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17日)的領導層調整中,毛澤東雖然被增選為政治局常委,從而重新進入中共高層決策圈,但這種介入, 說其是重新插足了中共決策的平台則可, 若說他從此掌控了軍權則錯。即使是毛那時就與周恩來、王稼祥組成所謂“最高三人軍事小組”這個版本, 也是以訛傳訛? 。
 
實際上,遵義會議既沒有否定原有的政治路線,也沒有成立什麽軍事小組,隻是更換了領導架構,由張聞天出任總負責。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35年3月4日,中革軍委才以朱德、周恩來和王稼祥的名義下達命令設立前敵司令部,由朱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毛這才在軍事事務上獲得較大的發言權,但仍然隻是配角,隻能說毛從此在參與軍事決策中有了更重的砝碼,但也僅此而已, 否則, 也不至於在1935年3月10日召開的決定打鼓新場的會議上大家都一致反對毛的主意, 而當毛以退為進的撂挑子的時候, 竟然沒有一個人挽留, 尷尬的老毛隻好自己舔著臉半夜三更地打著馬燈去找周恩來和朱德,等於自己給自己找了個轉圜的台階。 不過話說回來, 毛如此低聲下氣, 一改他過去霸蠻剛愎的風格, 也說明了毛政治上的弄權術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此後毛就漸漸真的成了超一流的政治弄權大師了。
 
應該是由於毛的這種難得的改變贏得了當時真正的決策人物周恩來的支持, 此事之後, 毛以“日常軍事指揮需要完全集權”為由成立新的三人軍事小組的提議在3月12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獲準,新的三人軍事領導小組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 因這三個人隻有毛最懂軍事, 毛軍事上的發言權才因少了其他高層成員的掣肘有了質的飛躍, 但即便如此,軍事最終決策權無論是從名義還是從實質這時候仍然依舊掌握在周恩來手中,毛並沒有真正的主導權。
 
讓情勢出現戲劇性變化的事發生在 1935年6月第一和第四方麵軍在懋功會師後,由於張國燾的強勢加入, 張聞天為首的中央政治局不得不決定重新調整中共軍事首腦。此次調整之後, 周恩來讓出了總政委, 周身心交瘁, 旋患重症(肝膿瘍)一度危怠,周的軍中地位也進一步萎縮,此消彼長,毛在紅一方麵軍的軍事地位則進一步做大。草地密電事件後紅1、4方麵軍分裂,9月12日,於周恩來病重之際張聞天以中共中央名義在甘肅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周恩來因病重未與會),決定成立"軍事五人團",即在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外,補充彭德懷、林彪來“負責領導軍事”,取代原來的"三人團"。 會議任命毛為新改組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的政治委員。 而此時的周恩來不僅失去了辭去紅軍總政委之後擔任的紅一方麵軍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而且也是在"五人團"中唯一一個沒有實際軍職的人,在軍中地位大跌。
 
至1935年11月, 毛澤東與張聞天再度聯手,以擔任中革軍委主席的朱德滯留四方麵軍為由,再次提出變更中共軍事權力架構,提議成立新的軍委,由毛任主席,而周則改為負責黨的組織局工作。如此明顯要把周排擠出軍隊的舉措, 讓與張聞天不和的王稼祥看不下去,在會上當場頂撞了張聞天,提出周有多年從事軍事工作的經驗,應該留在軍中。其時毛澤東還遠沒有“在原則問題上從來不讓步”的威勢,見王稼祥來者不善, 就做出姿態, 說自己仍當副手, 周仍為主帥 。 最後因周恩來的主動表態支持毛任主席才讓張聞天的建議落到了實處, 周與彭德懷轉任副主席。   之後遂成為西北中革軍委主席(其實際地位就相當於中革軍委,因虞與張國燾徹底鬧翻,故名西北軍革軍委), 從此毛終於取代了周恩來,重新奪回了軍隊的指揮權。而張聞天願與毛聯手提出做此調整的最重要原因,應是慮及當時唯有與張國燾資曆不相上下、且有豐富戰爭經驗的毛澤東, 方能與擁兵自重、殺伐決斷梟雄氣極強的張國燾抗衡;當然也與當時周確實病重精力不濟有關。
 
客觀的說, 張國燾以個人政治眼光和厚黑學的修煉段位而言, 絕不下於毛,徐向前、 李先念、謝富治、陳再道、許世友、傅鍾、洪學智、王建安、詹才芳這些人,都是迅速被張國燾提至高位,而這些人哪一個都不白給, 從中可見張知人善任的眼光  。張當時的實力,遠強於中央一方麵軍, 張國燾有八萬虎狼之師, 而紅一方麵則僅有不足一萬人,且疲敝不堪。
 
張最後失利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方麵軍是名正言順的中央大佬們的親兵部隊,而第四方麵隻是中共軍隊的一個分支, 中央紅軍不是白叫的,毛澤東張聞天在法理上占有不可取代的天然優勢,這是紅四方麵軍這種後娘養的終究不能比的。 當時這些中共中央的大佬們經過長征,尤其是遵義會議以後,那些產生於中央蘇區的矛盾已經得到了相當的釋放,而麵對著咄咄逼人的張國燾,他們 自然就更要放下對毛的戒心, 表現出高度的團結,換言之, 如果沒有張國燾,張聞天等中共蘇派未必會輕易打改變周恩來軍事決策權的主意。
 
張國燾決意南下的關鍵原因就是他認定自己在中央沒有市場, 而張國燾沒有想到的是, 他的強勢反而無意中在反麵幫了毛的大忙。
 
斯諾曾經問過毛一個關於他的至暗時刻的問題,毛不假思索地回答:草地分兵的時候。? 可見, 張國燾曾是毛澤東引以為最危險的敵人。 甚至可以說, 就毛澤東個人的一生而言, 張國燾曾給毛帶來的威脅比蔣介石更有過之。但 曆史就是這樣充滿了宿命性的吊詭:成全一個政治人物最多的人往往來自於他最強的政敵。
 
視頻:富田事變毛項鬥法的勝負玄機//勝出的毛澤東為何盛極遽衰——解析周恩來的不歸之路14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