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同情秦檜的史家之論 曆史與秩序
編案:秦檜曆來被認為是千古奸臣——在宋高宗默許、縱容之下,把持朝綱時,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就此將其定性為奸臣,爭議並不大。但是關於秦檜向金人屈膝求和這一外交路線,曆來是有不同意見的,更不乏頂級的曆史學家持有同情立場。其中張岱更是借秦檜,言辭激烈的抨擊袁崇煥、毛文龍,由可見明亡清興給其帶來的切膚之痛。
其實關於求和存宋這件事,是基於現實主義的政治計算,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立場站位問題。在此輯錄了一些對求和路線的同情言論,供讀者參考。
秦檜力讚和議,天下安寧。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複備,皆其輔相之力。誠有功於國。——宋高宗《建炎以來係年要錄》
秦檜之是有骨力,惜其用之錯。他是見得這一邊難成功,兼察得高宗意向亦不決為戰討計。——朱熹《朱子語類》
和議的在當時,本是件必不能免的事。然而主持和議的秦檜,卻因此而大負惡名,真冤枉極了。當議割三鎮的時候,集百官議延和殿,主張割讓的七十人,反對的三十六人;秦檜也在三十六人之內,金人要立張邦昌,秦檜為台長,和台臣進狀爭之。後來金朝所派的留守王時雍,用兵迫脅眾官,署立張邦昌的狀,秦檜抗不肯署,致為金人所執。二帝北徙,檜亦從行。後來金人把他賞給撻懶。前七八二年,撻懶攻山陽(楚州),秦檜亦在軍中,與妻王氏,渡海南歸。宋朝人就說是金人暗放他回來,以圖和議的。請問這時候,金人怕宋朝什麽?要講和,還怕宋朝不肯?何必要放個人回來,暗中圖謀。秦檜既是金朝的奸細,在北朝,還怕不能得富貴?跑回這風雨飄搖的宋朝來做什麽?當時和戰之局,毫無把握,秦檜又焉知高宗要用他做宰相呢?我說秦檜一定要跑回來,正是他愛國之處;始終堅持和議,是他有識力,肯負責任之處。能看得出撻懶這個人,可用手段對付,是他眼力過人之處。能解除韓、嶽的兵柄,是他手段過人之處。後世的人,卻把他唾罵到如此,中國的學術界,真堪浩歎了。——呂思勉在《白話本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