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翰是台灣抗戰軍事史研究的學界先驅,他對軍中戰史的評價,當有一定合理性。

來源: 2025-09-27 20:22:07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劉鳳翰本科即學習曆史,台灣大學曆史學係畢業,次年進入中研院近史所工作。 近史所在職期 間,劉鳳翰先是跟從全所發展方向,治清末曆史,同時投入口述曆史工作,訪問諸多將領,爾後分赴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曆史學係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研究各一年。① 經過數篇論 文的積累,《抗日戰史論集》是其抗戰軍事史研究的一個階段性成果②,該書出版於全麵抗戰勝利 40 周年,匯聚其抗戰相關論文 11 篇。 其中《論“百團大戰”》 《論太原會戰及其初期戰鬥———平型 關作戰》兩文,以紮實的史料考證見長。 另有《武漢保衛戰研究》一文,受到“參謀本部”高度重視, 認為軍方多年來無此類完整論文之撰述。③ 爾後其續有抗戰軍事史研究問世,如《戰前的陸軍整 編:附九一八事變前後的東北軍》④《抗戰期間國軍擴展與作戰》。⑤ 劉鳳翰過世後,夫人黃慶中女 士又將其舊作整理結集出版為《中國近代軍事史叢書》。⑥ 劉生前交出版社的書稿,隨後亦出版,即 《國民黨軍事製度史》(2 冊)。⑦ 劉鳳翰的研究方法,重視史料鋪陳與考證,其論著中充滿軍隊番號、戰鬥序列、各級指揮、兵力 人數,現今史家讀之,或有所批評,然而這正是軍事史研究初期發展的基礎工作。 且其大量論著之 中,也不僅是作基礎研究,對中共軍隊在抗戰時期的發展等,也有相關論文進行分析解釋。 因此,與 其說他隻會整理排比軍官人名、軍隊番號,不如說他將軍事史與中研院近史所“南港學派”⑧重視整 理檔案史料的學風相結合,即學者張玉法所評其治學“能掌握曆史發展的主流,略本胡適治學之 旨,有一分證據說一句話,不談理論,亦少作史論,此亦近代史研究所創所人郭廷以先生所以示同仁 者”。⑨ 其實,劉鳳翰自己也說,其所論是“本司馬遷‘論史在敘史之中’體例撰述”,“希望能給對抗 日戰史有興趣人士一些有係統的史實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