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加速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其貢獻對身受其益的西方人更是感同身受
人類文明的初始是以家庭部落聚居,用語言溝通,用頭腦記憶將經驗用語言傳承下一代。
農業革命後,人類人口急速增加,部落彼此之間貿易通婚,逐漸形成城市,有的城市裏產生非常能幹的人成為統治者。統治者雇用祭師替君王拜天拜地,祭師就發明文字記錄君王的祖宗八代及其財富。這種文明需要使用文字記錄的量不多,用甲骨,竹簡,青銅,也就夠了。
國家越來越多,古希臘就產生了哲學家,哲學家不斷發明新的知識,需要用沙草紙寫下來的文字更多。沙草紙的產量限製了知識的產生。人類文明創新因此很緩慢。
文字是知識的載體,紙張是文字的載體,有需要就有創新,蔡倫就研究如何製造一種紙張又便宜又好用,蔡倫就從中國人發明的絲綢模仿,提煉植物纖維做成薄薄的又不容易破的紙張,成本比絲綢竹簡便宜許多。蔡倫的紙張促進漢唐詩詞得以流傳。
西方靠貿易積累大量財富,貿易需要大量紙張記賬,每一筆交易必須記下來才能保持正確,蔡倫發明的便宜紙張促進了西方的貿易文明。今天銀行的賬戶都可以在網上查到,但去商店買東西還是需要保留用紙張印出來的收據。
至於紙張對現代科學的重要性更是隻有西方科學家才能體會。現代科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由伽利略發明。做一個實驗需要記錄大量的結果,做完實驗分析後經過計算得到結論,實驗做的原始數據就不重要了,可以丟掉。這與書籍不同,看過的書都不會隨便丟掉。實驗需要大量便宜的紙張,科學家不是富人,昂貴的紙張用不起就做不出實驗。
實驗科學從伽利略十七世紀發明到今天才三個世紀,但現代科學對人類文明翻天覆地的影響沒有人會否認會不知道,歸根究底大功勞就是蔡倫發明的便宜的紙張。
但可笑的是壇裏有人自認為文明卻不了解這個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