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深圳市率先取消憑糧本/糧票購糧
"1984年1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率先取消糧票,放開了對糧油、豬肉的價格,由憑證定量供應改為議價購銷。也就是說,糧油等副食品可以由交易雙方商定價格購買或銷售。當天,深圳大大小小的糧店均張貼告示:即日起,買糧不需糧本,三號大米每斤由0.146元調到0.29元。"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自從七八年農村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物產逐年大幅增加,到這時深圳自由巿場上已經有大量由附近農民進城帶來的大米出售,雖然價格比國營糧店的貴(大概兩、三倍?),但是糧店的是陳糧,又舊又發黑,而農民的是新糧,很好吃。油也是,農民的是新鮮榨的花生油,其色、香都比國營店裏的好很多。不少市民願意出高價買農民的糧、油,不再用糧本的配額了。
就這樣,憑糧本買糧的日子到此結束。而全國範圍內取消糧本則是在1993年。
以下是一些網上搜到的圖片,包括深圳市居民糧本,全國糧票,廣東省糧票,廣州市糧票,汕頭市(汕頭地區首府)糧票,肇慶市(肇慶地區首府)糧票。
最後那張是肉票,恩平縣(原屬肇慶地區)的。
那些日子一去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