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無善惡,善惡是社會理念

來源: 2025-09-11 11:01:1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人性無善惡,善惡是社會理念

蔣聞銘

 

自私自利的本性

萬物霜天的生存競爭,險惡殘酷。 自然界為個體生命設置的第一條行為法則,是自私自利,自我利益最大化。在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個體會盡一切可能,爭取維護自己的利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罔顧自身利益的人,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活不下去。趨利避害,自我利益至上,是所有動物,包括每個人,最原始也是永遠不會變更的本性。不為己不怕死,就死得快了。

自己管自己,自己的命自己負責,自我利益最大化,是自然法則。有了這一條,動物世界自然而然就成了井然有序的世界。 為什麽呢? 打個比方吧。世上有很多錢在流通,哪兒都是一堆錢。但是,你想給自己弄些錢來,是真不容易。為什麽呢?因為所有的錢,都有主,都有人時時看著。 假如大家不守著自己的錢袋,錢的世界,就亂了。自己的錢自己管,自己的命自己負責,就這麽簡單,所以說大道至簡。 有沒有全知全能的神,不好說。但是即便有,他也不會管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我害你,你吃我的七七八八的破事。 

    

護衛親子的法則

物種作為自然現象延綿不斷的存在,是通過個體生命的複製來實現的。人生萬事皆苦,但雌雄交配複製生命是例外。大自然促成兩性交配的設置,是正麵的,是以個體的快感和滿足為主導的。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就沒有半絲的苦意。

不過雌雄交配,新生命的誕生,隻是物種延續的第一步。幼小的生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需要無時不在無微不至的監護。這個監護的責任,自然就落到了新生命的母體身上。但是監護幼兒的責任,與自私自利的行為法則相違背起衝突。所以動物世界就又有了護衛親子的行為法則。新生命的母體,在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中,必須將這弱小的生命體的利益,擺放在比自己的利益更優先的位置上。

生養生養,好生難養。為人父母,把孩子從小養到大,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關懷嗬護,就完全沒有了自私自利的考量。世上隻有媽媽好,一句話道盡了護衛親子的天理人道。 對一個孩子,媽媽好,也隻有媽媽對他好。有娘的孩子是寶,沒娘的孩子是草。 當然這種講法,不說爹隻說娘,多少有些偏頗。護衛親子的原則,對雌雄兩性都有效。世上最可憐的,是沒爹沒娘的孩子。

 

是非善惡是社會理念

人類社會的形成發展,經曆了一個過萬年的漫長血腥的過程。 英雄人物通過戰爭,通過殺戮征服,將分工合作的社會秩序,強加在普羅大眾身上。人類曆史幾千年,亞曆山大 (Alexander) 凱撒 (Caesar)成吉思汗秦皇漢武,英雄人物治國平天下征服人。一部人類文明史,是少數人征服多數人的曆史。

有了分工合作的社會秩序, 每個人除了人性,就又有了社會性。講人的社會性,有幾種不同的講法。第一種說社會性是人性的延伸,人性和社會性,相輔相成。這個是儒家的講法。儒家講人之初性本善,父慈子孝,都是天性。道德規矩,好好講,把道理講通了,大家出於本性,自然就會守。第二種是法家的講法,正相反,講性惡,說人本性不好,要用規矩壓。一個社會,想讓人守規矩,必須嚴刑峻法,威逼利誘,用社會性壓製人性。第三種是基督教的講法。基督教也說人性不好,但是認為人再不好,受神的大愛感召,也能變好。讓人守規矩,還是教育為主,用神的善,作為教化的基礎感化人,改造人性。這個和荀子有些相通。

不幸利他愛他人是善,利己愛自己就成了惡。好人從善,壞人從惡。善可以拿來騙人,惡可以被用來做理由借口害人殺人。於是道德信仰,是非善惡,搖身一變,好人殺壞人,反到成了力大為王,人害人人殺人最便利的根據由頭。於是在毛澤東共產黨那裏,擁護共產黨就是善,就是好人,不擁護,就是壞人反革命,該殺。用神做依據也一樣,善是從神那裏來的,信神才有善,不信的都夠嗆,都成不了好人。不但不是好人,異教徒都是壞人,都該上火刑架。

結論是人性本無善惡。講善惡,不管是拿人做依據,還是拿神做依據,都不是好事。所以現代社會,隻講規矩法律 做事不用善惡做依據。獨裁政權獨裁者相反。正義善惡, 高唱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