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府那所謂的遠征軍

來源: 2025-09-06 08:51:1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國府那所謂的遠征軍】

【李德生上奏毛澤東】

【褚民誼的最後一招】

 

【國府那所謂的遠征軍】

國府的那所謂遠征軍,迫於與英美援助的交換條件及與英國簽署共同防禦南亞某些地方條約的緣由,委員長就此派了大約10萬人馬越境南下,協助英軍對日“抗戰”。這就是由網絡再度鼓噪而起,名不副實的所謂國民政府遠征軍了。

遠征軍這個名稱,那是委員長的國民政府當年為師出有名鼓舞士氣,打腫臉充胖子而不得已且又無奈的說法了。

就算委員長出兵南亞,目的是為中華民國擴張勢力範圍,那也談不上遠征。

在此之前,中國曆史上不乏戰略上占據主動權的遠途出戰,征服“蠻夷”的軍事行動事例,但無一類似這個鼓噪而起且同時有著充滿大部份國土被外族占領及欺淩的血淚背景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占領了蘇聯西部大片領土,尤如日本侵占中國,蘇聯對占領軍發動了斯摩淩斯克戰役,也稱斯摩淩斯克大會戰。會戰在蘇聯國土上打響,就像網絡鼓噪的國軍對日寇的“會戰”或“戰役”。此役蘇聯雖未完全取勝,但徹底摧毀了德國全麵征服蘇聯的企圖,改變了戰局並從此掌握了戰略上的主動權。接下來蘇聯紅軍由此戰役而展開的一係列反擊和進攻戰役,不僅清除了蘇聯境內的德國軍隊,而且一鼓作氣遠途征伐德國,打進德國境內,占領了它的老巢。

名副其實值得傳頌的會戰或戰役!

名副其實值得大書特書的遠征!

遠和征,這倆字的漢語含義及正確使用的語言環境或敘事背景,就不多作解釋了。至少,使用遠征一詞,意味著摧枯拉朽般的戰績及大獲全勝的征伐結果!

我們緬懷先烈或對曆史事件發表看法,要有深入而廣泛的了解,才能言之有物。否則信口開河就難免有罔顧事實混淆是非之嫌了。

對所謂遠征軍言過其實的鼓噪,隻會使先烈們地下蒙羞!

出於施展“政治”手腕而不惜利用先烈編造故事 ,那更是為人所不齒,也不是一個正派人的所作所為!

 

【李德生上奏毛澤東】

李德生軍長在總政主持工作那會兒,跟毛主席遞送老革命們要求恢複工作的條子。毛主席大驚:咋會這麽多的老革命被管製沒了工作,而且多是自己馬仔的馬仔的馬仔。。。。。。?

後來李德生軍長此舉,引起豪叔他們的不滿。但豪叔的手段是乘勢先提議力薦李軍長當政治局常委、副主席,猶如把江青捧成文革旗手一樣。

毛主席一看大事不好,李軍長頂著這些出頭鳥的位置頭銜,接下來就離倒黴的日子不遠了。但總理提議這些頭銜由李軍長頂著,毛主席毫無理由反對。於是隻好趕緊把他安排到沈陽軍區當司令。再後來李軍長自己紮出苗頭不對,就主動上奏毛主席,提出:除了軍隊工作,其它黨政崗位,我要求靠邊兒站。

毛主席也是乘勢大筆一揮:準奏!

哈哈

 

【褚民誼的最後一招】

著名漢奸褚民誼,自幼習武練得一手精湛南拳並曾追隨黃興跟清廷造反。遭國民政府槍決之時,行刑的倆劊子手裝成文官,來到褚的管製住處,說是要跟他研討早期他的革命史以及南拳造詣。褚民誼一聽,就興致勃勃地隨著他倆出門,邊走邊談。

褚民誼身軀高大,倆劊子手隨其左右有一句沒一句地跟褚嗒訕,然後瞅準機會突然拔槍朝其頭部開火。那料由下往上開槍,子彈走偏,褚自感受襲下意識地一個轉身馬步亮相,左右開弓雙手到位就要出拳。

倆劊子手習慣用槍,哪見過這陣勢啊,瞬間慌了神;還好,畢竟也是用槍的練家子,真槍實彈地打死過不少人。於是但隻見這倆也是瞬間定定了神,一個往後一個往左,急速後退幾步同時手上的兩支手槍連續朝著褚民誼一個勁兒地摟火,劈裏啪啦的硝煙四起,這才把武藝高強的褚民誼撩倒幹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