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東北,誰得到中央的特殊政策多?還不如討論誰得到的真金白銀多

來源: 2025-08-31 09:35:1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從四十年代末開始,東北人民政府的招聘團, 緊跟著解放軍的進攻行動, 打進哪個大城市,招聘團馬上就去劃拉人才,當時是人才,因為文沒技術沒知識的肯定不要,劉鄧前腳進四川,招聘團後腳在成都重慶大肆招人,家父就是那時去到沈陽, 其實四川剛解放, 也是需要人才的啊! 這就是中央對東北的特殊政策,遠比後來廣東浦東的特殊政策特殊得多。

對上海,甚至三野還沒打進來, 到底哪一天打都還不曉得, 地下黨已經暗地裏在上海招聘工程技術人員去香港集中,一起赴東北。至於陳毅進了上海,更加明當明的動員“人才”去東北, 加引號是因為十幾二十來年後,這些所謂人才大多變成了“(牛)鬼(蛇神)才”,難道上海就不需要人才來搞建設嗎?

如果想證明這不是中央的政策, 而是高崗“同誌”自說自話決定的,那就是為高崗反黨集團翻案了。

舉個熟人的例子,到了五十年代初期,船舶工業管理局設在了上海蘇州河畔南岸的資源大樓裏,千真萬確的是為了加強大連船廠的技術力量,葉在馥楊槱等帶來一些人被派去大連船廠,過了幾年葉老楊伯伯被調回了上海,也有幾位留在了大連船廠,這種到底算不算中央對東北的特殊政策?

一汽一重北滿鋼廠吉化(隨便舉幾個大廠做例子),一五期間從上海調去了多少人,分配了多少大中專畢業生?大家記得電影《護士日記》? 說的就是建設齊齊哈爾第一重型機器廠的事。當然, 調去遼寧的確實不多, 但五十年代初的大學畢業生, 分配到沈陽鞍山撫順阜新等重工業單位的大學畢業生, 多到什麽程度?!以致東北很多這類企事業單位,均有不小講上海話的“圈圈”, 相比於這些人吃了一輩子包米餷子,俺家阿拉屋裏,還是回到了上海,真的感謝對東北的特殊還是沒有特殊到不準調到上海的程度, 阿彌托福阿門無量天尊。

浦東的特殊政策,不知到底給沒給了錢,俺不曉得,估計在稅利上交及截留自己處理上,中央沒像以往盤剝,對上海, 這就夠了,隻要你不拿走, 阿拉自有辦法發達起來。

至於所謂“人才”,不是中央調撥的,而是鈔票機會好生活的實實在在的召喚,全國人才不用動員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