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紅軍所到之處 民生凋敝---紅四方麵軍在四川殺民眾百萬
紅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紅四方麵軍在川北實行武裝割據,和當時政府軍之間的戰爭,比以前川軍之間打仗爭奪地盤更為慘烈,戰線更廣,時間也更長。軍隊在一地反複爭奪,不分戰場與非戰場,軍隊行動前實行堅壁清野,帶不走的物資也不能留給敵對方,甚至燒毀糧食物資和房屋。
紅軍所到之處 民生凋敝
1932 年秋,紅四方麵軍撤出鄂豫皖,千裏躍進川北建立川陝根據地時,就是認為“這是一塊天然的養兵、用兵之地……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長東西,山裏的飛禽走獸不少,解決部隊的吃穿問題,比較好辦”。
蘇區的開支實在太大。兩年間,原本民生凋敝生產力低下的川北地區保障了十萬紅軍及赤衛隊的供給,還有蘇維埃政府龐大的費用,“省蘇維埃政府常有2000餘人在食堂吃飯,各級縣蘇維埃政府也有300餘人,區級數十人,鄉級也有10餘人”。
張國燾回憶,川北地區“耕作受著戰爭的妨礙,田地不是雜草叢生,就是荒廢了。居民的糧食和其他積蓄,一部分被紅軍消耗掉了,另一部分則為敵人所糟蹋”。“川北蘇區的領土,也是一片荒涼景象”,“疾疫流行”,張國燾認為“川北是擠掉了汁的檸檬”,已不宜長期駐守,“川北地區經過戰爭的蹂躪,糧食及其他用品均感不足,到了明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可能發生饑荒,如果紅軍死守在這裏,不僅不能為人民解決糧食問題,恐將與民爭食”
據記載,當時川北流失勞動力達60%,田地荒蕪達70%。
根據四川大學經濟係教授彭通湖等研究,當時蘇區“物資匱乏,經濟凋敝,甚至已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這是紅軍第四方麵軍被迫撤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經濟方麵的原因”。
四川軍閥們混戰時,川北還是個好地方,紅軍來才兩年,川北就變成了是擠掉了汁的檸檬,是誰把川北的財物榨幹,不就是中共嗎!
大撤退前的大焚燒
紅軍在退走前,除運走不少牲畜,糧食和貨財,也有大片房屋被燒成廢墟。1933年12月16日,王陵基部進攻,紅軍從綏定撤退向鳳凰山時,“四門放火,烈焰衝天”,有三百餘家房屋被燒。
紅軍撤出川陝根據地時,張國燾命令三個團在後麵掩護撤退,以“堅壁清野”為名,把沿途老百姓的房屋全部燒掉。
紅軍戰士們手持火把,不忍動手,因地上滿滿跪著無數哭號哀求的婦女老幼,苦求紅軍不要放火。
“燒!快燒呀!還楞著幹什麽?!是想留給敵人嗎?”隨著長官一聲聲的催促,火光四起,伴隨著老百姓的哀號。
一場通天大火噴吐著火舌,舔著大巴山,在熊熊地燃燒著,火焰呼嘯著貪婪地吞食著草舍、竹林,又漫過青石板小路,朝著人口密集的鄉場、鎮子撲去。千佛岩到威州這一百七十餘裏的民房全都被燒光了。
大撤退時,除了搞堅壁清野燒掉老百姓的房子,還集中殺了一大批人。
由於張國燾在中共內部權鬥中失利而出走,成了中共的反麵人物,才有可能讓人們部分了解中共殺戮根據地(蘇區)百姓的真相,其實在其他根據地(蘇區)也一樣,若有區別,就是殺人的多少和程度上的差別,但根本就不讓人們去觸及。
---紅四方麵軍在四川殺民眾百萬
編寫:愛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