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韋氏拚音,加上說的是廣東話,把老蔣的名字翻成Chiang Kai-shek,再翻回中文就是常凱申。
常凱申,為蔣介石之錯譯名。出自清華大學曆史係副主任王奇對Chiang Kai-shek (即“蔣介石”的韋氏拚音寫法)的翻譯。王奇於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中,將蔣介石(采用韋氏拚音的原文為Chiang Kai-shek)翻譯為“常凱申”,與當年將孟子翻譯成“門修斯”如出一轍,如此“曆史學家”令國人對中國教育界專家學者研究學術的權威性和文化素養之水準產生巨大疑慮。
韋氏拚音,又稱韋氏拚音法,由英國人威妥瑪於19世紀後期製定,被普遍用來拚寫中國的人名、地名。新中國製定、推行漢語拚音之後,國內不再使用韋氏拚音法,但韋氏拚音法仍在西方學術界較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