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的教授照抄電影常凱申的譯名?我覺得清華教授讀過的書還是蠻多的,至少專業之外的”雜書“涉獵還是頗豐的樣子。我記得小
我記得小時候和我的朋友一起,翻過大人的一些書,多是5、60年代香港商務印書館,還有三聯書店出版發行的類似杜魯門丘吉爾戴高樂回憶錄等翻譯著書。裏頭提到蔣介石但名字就寫成 ”常凱申“。
我們當時覺得新鮮,一開始也搞不清這個常凱申到底是誰但根據上下文,以及杜魯門丘吉爾戴高樂這些人物在曆史上所經曆和接觸的事情及處理的國際事務,心裏很快就有個“肯定”的疑問:常凱申,就是娘希匹 —— 蔣公中正!
至於到底哪本回憶錄把蔣介石的名字寫成 ”常凱申“的,記不清了,也許都寫成這樣。現在也沒興趣和條件為這個鼓噪起來的清華教授發明“常凱申”的說法,再去為此翻找說明。也許在商務印書館的常凱申之前,早就有人在這麽寫了。
顯然,常凱申三字指代娘希匹,不是清華教授的“發明”!
但也有人說把蔣介石的名字寫成“常凱申”,是誤譯;誤譯,這個說法的形成原因,和宣稱常凱申屬於清華教授的發明一樣,顯然是把譯者也看成和自己一樣 —— 讀書的專業性範圍太強;也就是除了秦漢,亦不知希臘羅馬為何物了。
這些由商務印書館發行的世界“巨頭”們的回憶錄,為什麽要把蔣介石寫成“常凱申”,甚至清華教授也采用這個”誤譯“,在我看來,也全都是個“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