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誌願軍180師政委 吳成德在突圍受阻後打了十個月遊擊,隻剩三人才被俘

來源: 2025-08-16 11:58:15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中,誌願軍180師經曆了腥風血雨的突圍戰,在敵人5倍兵力的圍剿下,誌願軍損失慘重,很多戰士流血犧牲,幾千名戰士被俘虜。

經曆了悲壯而慘烈的戰役後,那些被關進戰俘營的誌願軍們,又將承受難以想象的折磨和考驗。

1951年5月,180師被敵人5個師四麵包圍,炮彈不停在指揮所周圍爆炸,戰士們已經斷糧好幾天了,連彈藥都快耗盡,政委吳成德提出了突圍的建議,王振邦和段龍章也覺得突圍是上策。

軍長韋傑指示:“批準突圍計劃,向西北突圍到鷹峰山集合!”

5月26日的傍晚,兩支先鋒突擊隊開始行動,進入深溝時遇到了敵人的猛烈炮火攻擊,誌願軍傷亡慘重,順利衝出包圍的人數大約2000人,犧牲了很多幹部。

由於師團電話中斷,通訊員隻能徒步傳令,加上傾盆大雨,援兵181師和179師連夜奔波,山路崎嶇難行,又遭到敵人阻擊,接應未能實現。

吳成德和師長鄭其貴集結了剩餘的400人隊伍,向鷹峰山無名山高地突擊,連續突破了3個陣地後,向128.6高地進攻,但由於人手不足,彈藥也奇缺,高地無法攻下,隻能折回鷹峰山。

此時鷹峰山主峰已被敵人占領,戰士們隻好轉入了叢林之中,陷入窮途末路的境地。

5月28日,敵機在叢林上空盤旋,炸彈一個個投下,報務員的電台被炸壞,鄭其貴命令報務員搶時間燒密碼,密碼被燒也說明180師失去了上級的指揮和聯係。

幾百人的隊伍一路向東北方突圍,一路在鷹峰山周圍戰鬥,吳成德帶領一隊人馬進入深山。

鄭其貴和段龍章等人走過山林,爬上了一座石山,攀著懸崖峭壁趕路,由於下雨天黑,摔傷踩傷幾十人,走到溝口後,遭到敵人的瘋狂掃射,許多戰士被俘虜或犧牲,鄭其貴等少數人翻過大山後,才悲痛欲絕地回到了營地。

吳成德帶領的80餘人也麵臨著敵人的密集炮火,敵機不停在上空來回穿梭,他隻能帶著傷員和警衛員等人轉入離槍炮較遠的叢林中,和敵人打起了遊擊戰。

敵人成立了搜山隊搜捕,吳成德和戰士們缺少糧食和藥品,天天和敵人捉迷藏,艱難地度過了10多個月,他帶領的隊伍從80餘人減少到40多人,後來僅剩下3個人,堅持到1952年7月10日不幸被俘。

那次突圍中,180師原有1萬多人,大約隻有4000多人突圍成功,傷亡和情況不明的有7000多人,而那些被俘虜的戰士,也將麵臨重重困境。

吳成德被送到漢城第八軍情報部,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表示自己是飲事員,但由於叛徒的指認,真正身份被暴露。

吳成德在180師的職務是代政委,也是所有誌願軍戰俘中職位最高的。

美軍報紙發出了快訊:“從俘虜中查明一個大軍官,吳成德將軍!”

作為職務最高的戰俘,吳成德成了敵人的特殊關注對象,敵人把吳成德單獨關進一個小房間,進行了一係列殘酷的刑訊,包括各種心理和肉體的折磨。

美軍士兵在他的房門上安裝了尖銳的高頻喇叭,發出難聽的噪音,企圖摧毀他的意誌,擾亂他的思緒。

敵人分成兩班日夜值守,用棍棒把吳成德打得皮開肉綻,不許他睡覺,還讓他坐電椅,吳成德幾次昏死過去。

一天晚上,吳成德從小窗戶鑽了出去,爬出鐵絲網兩三百米,被衛兵發現後,將他捆起來關進水深一米多的水牢裏,每天都用棍棒和鞭子毒打。

美軍對吳成德說:“隻要你答應去台灣,答應刺字,就可以獲得自由。”

吳成德堅決地說:“不要再打我的主意了,如果背叛祖國換取自由,還不如讓我死在這裏!”

為了反抗敵人折磨和審訊,吳成德幾次進行絕食,最長時間達七天。

美軍覺得吳成德頑固不化,決定痛下殺手,但我方在板門店談判時,多次和美方交涉,要求把吳承德、王芳等同誌的下落交代清楚,這才讓美軍不敢動手。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生效,朝鮮戰爭正式結束,雙方開始大批量交換戰俘,吳成德是最後一批被遣返的。

1953年9月2日,美國士兵拎著桶和水,要求吳成德洗澡換新衣服,想用這種表麵上的美化,掩蓋平時的折磨和虐待。

進入戰俘營後,吳成德被折磨得生不如死,他氣憤地踢翻了水桶,美國士兵們隻能找來水龍頭,把他渾身上下澆了一遍,然後把一套衣服扔給他。

中方人員見到吳成德的時候都十分驚訝,簡直和之前判若兩人,原本體重有130多斤,回國時瘦得隻剩皮包骨僅有90多斤,頭發也大量脫落,身體很虛弱。

在遼寧北部昌圖縣的金家鎮,成立了“誌願軍歸來人員管理處”,專門負責7000多名歸來人員的管理工作,領導組織了文藝團隊表演,在這裏他們度過了抗美援朝勝利後的第一個春節。

剛開始的時候氣氛非常融洽, 到處是喜氣洋洋的景象,但幾個月後開始了審查,氣氛有了明顯的變化。

1953年11月,進入檢查交待階段,歸管處讓大家寫材料,交代自己的錯誤,反省為何沒在戰場上以死盡忠,按當時的思想氛圍,被俘即變節,變節就是叛變。

大家冥思苦想,胡亂地寫下自己的“罪行“,吳成德作為師級以上的幹部更是如覆薄冰,內心如泰山壓頂般沉重。

大部分的人都被迫離開了部隊,吳成德也受到了不公正處理,被開除了軍籍和黨籍,鐵骨錚錚的漢子們在戰俘營萬般折磨都沒有流淚,但這時紛紛忍不住失聲大哭。

在戰俘營的時候,吳成德可以破口大罵,可以豁出性命和敵人戰鬥到底,但現在麵對的是組織,是祖國母親,他的委屈無處訴說。

吳成德的精神麵臨崩潰狀態,整天精神恍惚,他神情木訥,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腦子裏卻一片空白。

列車員發現了他的異常,連忙上前詢問:“同誌,你要找誰?”吳成德不由自主地念叨:“龔村……龔村……”

“龔村”聽起是一個地名,但奇怪的是,附近壓根就沒有這個地方,列車員想追問清楚,吳成德仿佛什麽都回憶不起來了。

列車員連忙把異常情況報告了列車長,大家根據他身上穿著和隨身物品,聯係上了歸管處,最終把他送了回去。

吳成德心心念念的“龔村”,是妻子的名字,妻子在北京工作,去朝鮮戰場時,他和妻子才結婚一年多,小女兒吳青青還未出生。

1950年,180師進入四川平息匪亂,吳成德時任180師政治部主治,他長得人高馬大,1.8米的大塊頭,在戰士心中威信很高,大家都叫他“吳大帥”。

入川後吳成德認識了姑娘龔村,畢業於華北軍政大學,擔任師宣傳隊區隊長,兩人互相有了好感,便喜結連理。

得知180師有少數人突圍成功後,龔村到處打聽丈夫的消息,但很長時間都杳無音訊,她的內心擔憂不已,但心裏一直保留著希望。

每逢遇到從朝鮮回來的誌願軍或家屬,龔村想到自己的丈夫生死未卜,難過地淚如雨下。

得知吳成德回國後,妻子龔村和女兒到遼寧看望他,發現丈夫魂不守舍,人也十分憔悴,頓時心疼不已。

為了照顧吳成德,龔村辭掉了在北京的工作,和女兒一起到了遼寧,一家人終於團聚。

龔村看到吳承德精神狀況不太好,一邊細心地照顧他,一邊耐心地鼓勵他,希望丈夫振作起來。

雖然“吳大帥”的風采早已不在,但龔村已打定主意,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會生死相隨不離不棄。

1955年,組織上安排吳成德去東北盤錦農墾局大窪農場,擔任副場長。

在妻女的鼓勵和陪伴下,吳成德精神狀態好了很多,身體也胖了不少,經過考慮後,他決心去農場大幹一場。

剛到農場時,那裏荒無人煙,也沒有村落,被稱為東北的南大荒,吳成德一呆就是22年,他一心撲在工作上,作出了巨大貢獻,期間由於表現優秀,農墾局想幫他解決入黨和升職問題,但由於曆史原因沒有達成,被大家稱為黨外的“布什維克”。

1980年,吳成德迎來了好消息,組織上給誌願軍被俘歸來人員進行複查處理,經組織部門的重新鑒定,吳成德享受部隊軍級幹部待遇。

他和家人回到了家鄉山西運城,並在運城落了戶,在軍幹所度過了最後的時光。

吳成德的經曆十分坎坷,雖然飽受冤屈,但依然用赤子之心報效祖國,有很多像他一樣經曆的誌願軍戰俘,他們也都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