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80年,從8月15日到9月3日,漫話美國原子彈、蘇聯大反攻。原創:流浪的橡樹
然而,如是說起日本投降往事,除了8月15日,還有9月2日、9月3日這兩個日本投降日。
這就需要從美軍在1945年3月至5月發起李梅火攻說起。
李梅火攻,即美軍以凝固汽油彈為主,向日本重點城市實施無差別空襲。
當時,日本軍工的零部件和預製件生產部分,都散布和隱蔽在城市居民區的小作坊完成,再送到大工廠進行組裝。
因而,美軍為摧毀日本軍工,隻能實施無差別狂暴空襲,直接打擊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諸多主要城市軍事目標。
這些隱身在民間的軍事目標,給日本平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
美軍轟炸,天火焚城,民眾每日東奔西逃,傷亡尤其慘重。
然而,在沒有精確打擊和“斬首”打擊年代,如李梅火攻這樣常規攻擊,雖然反複實施無差別、高密度、高烈度轟炸及重創日本本土,但是,空襲必有空隙,使得日本擁有優厚軍事資源保護的日本裕仁天皇及少數高層人物,總能躲藏深層地道、掩體,有驚無險地逃得性命。
但是,這款常規攻擊卻對日本裕仁天皇和日本軍政高層人物,幾乎沒有影響。
是以,戰至1945年7月,日本淪陷火海,敗局已定,日本裕仁天皇及其內閣軍政大佬們卻毫不膽怯,執念戰爭,絲毫沒有投降的想法。
其實,日本裕仁天皇和日本軍政高層人物們之所以不害怕、不膽怯、不投降,並非因為他們勇敢、神武,而是他們清醒知道,他們躲在日本億萬熱血沸騰的民眾的身後,非常安全。
然後,他們處在安全的戰爭環境,當然就要企圖用日本億萬性命賭博戰爭最後走向。
就此,戰爭尾聲,他們躲在安全地方,繼續裝神弄鬼用雞血口號洗腦日本軍民,繼續進行毫無意義和毫無勝望的神風敢死反擊。
日本裕仁天皇和日本軍政高層人物們以為,李梅火攻已經是美軍打擊的極限,日本民眾雖然傷亡慘重,但是,日本畢竟富有上億國民,他們無限忠誠天皇,這樣“批發零售”地投放戰場,當然可以繼續拖延戰爭時間,最終嚇阻美軍登陸日本,實現有條件終戰。
1945年夏季,和平歐洲,亞洲和太平洋戰爭依舊硝煙彌漫。
波茨坦會議於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西南郊波茨坦舉行。
與會者為美國杜魯門、英國丘吉爾、蘇聯斯大林三人,主要商議出賣中國利益交換蘇聯參戰問題,中國沒有參加。
期間,會議以中國、美國、英國三國名義發布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
蘇聯還在企圖切割更多中國利益,沒有參加這份文件簽字。
於是,日本高層、精英們反複分析波茨坦會議小道消息,自作聰明認為美國、中國等與蘇聯已經出現兩大陣營分歧。
他們認為,日本居於其中,正好東搖西擺,尋機有條件停戰。
就此,日本誤判大勢,認為日本戰敗不符合蘇聯利益,決定集中最後軍力對付美國。同時,日本主動向蘇聯展開外交,尋求蘇聯出麵斡旋,以實現日本有條件終戰。
這是日本天皇及軍政高層作為褲衩賭徒的最後翻盤夢想。
戰至1945年8月,日本被美軍降維痛毆,滿臉鼻血,毫無還手之力,卻又拚命摟住“神風敢死”門框,堅持最後抵抗。
眼見日本軍民雞血怒吼、神風飛機、人肉炸彈、甚至手持竹槍長矛發起的死亡衝鋒,這占據絕對優勢的美軍倍感窒息、尷尬。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
等到來自廣島和長崎的地獄般的情報資料送來,日本裕仁天皇和日本軍政大佬、高官翻閱情報,目睹慘況,一起傻眼。
當時,正在廣島司令部的日軍第二總軍的總司令官畑俊六元帥目睹核爆,僥幸逃命,一路驚慌失措,狂奔回到東京,兩腿亂閃,語音結巴地向裕仁天皇和各位大佬說起原子彈爆炸景象。
作為日本陸軍有著極高威望和極大影響的前主戰派旗幟性人物,畑俊六元帥為日軍鷹派旗幟,當年無論主戰中國東北、華北,主戰東南亞,主戰美國等等,都是無所不戰,狂妄至極。
然而,等到他親曆廣島核爆,深感原子彈玉石俱焚之恐怖 ,也就迅速搖身一變,成為促成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主要推手。
為核實畑俊六元帥等人的匯報,裕仁天皇要求內閣派出調查組前往廣島、長崎調查核爆情況。
很快,日本內閣調查組高效作業,拿出了全新的第一手原子彈爆炸調查報告,證實了一顆原子彈夷平一個城市,毀滅幾乎所有生命等情況,以及美軍可能繼續發起原子彈攻擊的目標城市排序。
裕仁天皇滿頭大汗,他知道了核爆打擊無所不及,索命不分貴賤,也就清楚戰爭已經不再是人與人的對搏,而是螞蟻與一盆滾水的“戰鬥”。
這次,與李梅火攻等常規攻擊不同,眼見核武器刀鋒逼來,日本裕仁天皇和日本軍政高層人物終於感到前所未有的徹骨恐懼。
核爆炸之後,瞬間,無以計數的人們在稀裏糊塗間即被氣化,炭化,無名無姓地化成飄蕩在城市廢墟上空的粉塵、化作文件和史料的數字。
至於僥幸脫逃生天的人們,幾乎都是受到核輻射攻擊,未來更為悲慘。
當時的日本軍民,長期遭遇洗腦和受武士道文化熏陶,一貫病態而執著認為能夠為天皇為日本而死去,崇高、體麵,實為人生最美。
然而,在目睹廣島、長崎慘象以後,情緒亢奮的日本軍民終於看清,原來,他們理想的人生最美,其實不過炮灰、肉渣,甚至被瞬間氣化,炭化……
就在日本滿臉核爆粉塵,驚魂未定之間,8月9日零點10分,蘇軍果斷撕毀日蘇和約,抓住最後機會,從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四千多公裏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滿洲全境及庫頁島等發動突然攻擊。
當時,日軍主力主要部屬本土、南方和中國戰場,北方十分空虛。
這樣,蘇軍機械化兵團向日軍兵力空虛的滿洲、朝鮮半島和庫頁島、北海道向南推進,必然先於美軍而攻抵日本東京。
情況危急,日本裕仁天皇和日本軍政高層人物想起蘇軍滅門尼古拉二世全家往事,以及切割德國、惡搞柏林管製區一塌糊塗現狀……
關鍵時刻找美軍投降,這是日本在那場戰爭唯一明智的選擇。
8月9日深夜,日本天皇召開禦前會議,在這個由內閣、軍隊指揮戰爭的最高委員會“六要員”參加的最高會議上,時任首相鈴木貫太郎提出接受盟軍的投降協議。
8月10日淩晨,裕仁天皇堅決否決了梅津美治郎、阿南惟幾等人繼續戰爭的請求,決策投降,要求內閣書記官長迫水久常率眾秘書加班加點草擬投降詔書。
然而,8月11日,在耗費整整一天時間之後,迫水內閣書記官長連續二稿投降詔書都被內閣否定。
寶貴的2天時間耗去,天皇急眼了。
畢竟,懸置頭頂的可怖的美國原子彈,正在急速推進的蘇軍機械化軍團,都是直接威脅日本天皇身家性命的具體和要命的事情。
於是,內閣按照天皇的旨意,專門請來了“國師”安岡正篤。
那時日本,有豢養文化戰狼及“國師”習俗,他們長期為戰爭站台,為日本軍政高層和軍民信任。
1945年8月13日夜間,被譽“昭和教祖”的金雞學院學監、帝王學專家、天皇首席“國師”安岡正篤,開始負責主持投降詔書的擬稿、定稿。
這是日本與民族存亡之關鍵時刻,日本國師、官員和學者無視軍民陷身水深火熱,始終從容不迫地施展才華,眼花繚亂地大耍字眼,鬧出了日本投降諸多損人不利己的反智笑話。
原來,安岡正篤等人在草擬降書,為顧及天皇和國體顏麵,自作聰明地在降書裏更是回避了所有“戰敗”、“投降”字樣……
如此花言巧語玩弄文字,日本“國師”們直接將這份投降詔書,飄灑而“愚蠢” 地塗抹為日本天皇出於悲憫萬民,“義命之所存”,準備“為萬世開太平”而終戰的對等和平倡導書。
8月14日,23點25分,裕仁天皇在禦政務室照本宣科,錄音完成。
然而,8月16日,日軍大本營發布第1381號命令,居然按照投降詔書精神含糊其辭,將要求全軍向盟軍投降的命令,明確為“各軍……繼續執行現任務,但停止進攻作戰”。
按照字麵理解,日軍停止進攻作戰,但不排除防禦性作戰。
雖然日軍大本營很快又補發了一道命令,要求“立即停止戰鬥行動”。
然而,中、美、英、蘇等國幾乎同時發現端倪,其中惱怒,可想而知。
明明是挨打挨得兩眼發青,非要說自己是因為熬夜吃雞。
於是,日本不得不在戰爭的最後時刻,為他們自作聰明的充滿戰狼精神的國師、官員和學者的大耍字眼,繼續買單。
日本臨到無調價投降,還是繼續毫無價值地付出了更為慘痛的代價。
當時,中、美、英、蘇等國再次嚴令日本,要求重書投降書,明確戰敗投降主題。
其中,蘇聯以此借口,繼續攻擊和占領了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以及朝鮮半島、庫頁島、南千島群島……
蘇軍繼續進攻,能夠勢力深度滲透亞洲,正是裕仁天皇8月15日投降詔書所致。
實質上這道詔書既給了蘇軍繼續戰爭撈取收益的口實,同時,詔書耍盡字眼,要夠麵子,核心要求投降的命令,卻是準確無誤傳達關東軍方麵,並得到了嚴格的執行。
這樣,蘇軍所到之處,除卻邊境一些要塞因為偏僻,接到命令滯後而堅持低抗之外,東北腹地各大城市日軍主力都是按照國內命令,放棄抵抗,束手就擒。
這部日軍等到50年代末期返回日本,幸存者不過十之五、六。
同時,日本占領的庫頁島及北方四島,也是為蘇軍突擊占領。
更多殖民東北和朝鮮半島的日籍平民來不及撤回國內,為蘇軍或搶掠,或驅逐,或收容,或拘押,狼狽不堪,苦難重重。
滿洲、朝鮮戰場之外,日本天皇8月15日投降詔書在中國、滇緬及東南亞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同樣引起誤會。
一方麵盟軍出於對日本投降書陳述含糊而戒備日軍;一方麵日軍各部因為接到國內命令早晚不一,因而兩軍事實上還是處於對峙,交火狀態,並沒有完全停戰。
於是,日本人與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蘇聯人進行最後的廝殺。
然而,僅僅是為了保住所謂日本天皇和日本的麵子,日本“國師”們自作聰明玩弄字眼,卻使得無數底層軍民的生命因此毫無價值地死在最後的戰場……
無疑,在絕對實力麵前,任何自作聰明,投機取巧的玩弄文字,結果無非自取其辱。
依附強權的文人之可恥,可惡,可見一斑。
9月以後,蘇軍繼續向朝鮮半島三八線附近推進,隨時可能跨海攻擊日本。
這時,日本高層終於意識到玩弄文字遊戲可能引發蘇軍攻擊的問題嚴重性。
同樣,美軍鑒於歐洲和德國投降經驗,也是急於繞過日本在朝鮮半島登陸,以遏製蘇軍南下。
是以,美國及盟國為日本準備了第二次需要簽署的投降書。
1945年9月2日東京時間上午9時,同盟國聯合受降典禮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裏”號上隆重舉行。
當時,日本政府全權代表重光葵和日軍大本營全權代表梅津美治郎分別在投降書上簽字。
“茲布告,無論日本帝國大本營,及任何地方所有之日本國軍隊,與夫日本國所支配下一切軍隊,悉對聯合國無條件投降”。
隨後,中國代表軍令部部長徐永昌將軍及美國、英國、蘇聯、法國、荷蘭、澳洲、加拿大、新西蘭等多國全權代表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接受日本投降,投降書即刻宣告生效。
至此,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太平洋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宣告日本戰敗投降,而終於降下帷幕。
這也是中國自南宋以來,第一次取得的抵抗外族入侵戰爭的勝利。
密蘇裏號受降儀式結束,已經午後,等到這一消息傳到重慶,已近夜間。
於是,為隆重慶賀中國人民苦戰八年終於迎來勝利,中國方麵決定,將慶祝活動推延至次日9月3日。
一夜之間,從長江到長城,從重慶到延安,全國各地的抗戰軍民為勝利消息鼓舞,都是興高采烈地連夜準備慶祝抗戰勝利。
1945年9月3日,天亮,國民政府反複廣播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宣布中國抗戰贏得勝利,全國休假三日,慶祝勝利。
中國各地報紙一起發行慶祝勝利的號外,日本投降消息傳遍中國大地,中國軍民淚水歡歌,熱烈慶祝屬於自己的抗戰勝利紀念日。
這樣,8月15日為日本投降日,9月3日為中國自己的抗戰勝利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