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入侵加拿大並轟炸蒙特利爾、溫哥華、哈利法克斯和魁北克市的陰險計劃(1930-39 年)
1934年,紅色戰爭計劃被修訂,授權立即對加拿大人首先使用毒氣,如果無法占領哈利法克斯,則使用戰略轟炸摧毀它。
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對主權國家發動了無數戰爭,造成數百萬人死亡。
所犯下的暴行和罪行均有記錄。
自 1950 年朝鮮戰爭以來,企業媒體一直大力宣揚所有這些軍事幹預(無一例外),稱其為旨在“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民主”的“和平行動”。
在我們曆史的這個關頭,我們正經曆著世界主要地區發生的全球戰爭。
烏克蘭戰爭以及特朗普所謂的針對伊朗的“12天戰爭”
重要的是啟動真正的和平進程,以防止局勢升級。
烏克蘭和中東正在發生的事情具有嚴重的地緣政治影響,並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加拿大無條件支持美國,而沒有反思我國曆史上未曾提及的篇章。
2025年加拿大國慶日: 我們必須反思曆史。大多數加拿大人並不知道,美國早在1924年(一百多年前)就製定了一項精心策劃的入侵加拿大的計劃,並轟炸了蒙特利爾、魁北克城、哈利法克斯和溫哥華。
我們學校、學院和大學的曆史課本故意忽略了一件事:我們的美國鄰居曾設想過入侵加拿大的詳細計劃。使用“毒氣”就是該計劃的一部分。
紅色戰爭計劃於 1930 年 5 月獲得美國戰爭部正式批準。
1928 年的草案指出“應該讓加拿大明白,戰爭將使加拿大遭受巨大損失”。
猜猜誰負責策劃針對加拿大城市的轟炸: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負責發動太平洋戰爭並協調對日本城市的大規模轟炸(1941-1945 年)。
該戰爭計劃明確以征服加拿大為目標。
“美國陸軍的使命(用大寫字母書寫)是‘最終完全控製深紅(加拿大)’。”
加拿大的《環球郵報》完全扭曲了現實。攻擊CRIMSON的“紅色戰爭計劃”被隨意地描述成一項維和行動。這其實是一項正當保衛美國的計劃:
陸軍和海軍聯合基本作戰計劃 - 紅色 於 1930 年首次獲得批準,旨在與英國開戰時保衛美國。
這是20世紀20年代末製定的一係列應急計劃之一。加拿大,即所謂的“深紅”(Crimson),將被入侵,以防止英國人將其用作進攻美國的集結地。(《環球郵報》,2005年12月31日,著重號為作者所加)
針對加拿大的戰爭計劃最初於1924年製定, 名為“陸軍和海軍聯合基本戰爭計劃——紅色”。該計劃於1930年由赫伯特·胡佛任總統的美國戰爭部批準。在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總統期間,該計劃於1934年和1935年進行了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該計劃於1939年被撤回(但並未廢除)。
米歇爾·喬蘇多夫斯基的視頻采訪
點擊右下角即可全屏顯示
盡管“紅色計劃”表麵上是為了對抗英國,但其幾乎沒有任何對抗英國的計劃。該計劃的重點是征服加拿大,而加拿大則被標記為“深紅色”。美國陸軍的任務用大寫字母寫成:“最終,完全控製深紅色地區”。1924年的草案宣稱,美國“意圖永久控製所有獲得的深紅色和紅色領土…… (加拿大的)自治領政府將被廢除。”
根據“紅色計劃”,美國陸軍計劃對哈利法克斯、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進行戰略轟炸。此外,美國陸軍還接到指示(大寫字母),
“從戰爭爆發之日起,做好使用化學武器的一切必要準備。從敵對行動開始之日起,使用化學武器,包括使用毒性戰劑,均被授權…… ”(引自弗洛伊德·魯德明,同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率領美國太平洋部隊,並積極參與針對加拿大的戰爭策劃,更不用說對朝鮮進行地毯式轟炸(1950-1953 年)。
“1935 年 3 月,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提出了一項修正案,將溫哥華列為與哈利法克斯和蒙特利爾相當的優先[轟炸]目標” (同上)
如今,加拿大作為民族國家的主權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威脅。
下麵的文章(2013 年 6 月首次發表)詳細回顧了美國吞並加拿大並對其發動戰爭的計劃。
附件中包含了吞並(1866 年)、入侵加拿大“紅色戰爭計劃”(1930 年) 和“紅色戰爭計劃”(1935 年)的曆史文件(95 頁)。
這些文件是我們曆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紅色戰爭計劃》(1930年和1935年)應在全國各地的學校、學院和大學中得到堅定的認可和討論。
關於美國北方司令部對加拿大的軍事化請參閱以下文章:
加拿大主權岌岌可危:“第51州”、似曾相識:特朗普總統領導下的北美軍事化
作者:
,2025 年 6 月 8 日
美國入侵和吞並加拿大的計劃
米歇爾·喬蘇多夫斯基
以下文章由米歇爾·喬蘇多夫斯基 (Michel Chossudovsky) 撰寫,涉及美國吞並加拿大法案 (1866 年) 和“紅色戰爭計劃”(1930 年、1935 年), 於 2013 年首次發表
7 月 1 日的加拿大國慶日是加拿大人反思國家主權問題的機會。
自 19 世紀 60 年代美國內戰結束後,對加拿大的領土控製一直是華盛頓地緣政治和軍事議程的一部分。
1867年,根據《英屬北美法案》,加拿大成為一個國家,一個聯邦, 這主要是為了應對美國國會在1866年通過的一項法案中提出的吞並威脅:
“關於接納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加拿大東部和加拿大西部加入美國,以及關於組織塞爾柯克領地、薩斯喀徹溫領地和哥倫比亞領地的法案。(兼並法案)”(見下圖)
快進:將加拿大吞並到美國的計劃仍在進行中嗎?
2002年4月,美國北方司令部(USNORTHCOM)成立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提出了軍事指揮結構“雙邊一體化”的構想,並對移民、執法和情報領域進行重大改革。
拉姆斯菲爾德還在未與渥太華協商的情況下表示,美國北方司令部在陸地和海洋上的領土管轄範圍將延伸至西北地區和加拿大北極地區。
此外,根據擬議的北美聯盟和安全與繁榮夥伴關係(SPP)(於2005年啟動)進行的領土整合,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將納入美國國土安全機構。廣義上講,華盛頓將製定“整合”議程,並在擬議的北美聯盟的法律、政治、經濟、軍事和國家安全架構的製定中發揮壓倒性影響力。
這樣做的後果是事實上的吞並,加拿大將不再是一個主權國家,而是淪為美國的保護國。
“確保北美安全邊界”被華盛頓視為“將加拿大納入美國堡壘”的一種手段。
曆史背景:美國吞並加拿大法案(1866年)
大多數加拿大人並不知道,早在1867年從俄羅斯購買阿拉斯加之前,美國國會就於1866年提出並通過了一項將加拿大並入美國的法案。1866年法案的完整文本包含在本文的附件中。
該法案的文本相當於一份入侵計劃。它原定於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左)宣布後生效。法案涵蓋了英屬北美的領土,從紐芬蘭和沿海省份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向北延伸至哈德遜灣地區和西北領地,與“俄屬美洲”接壤。(即阿拉斯加)(見下圖)
這項協議包括徹底沒收公共土地,也意味著美國控製橫貫加拿大的鐵路係統、水路、運河以及聖勞倫斯航道。
美國政府還曾考慮向哈德遜灣公司支付“賠償”。這實質上是一項計劃,旨在沒收哈德遜灣公司管轄的領土(見地圖),“以完全履行其對北美領土或管轄權的所有主張,無論是基於(哈德遜灣)公司的章程,還是任何條約、法律或慣例。”
美國將向哈德遜灣公司支付一千萬美元,以全額履行其對北美領土或管轄權的所有主張,無論其依據的是該公司章程,還是任何條約、法律或慣例。(第十一條)
該法案概述了英屬北美的領土劃分。各組成“加拿大州”將遵守美國法律設立立法機構。
美國陸軍部入侵加拿大計劃(1930年)
雖然 1866 年吞並計劃因 1867 年《英屬北美法案》的通過而陷入停滯,但美國在 20 世紀 30 年代就開始考慮吞並和/或軍事入侵加拿大的計劃。
20世紀20年代末,華盛頓製定了入侵加拿大的詳細計劃,名為《陸海軍聯合基本作戰計劃——紅色》 。該計劃於1930年由赫伯特·胡佛任總統的美國戰爭部批準。在富蘭克林·羅斯福 任總統期間,該計劃於1934年和1935年進行了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該計劃於1939年被撤回。
戰爭部長帕特裏克·赫爾利 在美國政府製定和批準紅色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入侵加拿大的計劃是一份長達94頁的文件,封麵上印有“機密”字樣。該計劃的製定曆時五年多(全文見附件)。
1935年2月,美國陸軍部安排國會撥款5700萬美元,用於建造三個邊境空軍基地,以便對加拿大的機場進行先發製人的突襲。位於五大湖地區的基地將被偽裝成民用機場,並“能夠控製加拿大的工業中心——安大略半島”(摘自1935年2月11日至13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關於防空基地的聽證會(HR 6621和HR 4130)第61頁)。這份證詞原本應保密,但卻被錯誤地公開發表。參見1935年5月1日《紐約時報》第1頁。
1935年8月,美國舉行了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和平時期軍事演習,3.6萬名士兵在渥太華以南的加拿大邊境集結,另有1.5萬名預備隊駐紮在賓夕法尼亞州。演習場景為美軍摩托化入侵加拿大,守軍最初擊退了入侵的藍軍,但最終在藍軍增援部隊抵達後因“寡不敵眾”而戰敗。以上內容來自美國陸軍的小冊子《第一次軍事演習紀念: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和平時期事件》(第2頁)。(安大略省金斯頓皇後大學FW Rudmin教授對“紅色戰爭計劃”的評論,全文見附件三)
1930 年入侵計劃的更新之一是使用化學武器對付加拿大平民:
“ 1934年,戰爭計劃紅色修正案授權立即對加拿大人首先使用毒氣,並在無法占領哈利法克斯的情況下使用戰略轟炸摧毀它。”(同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部決定保留這份入侵計劃。“紅色戰爭計劃”於1974年解密。
《華盛頓郵報》雖然輕描淡寫地否定了《陸軍和海軍聯合基本作戰計劃——紅色》的曆史意義,但仍然承認這項擬議軍事行動的侵略性質:
“一個大膽的計劃,一個無所畏懼的計劃,一個一步步入侵、奪取和吞並我們北方鄰國的計劃……首先,我們派遣陸軍和海軍聯合海外部隊占領港口城市哈利法克斯,切斷加拿大與英國盟友的聯係。
然後我們占領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的加拿大發電廠,讓它們在黑暗中凍結。
隨後,美國軍隊從三條戰線發起入侵——從佛蒙特州進軍占領蒙特利爾和魁北克,衝出北達科他州奪取溫尼伯的鐵路中心,猛攻中西部,奪取安大略省的戰略鎳礦。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占領了五大湖,並封鎖了加拿大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港口。……”(《襲擊冰箱;在溫暖的鋒線背後,美國進行冷酷的算計以製服加拿大》,彼得·卡爾森,《華盛頓郵報》,2005 年 12 月 30 日,重點已添加)。
有關入侵加拿大的原始文件,包括“紅色戰爭計劃”和加拿大的“1號防禦計劃”,現存於賓夕法尼亞州卡萊爾的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檔案中。 [鏈接已失效]
紅色戰爭計劃全文載於附件三。1866年吞並計劃全文載於附件一。
該計劃非常詳細,涉及軍事和情報部門。
根據曆史學家約翰·梅傑的說法,“紅色戰爭計劃”還包括“美國可能采取一係列先發製人的行動,入侵加拿大的幾個地區,並在英國軍隊向加拿大提供增援之前占領主要港口和鐵路……”
加拿大國防
加拿大聯邦政府和軍方對美國入侵加拿大的這些“秘密”計劃了如指掌。20世紀20年代,詹姆斯·“巴斯特”·薩瑟蘭·布朗中尉 被任命為渥太華軍事行動和情報總監,負責處理加拿大的國家安全問題。他的任務是製定應急戰爭計劃,以應對美國對加拿大自治領的攻擊。在“巴斯特”·薩瑟蘭·布朗(後來晉升為準將)的領導下,加拿大根據“防禦方案1號”製定了應對美國威脅的應急反擊計劃,以應對美國入侵。
1931 年,加拿大總參謀長AGL 麥克諾頓放棄了“1 號防禦計劃” (繼 1930 年采用“紅色戰爭計劃”之後),理由是“美國人必然會贏得這樣的戰爭”,采取應急計劃毫無意義。
渥太華屈服了。1930年8月,由RB·貝內特總理領導的保守黨政府上台,做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決定:放棄加拿大國防計劃,這實際上承認了美國在北美的霸權。雖然根據陸軍 和海軍聯合基本作戰計劃——紅色計劃對加拿大的入侵從未實施,但入侵計劃的軍事威脅最終迫使加拿大屈服於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壓力。
讓我們在2020年7月1日加拿大國慶日記住,對加拿大國家主權的最大威脅來自美國的“深度融合”計劃,該計劃得到了哈珀和特魯多政府的支持。
附件一
(強調添加)
美國吞並加拿大法案文本(1866年)
接納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加拿大東部和加拿大西部加入美國,並組織塞爾柯克領地、薩斯喀徹溫領地和哥倫比亞領地的法案。(兼並法案)
由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製定,茲授權並指示美國總統,每當通知提交國務院,表明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和新不倫瑞克省、新斯科舍省、愛德華王子島、紐芬蘭省、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溫哥華島已接受美國下文提出的建議時,即發布公告,自該日起,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加拿大東部和加拿大西部以及塞爾柯克領地、薩斯喀徹溫領地和哥倫比亞領地,按照本法案所定義的範圍和權利,組成並承認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州和領地。SEC。 2 並進一步製定,茲提議下列條款,自合眾國總統宣布之日起生效,作為接納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加拿大東部和加拿大西部以及未來的塞爾柯克州、薩斯喀徹溫州和哥倫比亞州加入美國的不可撤銷條件,即:
第一條
所有未出售或未授予的公共土地;運河、公共港口、燈塔和碼頭;河流和湖泊改良設施;鐵路股票、抵押貸款以及鐵路公司欠各省的其他債務;海關和郵局,均歸美國所有;但所有其他公共工程和財產,連同聯邦成立時土地、礦山或礦物的購買者或承租人所欠的所有款項,均分別屬於各州政府。
第二條
考慮到上述歸屬於美國的公共土地、工程和財產,美國將承擔並清償上述各省的已償還債務和或有負債,利率不超過百分之五,總額為八千五百七十萬美元,分配如下:加拿大西部三千六百五十萬美元;加拿大東部二千九百萬美元;新斯科舍省八百萬美元;新不倫瑞克省七百萬美元;紐芬蘭省三百二十萬美元;愛德華王子島二百萬美元;進一步考慮到上述各省將征收進出口關稅的權力移交給美國,美國將每年撥款一百六十四萬六千美元用於援助地方支出,分配如下:加拿大西部七十萬美元;加拿大東部五十五萬美元;向新斯科舍省撥款十六萬五千美元;向新不倫瑞克省撥款十二萬六千美元;向紐芬蘭省撥款六萬五千美元;向愛德華王子島撥款四萬美元。
第三條
就美國國會的州組織和代表權而言,紐芬蘭應為加拿大東部的一部分,愛德華王子島應為新斯科舍省的一部分,但各州應始終為一個單獨的代表區,並有權選舉至少一名眾議院議員,此外,紐芬蘭和愛德華王子島的市政當局應獲得美國在第二條中同意支付的賠償金。
第四條
領土劃分如下:(1)新不倫瑞克省,包括其現在的範圍;(2)新斯科舍省,加上愛德華王子島;(3)加拿大東部,加上紐芬蘭和東經八十度以東、哈德遜海峽以南的所有領土;(4)加拿大西部,加上哈德遜灣以南、東經八十度至九十度之間的領土;(5)塞爾柯克領地,東經九十度,南至美國先前的邊界,西經一百零五度,北至北極圈;(6)薩斯喀徹溫領地,東經一百零五度,南至北緯四十九度,西至落基山脈,北至北緯七十度; (7)哥倫比亞領地,包括溫哥華島和夏洛特皇後島,東、北以落基山脈為界,南以北緯49度為界,西以太平洋和俄屬美洲為界。但國會保留自行更改邊界和細分西部領地麵積的權利。
第五條
在下一次十年修訂之前,眾議院的代表名額應如下:加拿大西部,十二名成員;加拿大東部,包括紐芬蘭,十一名成員;新不倫瑞克省,兩名成員;新斯科舍省,包括愛德華王子島,四名成員。
第六條
美國國會應頒布組織蒙大拿領地法案中所有可適用的條款,以支持擬議的塞爾柯克領地、薩斯喀徹溫領地和哥倫比亞領地。
第七條
美國將通過修建新運河、擴建現有運河以及改善淺灘來幫助聖勞倫斯河和五大湖的航行,使載重一千五百噸的船隻能夠從聖勞倫斯灣通向蘇必利爾湖和密歇根湖:但根據本條款的支出不得超過五千萬美元。
第八條
美國將撥款並支付給“緬因州歐洲和北美鐵路公司”兩百萬美元,用於修建一條從緬因州班戈到新不倫瑞克省聖約翰的連續鐵路線:但“緬因州歐洲和北美鐵路公司”應免除美國政府作為緬因州和馬薩諸塞州受讓人所持有的所有債權。
第九條
為援助修建從新斯科舍省特魯羅到加拿大東部裏維埃爾迪盧的鐵路,以及從渥太華市經蘇聖瑪麗、貝菲爾德和蘇必利爾、威斯康星州、北部紅河上的彭比納和加裏堡以及北薩斯喀徹溫河穀到北緯 49 度以北太平洋某處的鐵路,美國將沿上述公路線撥款 20 塊土地,即每英裏 12,800 英畝,這些土地將按照 1862 年 7 月 2 日批準的援助修建北太平洋鐵路的法案及其修正案中規定的方式進行選擇和出售;除上述土地贈與外,美國還將進一步保證對經國會授權修建上述鐵路的公司股票派發百分之五的股息。但此類股票擔保不得超過每英裏三萬美元,國會應監管由此產生的預付款擔保。
第十條
後期各省的公共土地應盡可能按照美國土地總署的矩形係統進行測量;在經度九十度以西的領土或加拿大西部的西部邊界,應劃出第十六和第三十六區用於鼓勵學校發展,在將這些領土組織成州之後,應將公共土地出售淨收益的百分之五存入各州的國庫,作為改善道路和河流的基金。
第十一條
美國將向哈德遜灣公司支付一千萬美元,以全部清償該公司對北美領土或管轄權的所有主張,無論是基於該公司的章程還是任何條約、法律或慣例。
第十二條
該權力應移交給新不倫瑞克省、新斯科舍省、加拿大東部和加拿大西部的立法機構,以使上述各州的任期和地方機構符合美國憲法和法律,但須經國會修訂。
第三條 另行製定:若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或其任一省拒絕與美國合並,而其餘省份經英國同意接受美國的提議,則上述有利於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或其任一省的條款將被取消;但在其他所有方麵,美國將全麵執行合並計劃。若愛德華王子島、紐芬蘭、新斯科舍和新不倫瑞克拒絕該提議,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和溫哥華島經英國同意接受該提議,則從特魯羅到裏維埃爾迪盧普的鐵路修建,以及所有與沿海省份相關的條款,將不構成擬議合並計劃的一部分,但其他所有方麵,該計劃將予以執行。如果加拿大拒絕該提議,則關於聖勞倫斯運河和從渥太華至蘇聖瑪麗的鐵路的條款,以及加拿大的債務和稅收補償條款,將被放棄。如果聯合計劃僅就西北領地和太平洋各省被接受,美國將按照上述條件協助修建一條鐵路,從明尼蘇達州蘇必利爾湖西端,經彭比納、加裏堡和薩斯喀徹溫河穀,直達北緯49度以北的太平洋海岸,此外,還將確保美國領土對擬議的塞爾柯克、薩斯喀徹溫和哥倫比亞領地的所有權利和特權。
附件二
“紅色戰爭計劃”細節(1930年)
該計劃內容詳盡(見附件三),涉及軍事和情報部門:
- 新斯科舍省和新不倫瑞克省:
- 在先發動毒氣襲擊之後占領哈利法克斯將使英國失去一個主要海軍基地,並切斷英國和加拿大之間的聯係。
- 該計劃考慮了幾種陸地和海上進攻方案,並得出結論:在當時尚未開發的哈利法克斯附近聖瑪格麗特灣登陸比通過較長的陸路直接進攻更為有效。
- 如果無法占領哈利法克斯,美國可以從陸路占領新不倫瑞克省,從而在蒙克頓這個關鍵的鐵路樞紐處切斷新斯科舍省與加拿大其他地區的聯係。
- 魁北克和聖勞倫斯河流域:
- 占領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市將切斷加拿大其他地區與東海岸的聯係,阻止士兵和資源的雙向流動。
- 從紐約北部到蒙特利爾以及從佛蒙特州到魁北克的路線都適合進攻,而魁北克是更為關鍵的目標。
- 安大略省和五大湖地區:
- 占領該地區可以控製多倫多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工業,同時還可以阻止英國和加拿大利用該地區對美國中西部工業中心地帶進行空中或陸地攻擊。
- 該計劃提議同時從布法羅跨過尼亞加拉河、從底特律進入安大略、從蘇聖瑪麗進入薩德伯裏發動攻勢。控製五大湖作為美軍的運輸通道,被認為是持續入侵的後勤保障。
- 溫尼伯
- 溫尼伯是加拿大鐵路係統的樞紐,連接全國。
- 該計劃認為,從北達科他州大福克斯到溫尼伯的進攻不會遇到重大障礙。
- 溫哥華和維多利亞:
- 盡管溫哥華與歐洲的距離降低了它的重要性,但占領它將使英國失去海軍基地,並切斷加拿大與太平洋的聯係。
- 溫哥華很容易受到來自華盛頓州貝靈厄姆的陸路攻擊,而溫哥華島則可能受到來自華盛頓州安吉利斯港的海上攻擊。
-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魯珀特王子港有鐵路通往加拿大其他地區,但如果溫哥華被攻占,海上封鎖將變得輕而易舉。(維基百科)
附件三
《紅色戰爭計劃》完整記錄
有關入侵加拿大的原始文件,包括“紅色戰爭計劃”和“防禦計劃 1 號”,現存於賓夕法尼亞州卡萊爾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檔案中 (鏈接已失效)
1935年美國入侵加拿大計劃
以下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G-2情報部門製定的1935年美國入侵加拿大計劃的全文複製,該計劃於1935年12月18日提交。這是美國檔案中最新的解密入侵計劃。居中頁碼與原始文件一致。即使根據當今規範存在錯誤,原始文件的拚寫和標點符號也與原始文件一致。
這份文件最早由理查德·普雷斯頓在其1977年出版的著作《保衛不設防的邊界:1867-1939年北美戰爭規劃》(蒙特利爾:麥吉爾-皇後大學出版社)中發現。普雷斯頓的參考文獻(第277頁)指出,該文件存檔於賓夕法尼亞州卡萊爾兵營的美國軍事曆史收藏館,編號為AWC 2-1936-8,G2,編號19A。該文件後來由美國國家檔案館找到,並以縮微膠片形式提供。
該文件的軍事規劃背景是紅色戰爭計劃,該計劃於 1930 年 5 月由戰爭部長和海軍部長批準。紅色戰爭計劃及其支持文件可從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縮微膠片上獲取,載於聯合委員會記錄,1903-1947,卷 10,JB 325,序列號 435 至序列號 641。在紅色戰爭計劃中,美國陸軍的作戰區被定義為:“所有 CRIMSON 領土”(第 80 頁),美國陸軍的任務以粗體字表示:最終,完全控製 CRIMSON(第 84 頁)。CRIMSON 是加拿大的顏色代碼。1934 年,紅色戰爭計劃經過修訂,授權立即對加拿大人首先使用毒氣,並在無法占領哈利法克斯的情況下使用戰略轟炸將其摧毀。
1935年2月,美國陸軍部安排國會撥款5700萬美元,用於建造三個邊境空軍基地,以便對加拿大的機場進行先發製人的突襲。位於五大湖地區的基地將被偽裝成民用機場,並“能夠控製加拿大的工業中心——安大略半島”。1935年2月11日至13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就防空基地問題舉行的聽證會(HR 6621和HR 4130)第61頁規定,該基地應“能夠控製加拿大的工業中心——安大略半島”。這份證詞原本應保密,但卻被錯誤地公開發表。參見1935年5月1日《紐約時報》第1頁。
1935年8月,美國舉行了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和平時期軍事演習,3.6萬名士兵在渥太華以南的加拿大邊境集結,另有1.5萬名預備隊駐紮在賓夕法尼亞州。演習場景為美軍摩托化入侵加拿大,守軍最初擊退了入侵的藍軍,但最終在藍軍增援部隊抵達後因“寡不敵眾”而慘敗。以上內容來自美國陸軍的小冊子《首次陸軍演習紀念: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和平時期事件》(第2頁)。
以下文件為已解密的公共領域文件,可自由複製。哈利法克斯和魁北克市地區的居民對此應特別感興趣,這兩個地區當時被認為是加拿大最具戰略意義的城市。
FW Rudmin皇後大學 安大略省金斯頓
[標明原始文件的頁碼]
–
-40-
補編第3號
到
第八委員會報告
主題:
加拿大的關鍵領域及其處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編製:
第三小組委員會
步兵查爾斯·H·瓊斯少校,主席。工兵H·W·克勞福德中校。
一、隨附論文。___________________ 1. 參考書目。(省略,歸檔於建議章節)2. 幻燈片列表。3. 附錄(1 和 2)。4. 附件。(包括 A、B、C、D、E、F、G、H、K 和 L)
二、研究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地理因素,確定深紅區(加拿大)的關鍵區域,以及藍方進入該區域的最佳途徑。關鍵區域是指對交戰雙方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區域,其控製權可能對戰爭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III. 與研究相關的事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總體考慮:從戰術、經濟或政治角度來看,深紅領土上的某個地區可能具有戰略重要性。但歸根結底,關鍵地區的確定必須主要考慮到紅軍可能的行動路線和深紅部隊對這一努力的貢獻。 2. 加拿大的地理特征。 a. 位置和範圍。加拿大自治領的位置和範圍顯示在隨附的地圖上(見附件 A)。它包括北美大陸的整個北半部,隻有阿拉斯加和紐芬蘭殖民地的屬地拉布拉多海岸除外。主要的政治分區是位於美國邊境的行政區。從東到西依次為: (1) 沿海省份:愛德華王子島。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 (2) 魁北克省。 (3) 安大略省。 (4) 草原省份: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 阿爾伯塔省。
-41-
(5)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紐芬蘭雖然不屬於加拿大自治領,但無疑會配合深紅行動。b. 地形。(幻燈片 14852)加拿大東部被前寒武紀岩石覆蓋的大片地區被稱為加拿大地盾。它的北部邊界跨越北極群島;東部邊界位於巴芬島和拉布拉多半島以外,到達聖勞倫斯河所在的窪地。聖勞倫斯河是一條短小的山脊,穿過安大略湖以東的這個山穀,與紐約州的阿迪朗達克山脈匯合。南部邊界從這條山脊向西延伸至喬治亞灣,然後沿著休倫湖和蘇必利爾湖的北岸,再從伍茲湖向西北延伸至阿薩巴斯卡湖的西端。它的平均海拔不超過 1500 英尺。已知海拔最高的地區位於巴芬島東部和拉布拉多半島北部沿海。拉布拉多托恩蓋特山脈的山峰海拔在 4000 至 5000 英尺之間。
這裏的海岸是世界上最險峻崎嶇的海岸之一,遍布著許多高達1000至2000英尺的懸崖峭壁。偶爾也會出現數百英尺高的地勢起伏,例如休倫湖和蘇必利爾湖北岸的山丘。該地區散布著大大小小的湖泊,形狀不規則。一片麵積廣闊的低地從哈德遜灣延伸至安大略省和馬尼托巴省。大北美平原從加拿大地盾向西南延伸,東臨阿巴拉契亞山脈,西臨科迪勒拉山脈。
這片平原的東北部被稱為聖勞倫斯低地,位於安大略省南部,喬治亞灣至安大略湖東端一線以南;安大略省東部位於渥太華河與聖勞倫斯河之間,魁北克省部分位於蒙特利爾與魁北克之間,毗鄰聖勞倫斯河。加拿大地盾以西的平原被稱為內陸平原,向北延伸至北冰洋,東至溫尼伯湖與阿薩巴斯卡湖、大奴湖與大熊湖的連線,西至落基山脈山麓。
聖勞倫斯低地位於安大略省東角,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南部,並延伸至聖勞倫斯河,地勢相對平坦,海拔不到500英尺。聖勞倫斯河下遊由於阿巴拉契亞山脈與加拿大地盾的接近而變得狹窄。毗鄰安大略湖、伊利湖和休倫湖的部分地勢不太平坦,最高海拔超過1700英尺(喬治亞灣以南),並緩緩傾斜至五大湖。內陸平原地區總體呈起伏狀,地勢起伏較大,向東和向北傾斜,每英裏幾英尺,西部山區附近海拔3000至5000英尺,東部邊界海拔不到1000英尺。該地區起伏的地形因幾座平頂山丘、形成廣闊湖床的平原以及深邃的河穀而有所緩解。阿帕拉山脈和阿卡迪亞山脈幾乎覆蓋了加拿大聖勞倫斯河以東的全部地區,魁北克市與尚普蘭湖連線以西的低地除外。阿帕拉山脈是阿帕拉山脈係統三條山脈向魁北克延伸的部分。其中最西端的佛蒙特州綠山向東北延伸至加斯佩半島,形成約3000英尺高的平頂山丘。阿卡迪亞山脈包括
-42-
新不倫瑞克省、新斯科舍省和愛德華王子島是高地交替的地區,丘陵和山脊高度達 2500 英尺或更高。毗鄰芬迪灣的是一係列山脊,有些地方高達 1200 英尺。新不倫瑞克省的這兩個高地向西南匯合,中間是一片低地,構成了該省的整個東部。這片低地向東延伸,包括愛德華王子島、布雷頓角島的西緣和科貝奎德山脈以北的新斯科舍省大陸,科貝奎德山脈海拔 800 至 1000 英尺。科貝奎德山脈以南是一片狹長的低地,從切達布克托灣延伸至米納斯盆地,沿著南北山之間的康沃利斯-安納波利斯山穀。低地以南是一片高地,向大西洋海岸傾斜。
布雷頓角島北部是一片海拔1200英尺的高原,中部海拔超過1700英尺。科德勒拉山脈地區是一片與太平洋接壤的山區,從美國經加拿大延伸至阿拉斯加,幾乎涵蓋了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的全部地區以及阿爾伯塔省和西北地區的西部邊緣。科迪勒拉山脈東部是落基山脈,其山峰高達10,000英尺和12,000英尺。這些山脈向西北延伸,並向利亞德河方向傾斜。科迪勒拉山脈西部是海岸山脈以及溫哥華島和夏洛特皇後島的山脈。
海岸山脈海拔 7000 至 9000 英尺。落基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是一片廣闊的高原,海拔 3000 至 4000 英尺,被深深的河穀切割。3. 人口。根據 1931 年人口普查,1931 年 6 月 1 日的總人口為 10,376,786 人,其中男性 5,374,541 人。自治領的居住區基本局限於美國邊境附近的一條狹長地帶,大致位於溫尼伯湖以西北緯 56 度以南和蘇必利爾湖以東北緯 49 度以南。約 10% 的總人口居住在沿海省份,61% 居住在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23% 居住在草原省份,6% 居住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現有人口中,51.86% 為英國後裔,28.22% 為法國後裔,其餘則來自世界各地。4. 氣候。加拿大南部的氣候與美國北部各州的氣候相當。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海岸受太平洋影響,氣候溫和濕潤。草原省份一般在 11 月至 3 月經曆極寒天氣,並伴有大雪。安大略省南部、聖勞倫斯河穀和沿海省份的氣候比草原省份溫和得多,但 11 月底至 4 月 1 日之間一般會出現冰凍氣溫,地麵通常覆蓋一到三英尺厚的積雪。在 11 月 1 日至 4 月 15 日期間,在加拿大進行任何大規模軍事行動都將極其困難,甚至不可能。5. 通訊。a. 鐵路。加拿大隻有兩條鐵路係統,均橫跨加拿大東西,從大西洋到太平洋。這些線通常與美國邊境平行,有時甚至穿越美國。
-43-
(1)加拿大國家鐵路係統(見附錄 B)由政府所有並經營,其東部終點站為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緬因州波特蘭(大幹線),並通過佛蒙特州中部鐵路到達波士頓、新倫敦和紐約。西部終點站為溫哥華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魯珀特王子港。安大略省於 1932 年 7 月修建了從安大略省科克倫到詹姆斯灣安大略省穆索尼的延伸線,與通往丘吉爾、哈德遜灣的水路以及通往歐洲的北部路線相連。 (2)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係統(見附錄 C)的東部終點站為新不倫瑞克省聖約翰,西部終點站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根據係統地圖,該係統有許多支線服務於自治領的工業和農業區,還有連接美國各條鐵路的連接線。從軍事角度來看,如果決定入侵克裏姆森,這些鐵路將為藍軍提供極好的運輸設施,而從克裏姆森的角度來看,由於鐵路靠近邊境,很容易受到幹擾。溫尼伯的情況尤其如此,它位於藍軍邊境以北約 60 英裏處,目前兩個橫貫大陸的鐵路係統都經過這裏。這一事實可能促使加拿大修建從曼尼托巴省帕斯出發的鐵路,並開發丘吉爾港。有關加拿大所有鐵路的完整詳情,請參見附錄 1。b. 公路。近年來,加拿大大大增加和改善了公路建設,雖然大片地區,特別是在加拿大自治領北部,公路很少或沒有,但南部地區的道路狀況良好。許多橫貫大陸的汽車公路正在建設或計劃建設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從蒙特利爾到溫哥華的“國王國際公路”,途經渥太華、北灣、薩德伯裏、聖蘇瑪麗。瑪麗、溫尼伯、麥克勞德、鴉巢通道、費爾尼亞和克蘭布魯克。另一條從卡爾加裏到溫哥華的公路正在修建中。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沿海省份的主要公路顯示在附注 D 中。草原省份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道路顯示在附注 E 中。大多數改進的道路被歸類為礫石路;在總共約 95,000 英裏的改進道路上,碎石路和混凝土路麵僅占 7870 英裏。在機動車交通繁忙的情況下,礫石路將需要大量維護,尤其是在春季。c. 水運。_ (1) 內陸水道。五大湖和聖勞倫斯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運輸係統。目前,它為整個五大湖和通過韋蘭運河流入聖勞倫斯河提供了 21.0 英尺的吃水。從大西洋到蒙特利爾(即目前的聖勞倫斯河遠洋航運樞紐),吃水深度為 30.0 英尺,足以滿足絕大多數遠洋航運的需求。在蒙特利爾以北的一段距離,目前水道的有效深度僅為14.0英尺。這條內陸水道對美國和加拿大的經濟生活至關重要,因為它運輸大宗商品,特別是將小麥從西部平原運往東海岸的航運中心;將鐵礦石從明尼蘇達州的礦山運往安大略湖沿岸的鑄造廠;以及將煤炭從賓夕法尼亞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的礦山運往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西北地區。
-44-
蘇聖瑪麗的船閘、休倫港與底特律之間的邊界水道,以及程度較輕的韋蘭運河,都是這條水道的關鍵點,有效控製這些區域對藍軍至關重要。五大湖的航運通常因冰封而關閉,時間大約在11月底至4月初。聖勞倫斯河通常也會在類似的時期被冰封,但時間稍晚,大約在12月初至4月下旬。雖然加拿大有許多重要的湖泊港口,但蒙特利爾是唯一一個不會因藍軍控製湖泊而自動關閉的港口。蒙特利爾也是一個重要的海港,將與其他深海港口一起考慮。(2)遠洋運輸。加拿大自治領擁有並運營著一支由約57艘貨船和11艘客船組成的貨運和客運船隊。下表列出了加拿大主要海港和海上運輸量:
A. 進入加拿大主要港口並清關的遠洋船舶數量和噸位。(截至1934年3月31日的年度數據。)
遠洋船舶 港口 抵達 離開 總噸位(已注冊) 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 * 1259 1484 7,540,990 新斯科舍省雅茅斯 535 519 1,102,191 新不倫瑞克省聖約翰 * 684 688 2,924,822 魁北克省蒙特利爾 * 1078 907 7,266,569 魁北克省魁北克* 397 308 3,388,829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魯珀特王子港 1141 1155 251,881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 * 2332 2137 11,705,775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 1927 1938 8,874,481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新威斯敏斯特 678 700 3,123,606
重要的次要港口。
曼尼托巴省丘吉爾市* 15 15 132,000 魁北克省三河市 79 79 424,560 新斯科舍省溫莎市 56 69 201,032
注:以上數字不代表商業量;登記噸位______為總噸。(即容積(立方英尺)除以100)減去船員艙位、物料等扣除額。
附錄2簡要介紹了上述港口的規模、可用水深和重要的碼頭設施。雖然上表列出了主要港口,但應該認識到,還有許多不太理想的港口,其低潮時可用水深在20至30英尺之間,並配備了令人滿意的碼頭設施,可在緊急情況下用於部隊或物資登陸。這類港口的例子有:新斯科舍省皮克圖;新斯科舍省悉尼;新斯科舍省坎索;魁北克省加斯佩;魁北克省索雷爾。
-45-
蒙特利爾港地理位置優越,位於聖勞倫斯河遠洋航行的源頭和五大湖內河航行的尾端,是天然的航運和鐵路中心。魁北克港的經濟條件稍差,位於蒙特利爾東北 100 多英裏處。但從戰略上講,魁北克控製著加拿大往返大西洋沿岸的貿易。藍方占領魁北克將中斷英國與加拿大沿海各省以及加拿大其他地區之間的東部鐵路和水路交通。哈利法克斯港是大西洋沿岸最好的港口之一,也是加拿大東部的主要冬季港口。該港已被自治領政府大力開發,成為現代化的海運碼頭和海軍基地。它有防禦工事,但許多武器裝備已過時。一旦與紅方開戰,哈利法克斯將成為紅方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並在藍方控製聖勞倫斯河後成為紅方海外遠征的登陸點。然而,紅軍從哈利法克斯進軍美國東北部或魁北克和蒙特利爾的路線相當難走。新不倫瑞克省聖約翰港在很多方麵與哈利法克斯港相似。它全年開放,配備最先進的碼頭設施,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幹船塢之一。它是重要的穀物和奶製品運輸中心。由於該港口靠近美國邊境,且主要鐵路連接(CP Ry.)途經緬因州,因此,如果藍軍試圖控製該地區,該港口對紅軍或紅軍來說至少在戰爭初期不會有太大用處。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港隨著巴拿馬運河的開通而聲名鵲起,為穀物、奶製品、木材和其他加拿大西部產品運往歐洲提供了一條除橫貫大陸鐵路之外的替代路線。溫哥華島的維多利亞港位置類似,但由於缺乏與大陸的鐵路連接,該港更側重於客運和郵運,而非散裝貨物運輸。埃斯奎莫爾特位於維多利亞以西兩英裏處,是加拿大在西海岸唯一的海軍基地,擁有大型現代化幹船塢,可為大型船舶提供良好的停泊地。因此,這一地區對深紅公司至關重要。隨著巴拿馬運河對紅方交通的關閉以及藍方海軍部隊駐紮在檀香山,其商業價值將大大降低。假設藍方控製聖勞倫斯河並切斷深紅公司與紅方東部的交通,該地區的重要性將增強,盡管它仍然是一個顯然不能令人滿意的出口。如果紅方贏得太平洋輪船航線的控製權,該地區對紅方來說就變得至關重要。綜合考慮所有因素,該地區必須由藍方控製。魯珀特王子港是一流的港口,擁有現代化的碼頭設施和優質廣泛的錨地。如果克裏姆森公司被拒絕使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南部的港口,那麽這個港口對他們來說就變得至關重要,盡管像溫哥華的情況一樣,它提供了一條通往歐洲的極其不令人滿意且危險的航線。布魯公司對魯珀特王子港的實際占領並非必要,但應該關閉該港的海上交通。馬尼托巴省的丘吉爾港現在擁有良好的港口和有限但現代化的碼頭設施,為草原省份提供了後門,並通過安大略省的穆索尼和蒂米斯卡明及北安大略鐵路與安大略省中部和西部相連。哈德遜灣和詹姆斯灣每年隻有大約4個月的通航時間,但這一優勢被草原省份的距離部分抵消了。
-46-
經由丘吉爾港到歐洲比經由蒙特利爾的鐵路水路路線短500到1000英裏。如果紅方被禁止使用大西洋或太平洋港口,或兩者兼而有之,丘吉爾港將為安大略省、曼尼托巴省和薩斯喀徹溫省的穀物和肉類產品提供出口,並為來自歐洲的軍事物資和部隊提供入口,除非經由哈德遜海峽的北方貿易路線被藍方艦隊控製,而這不太可能發生。d. 民用航空運輸。1933年,加拿大共有90家商用飛機運營商。他們的活動包括森林巡邏、木材巡航、航空攝影、客運、快遞和郵件運輸等。為鼓勵人們更廣泛地關注和了解航空,自 1928 年以來,國防部已向 23 個飛行俱樂部分別配備了兩架輕型飛機和提供了一定的補助,並在蒙特利爾以南七英裏的聖休伯特建造了一個大型航空站,在魁北克的裏穆斯基建造了一個終點機場,用於接收跨大西洋郵件。截至 1934 年底,加拿大共有各類機場 101 個、民用飛機 368 架、持有執照的飛行員 684 名。隨函附上空軍總司令辦公室的一封信,其中提供了新不倫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機場的一些詳細情況。(見附件 F)e. 電話和電報。_(1)電纜。六條跨洋電纜的終點站位於加拿大,五條位於大西洋,一條位於太平洋。大西洋電纜在哈利法克斯登陸,但其中幾條經過紐芬蘭。太平洋電纜在溫哥華登陸,從那裏也有一條電纜通向美國。(2)無線電。跨洋商業無線電波束服務由魁北克省德拉蒙德維爾的一個電台提供,與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相連。1932 年,通過這個波束電台開通了與英國的直接無線電話線路。(3)一般。加拿大擁有充足的本地電話、電報和無線電服務。加拿大跨洋電報和無線電服務的中斷將嚴重阻礙紅色-深紅色合作。6. 其他經濟因素。a. 農業。_ 農業,包括畜牧業和園藝,是加拿大人民的主要單一產業。加拿大不僅在糧食方麵自給自足,而且還有大量的過剩糧食可供出口。糧食生產種類繁多,分布於整個自治領,每個地區幾乎都能自給自足,切斷與外界的聯係隻會使其人民無法獲得某些奢侈品,例如咖啡、茶、糖、香料和熱帶水果。沿海省份以其水果和蔬菜作物而聞名,尤其是愛德華王子島和新不倫瑞克省的燕麥和土豆作物,以及新斯科舍省的蘋果。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是混合農業社區,尼亞加拉半島則以水果為主。曼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和阿爾伯塔省是主要的小麥產區。其他穀物種植和畜牧業也日益重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富饒山穀盛產蘋果、其他水果和蔬菜。
-47-
b. 森林。主要的森林分布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不倫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木材、木條、木瓦和紙漿等其他產品的製造是加拿大第二大產業。c. 礦產資源。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礦產生產國之一。主要礦區包括新斯科舍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阿爾伯塔省和育空地區。以下摘要列出了與具有主要軍事重要性的礦產有關的事實。鋁。1934 年,鋁是加拿大第 16 大出口產品。主要的供應來源是鋁土礦,而進口自美國。煤炭。加拿大擁有豐富的煤炭儲量,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新斯科舍省和新不倫瑞克省,以及西部的阿爾伯塔省、薩斯喀徹溫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主要由於油田距離製造業和工業中心較遠,大約 50% 的煤炭消耗是通過五大湖從美國進口的。 1933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產量:新斯科舍省 6,340,790 噸新不倫瑞克省 314,681 噸馬尼托巴省 3,036 噸薩斯喀徹溫省 903,776 噸阿爾伯塔省 4,748,074 噸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484,653 噸育空地區 638 噸進口量:美國 8,865,935 噸英國 1,942,875 噸總計 – – – – – – ……………………….22,265,235 噸。(見幻燈片 14855)如果與美國開戰,加拿大從美國的煤炭進口將被切斷,其鐵路和工業活動將受到嚴重阻礙。如果布魯控製了魁北克地區和溫尼伯,加拿大依賴“蒸汽動力”的鐵路和工業將癱瘓。銅。1933年世界銅產量(短噸):加拿大149,992墨西哥43,900羅得西亞144,954秘魯28,000比屬剛果73,409西班牙和)智利179,200葡萄牙)34,720日本75,459美國196,190加拿大的產量分布大致如下:省噸____________魁北克35,000東部鄉鎮安大略省72,700薩德伯裏地區馬尼托巴省19,000弗林弗倫薩斯喀徹溫省1,600不列顛哥倫比亞省21,600西部馬尼托巴省
-48-
鋼鐵。加拿大是世界第七大鋼鐵生產國,但其產量中隻有一小部分來自國內礦石,因為紐芬蘭和明尼蘇達州擁有豐富的高品位礦石。紐芬蘭的瓦巴納地區擁有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單一鐵礦石礦床。魁北克、安大略省北部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也擁有大型鐵礦石礦床,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礦床不適合進行高爐冶煉。新斯科舍省(悉尼)和安大略省生產鋼鐵。鐵礦石產自明尼蘇達州的梅薩比山脈,途經五大湖,然後來自紐芬蘭。(見幻燈片 14856)然而,大部分鋼鐵產品依賴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和英國。
鉛。加拿大的鉛主要產自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礦床,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英國。鎳。1933年,全球鎳產量約為50,736噸,其中約82%產自安大略省喬治亞灣以北的薩德伯裏地區。其餘主要產自法國新喀裏多尼亞。薩斯喀徹溫省北部最近發現了一處新的鎳礦床,但尚未開采。鎳是工業必需品,在戰爭中也必不可少。因此,在戰爭中控製薩德伯裏的礦山至關重要。石油。1934年,加拿大的原油產量為1,417,368桶,主要產自阿爾伯塔省的特納穀油田。此外,新不倫瑞克省蒙克頓附近以及安大略省西南部休倫湖和伊利湖之間的油井也產出了少量鎳。此外,加拿大還從美國進口了大量鋅。加拿大是世界第四大鋅生產國,1934年的鋅產量為298,579,531磅。
主要產礦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庫特尼區和馬尼托巴省西北部的弗林-弗倫附近。大約 2/3 的鋅出口到英國。d. 製造業。_ (1) 概況。加拿大是大英帝國第二大製造業國家,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是最重要的工業中心。1933 年,根據製造的產品價值,各省的相對地位大致如下:安大略省 1,000,000,000 美元。魁北克省 650,000,000。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 146,500,000。馬尼托巴省 91,000,000。阿爾伯塔省 55,000,000。新斯科舍省 53,000,000。新不倫瑞克省 45,000,000。薩斯喀徹溫省 36,000,000。愛德華王子島 3,000,000。 *包括育空地區
-49-
根據產品總值(1932 年)排列的主要行業為:紙漿和造紙 123,415,492 美元。中央發電站 117,532,081。有色金屬冶煉 100,561,297。屠宰和肉類包裝 92,366,137。麵粉和食品加工廠 83,322,099。黃油和奶酪 80,395,887。石油產品 70,268,265。麵包和其他焙烤食品 51,244,162。棉紗和布料 51,197,628。印刷和出版 50,811,968。女裝廠 44,535,823。汽車。42,885,643。橡膠製品。41,511,556。襪類及針織品 40,997,210。鋸木廠。39,438,057。(2)軍需品。(a)飛機。
目前有六家公司製造飛機,如下所示: 加拿大維克斯公司……………蒙特利爾,魁北克省 德哈維蘭公司………………..多倫多,安大略省 柯蒂斯裏德公司………………..卡地亞維爾,魁北克省 費爾柴爾德公司………………….朗基伊,魁北克省 波音公司…………………….溫哥華,BC 渥太華汽車製造公司…………渥太華,魁北克省 航空發動機工廠由以下公司建立: 阿姆斯特朗-西德利汽車公司,位於魁北克省渥太華 加拿大航空發動機公司,位於魁北克省蒙特利爾 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飛機公司,位於魁北克省朗基伊。 (b) 雜項。在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展示了其將和平時期工業轉向軍火生產的能力,當時它製造並出口了大量炮彈、引信、彈殼、炸藥、槍械鍛件、機槍和小型武器彈藥。
如果與藍軍開戰,就無法進行這種生產,但如果加拿大的工廠能夠自由運轉並且原材料充足,就可以生產一些軍火。安大略省林賽的政府兵工廠配備了生產小型武器彈藥的設備,魁北克的兵工廠也生產一些小型武器和火炮彈藥。e. 商業。_對加拿大工業和資源的分析表明,加拿大某些原材料充足或過剩,但其他原材料短缺。這些較為重要的材料如下:(1)充足或過剩;砷、石棉、鎘、鈷、銅、長石、魚油、螢石、食品、毛皮、金、石墨、石膏、鉛、皮革、鎂、雲母、鎳、銀、滑石、木材和鋅。(2)短缺;鋁、銻、鋁土礦、重晶石、樟腦、鉻鐵礦、煤、棉花、亞麻、大麻、鐵、黃麻、高嶺土、錳、汞、硝酸鹽、磷酸鹽、石油、鴉片、奎寧、橡膠、絲綢、糖、硫磺、茶葉、錫、煙草和羊毛。
-50-
7. 戰鬥力評估。a. 所有與加拿大國防相關的事務均由國防部(1923年1月9日法案)管轄,國防部由國防部長領導。已成立國防委員會,為部長提供谘詢。b. 海軍核定編製為104名軍官和812名士兵,其中大多數服役期為7年。此外,還有一些從英國皇家海軍借調的專業人員。預備役由70至113名軍官和430至1026名從航海人員中招募的士兵組成。加拿大皇家海軍的艦艇如下:
建造級別 排水量 船名 所在地 狀態 武器裝備 1931 驅逐艦 1337 噸 薩格奈號 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省 通航 4-4.7 英寸 1931 年 1337 年 斯肯納號 埃斯奎莫爾特,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4-4.7 英寸 1919 年 905 年 尚普蘭號 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省 3-4 英寸 1919 年 905 年 溫哥華號 埃斯奎莫爾特,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3-4 英寸 1918 年 掃雷艦 360 英寸 阿芒蒂耶雷斯號 埃斯奎莫爾特,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1918 年 360 英寸 費斯圖伯特號 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省 預備役 1918 年 360 英寸 伊普爾號 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省
c. 陸軍。_ (1) 人員:估計兵力(由 G-2 估計):有組織的部隊。________________ 現役預備役總計 ______ _______ _____ 常備現役民兵 403 403 名軍官 403 403 名士兵 3300 3,300 非常備現役民兵軍官 6,911 6,911 名士兵 44,962 44,962
預備役、非現役軍官 10,000 10,000 士兵 30,000 30,000 __________________ 有組織的總數 3,703 91,873 95,576 * 注:1935 年《加拿大年鑒》第 1114 頁列出了 1934 年常任和非常任現役民兵:常任軍官和士兵—— 3,760 非常任軍官和士兵—— 135,184 _________ 總計 138,941
現役民兵分布的最新情況見附圖。(含G)(2)非常駐現役民兵很可能在M+15天時達到6萬人,在M+30天時達到12.6萬人的滿員規模。(注:這一估計大約是第一集團軍G-2的兩倍。)新兵將在180天內開始以每月5萬人的速度出現。d. 空軍。_加拿大皇家空軍在陸軍參謀長辦公室下屬的一個理事會下運作。兵力(1934年12月1日)現役:軍官117人士兵664人預備役:軍官38人士兵236人_____總計1055人
-51-
裝備包括約84架作戰飛機,其中可能還有20架已訂購。(G-2估計)《國際聯盟軍備年鑒》顯示,加拿大共有各類飛機166架,而1935年《政治家年鑒》則顯示,加拿大共有各類飛機189架。很可能可以立即組建一個追擊中隊和一個觀察中隊。e. 評論。_ 加拿大的工業和人口位於與美國北部邊境相望的一條狹長戰線上,其陸海軍力量相對較弱且分散,因此在紅軍登陸之前,加拿大必須承擔防禦任務。
英國援助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取決於加拿大東海岸合適的登陸點。除非紅軍控製太平洋,否則西海岸不利於海外行動,而且即使這樣,西海岸也距離關鍵的藍軍區域太遠。f. 紅軍增援部隊。_ 關於紅軍增援部隊在加拿大的規模、組成和時間,人們做出了各種估計。在任何這樣的估計中,時間因素都是最重要的,但它取決於一個未知量,即“緊張關係的時期”。以下估計被認為是保守的:加拿大可能的敵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帝國深紅之後的天數(減少深紅)總計 M 天士兵師士兵師男子 師 15 25,000 5 — — 25,000 5 30 50,000 5 — — 50,000 5 60 50,000 5 126,000* 8 176,000 13 90 50,000 5 203,000 13 253,000 13 120 50,000 5 238,000 16 288,000 21 150 50,000 5 255,000 16 305,000 21 180 90,000 6 255,000 16 345,000 22 *在某些情況下,這支部隊可能在 30 M 之前登陸加拿大。
空軍。__________紅軍可同時調遣48個中隊,每個中隊有10至12架飛機。如下部隊可能按所示在加拿大登陸:10軍13個中隊。30軍30個中隊。60軍41個中隊。90軍56個中隊。120軍74個中隊。f. 結論。_ 深紅軍無法成功保衛其領土免受美國(藍軍)的攻擊。她可能會集中精力保衛哈利法克斯和蒙特利爾-魁北克線,以便為紅軍守住作戰基地。其次,重要的努力將用於保衛其工業區和橫貫大陸的鐵路線上的關鍵點。
8. 戰略要地。對以上數據和討論的分析表明,某些地區在與紅軍開戰時將具有相當重要的軍事意義;即:a. 哈利法克斯、蒙克頓、聖約翰地區,有時也稱為濱海省地區。b. 蒙特利爾、魁北克地區,有時也稱為聖勞倫斯地區。
-52-
c. 五大湖地區。_ (1) 尼亞加拉河流域。(2)薩尼亞 - 溫莎地區。(3)蘇聖瑪麗地區。(4)薩德伯裏地區。d. 溫尼伯地區。_ (1) 溫尼伯市及其周邊地區。(2)馬尼托巴省丘吉爾地區。e. 溫哥華 - 維多利亞地區。_ (1) 溫哥華和維多利亞港地區。(2)魯珀特王子港地區。f. 這些地區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原因可以簡要概括如下:(1)哈利法克斯蒙克頓聖約翰地區。(沿海省)哈利法克斯港是該地區的關鍵點,因為雖然聖約翰港為海外探險提供了極好的設施,但它離美國邊境太近,以至於雷德不能不間斷地使用它。在蒙克頓,連接新斯科舍省和大陸的半島縮小到 14 英裏。哈利法克斯占領了深紅地區後,這一地區便成為阻止紅方向西推進的最佳防禦陣地。(a)藍方控製哈利法克斯將:1. 使紅方無法獲得東海岸唯一的不凍港和除聖勞倫斯河港口外唯一適合作為海外基地的港口。2. 使紅方無法在東海岸建立準備好的海軍基地,以便對抗藍方海軍力量或商業航運。3. 破壞深紅地區與紅方(紐芬蘭除外)之間以及深紅地區與西印度群島之間的跨洋海底電纜服務。4. 使紅方無法使用某些空軍基地對抗美國東北部。(b)藍方控製哈利法克斯後,聖約翰港和蒙克頓地區的重要性將變得次要。如果藍軍不能確保哈利法克斯對蒙克頓地區的控製,將會導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使紅軍無法使用聖約翰港。 2. 切斷哈利法克斯港、聖約翰與加拿大其他地區的交通線。 3. 使藍軍位於從哈利法克斯出發的唯一前進路線的正對麵,形成最短的防線。 4. 使紅軍無法使用某些空軍基地來對美國東北部發動攻擊。 5. 使藍軍可以使用蒙克頓和聖約翰的多個小型機場。 (2) 蒙特利爾 — 魁北克地區(聖勞倫斯河地區)。蒙特利爾和魁北克的港口雖然一年中有大約四個月被冰封,但無論從設施還是地理位置來看,仍然是最好的海外基地。此外,該地區具有重要的商業意義,因為它控製著加拿大工業和農業中心與東海岸之間的所有陸路、海路和有線通信線路。雖然蒙特利爾擁有更大、更便捷的港口和碼頭設施,但魁北克因其地理位置,是該地區的關鍵點。藍方控製該地區將:(a)阻止紅方使用聖勞倫斯河上所有優質港口。(b)切斷魁北克以西所有加拿大地區,即工業和農業中心與東海岸的聯係。
-53-
(c) 阻斷紅軍和克裏姆森軍,並向藍軍提供加拿大東部的主要空軍基地。 (d) 阻斷克裏姆森軍來自新斯科舍省和紐芬蘭的煤和鐵以及所有經大西洋的進口。 (3) 五大湖地區。這一地區由幾個關鍵點組成: (a) 尼亞加拉河渡口和韋蘭運河。 (b) 連接休倫湖和伊利湖的水域。 (c) 加拿大的大工業區——安大略省位於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的部分。 (d) 連接蘇必利爾湖和休倫湖的水域,包括蘇必利爾船閘。 (e) 薩德伯裏鎳銅礦。控製五大湖水道對藍軍至關重要,因為要運輸鐵礦石、煤炭和穀物,就必須占領蘇必利爾船閘及其附近和底特律地區狹窄邊界水域的橋頭堡。尼亞加拉河上的橋梁和連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韋蘭運河對藍軍占領尼亞加拉-安大略半島的重要工業區至關重要。如果藍軍占領了該半島,韋蘭運河將成為重要的交通線。雖然控製該地區對於削弱深紅軍的工業至關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阻止敵人深紅軍和紅軍入侵,而後者是針對美國高度工業化地區作戰的最便捷基地。(4)
溫尼伯地區。溫尼伯是橫貫大陸鐵路係統的神經中樞。藍方控製溫尼伯將有效地分割加拿大東部和西部,並阻斷向東部運送人員、穀物、煤炭、肉類和石油。加拿大國家鐵路(通往哈德遜灣的馬尼托巴省丘吉爾)的建成以及丘吉爾港的開發,將為經由安大略省穆索尼、安大略省和安大略省鐵路前往歐洲提供一條替代路線,通往安大略省東北部。雖然哈德遜灣的水路一年中僅開放約四個月,且港口由單線鐵路供水,但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發展相當規模的交通。(5)
溫哥華-維多利亞地區。如上所述,該地區的港口僅在合理假設的條件下才具有次要的重要性。然而,由於埃斯奎莫爾特海軍基地的存在,該地區具有一定的軍事重要性,並且是通往加拿大計劃省份和加拿大西部的潛在出口。藍方控製該地區將使敵人無法在西海岸建立任何基地或出口;簡化我方在普吉特灣地區航運的保護問題;並切斷與遠東的電纜通信。雖然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魯珀特王子港擁有優良的港口和碼頭設施,以及通往東部的良好鐵路連接,但一旦藍方控製溫哥華-維多利亞地區,對該港口進行海上封鎖將輕而易舉。
9. 通往戰略要地的路線。a. 哈利法克斯—蒙克頓—聖約翰地區(沿海省份)(含D區和H區)。_ 考慮了三種可能的進出路線:(1)從波士頓或紐約經水路前往哈利法克斯或其周邊地區。(2)從波士頓或紐約經水路前往新斯科舍省西部港口,再經陸路前往哈利法克斯。
-54-
(3)從緬因州東部經聖約翰和/或弗雷德裏克頓經蒙克頓—阿默斯特—特魯羅到達哈利法克斯。b. 討論進入哈利法克斯—蒙克頓—聖約翰(濱海省)地區的路線。(1)從波士頓到哈利法克斯的水路距離為370英裏,從紐約到哈利法克斯為600英裏,分別需時約30小時和50小時。哈利法克斯港設防嚴密,無疑布滿了水雷。正麵進攻需要大量兵力,而且會造成不必要的延誤。新斯科舍省大西洋沿岸的其他發達港口距離哈利法克斯太遠,登陸後需要很長的推進時間,而且推進路線崎嶇。東岸有許多未開發的海灣為登陸作戰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最近的聖瑪格麗特灣位於哈利法克斯以西約16英裏處,公路距離哈利法克斯約16英裏,條件似乎令人滿意。深水區至少有7俄丈深,幾乎延伸至海灣的盡頭,距離哈布利和法國村不遠,這兩個地方位於一條經過改進的公路上,也位於雅茅斯至哈利法克斯的鐵路沿線。除南風外,海灣不受任何風浪影響,其麵積足以容納遠征所需的任何艦隊。
潮差與哈利法克斯相同,為6至6.5英尺。海灣西岸、北岸和東岸有許多小型但足夠的船隻和駁船碼頭,從那裏可以經由改善的道路通往主幹道。哈伯德-法國村-哈伯利-哈利法克斯公路寬18英尺,路麵為碎石路,東向坡度,並設有可承載重型火炮和坦克的混凝土橋梁。鐵路為單線標準軌距鐵路,與公路平行。鐵路坡度較大,結構輕便。聖瑪格麗特灣周圍岩石林立的山丘相當陡峭,高達200至400英尺,但道路位於50英尺等高線以內,道路與水域之間的地形起伏很大。法國村-哈利法克斯主幹道穿過低矮的岩石山丘,輪式車輛幾乎無法駛離公路。 (2)新斯科舍省西岸芬迪灣附近的港口易受潮汐影響,潮位高達20至25英尺(約6至7.6米),通常碼頭設施有限,水深也不足以停靠運輸船隻。潮汐水流強勁。從埃文河上的溫莎到哈利法克斯,有一條經過改進的公路和一條加拿大北方鐵路的支線。這段距離約50英裏(約80公裏),島中心地勢較高,防禦工事也較為穩固。作為一條通往哈利法克斯的路線,這條路線被認為不如從聖瑪格麗特灣出發的路線。(3)
途經緬因州東部的全陸路路線。這條路線需要從緬因州邊境推進約 320 英裏,穿越崎嶇的地形。聖約翰河發源於緬因州北部邊境附近,在緬因州和新不倫瑞克省邊境東側向南流向伍德斯托克,然後大致向東南流經弗雷德裏克頓到達聖約翰。從河口到新不倫瑞克省伍德斯托克上方一定距離的瀑布可以通航。聖約翰的平均潮差為 20 1/2 英尺,上遊逐漸減小。在弗雷德裏克頓,一條公路和一座鐵路橋橫跨這條河,每座橋長近 0.5 英裏。另外兩座橋,一座懸臂鐵路橋和一座懸索橋橫跨這條河,位於聖約翰市上方約 1 英裏處。河上有許多渡輪運營。顯然,聖約翰河是對任何從緬因州經陸路推進的嚴重障礙。雖然可以在聖約翰河上架橋,但這樣做會造成相當大的延誤。
-55-
可用的鐵路和公路網絡見附件B、C和D。這些網絡對於此次行動可能所需的規模的部隊來說相當充足。(4)結論:如果要在不使用大量兵力和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攻占哈利法克斯,必須在紅軍增援部隊登陸或深軍組織防禦之前迅速完成。任何從緬因州的陸路推進都將消除所有突襲因素,使攻占變得極其困難——這將是一項重大行動。海外遠征是最不確定的軍事行動之一,由於紅軍艦隊在北大西洋戒備,紅軍的直接軍事目標是在加拿大東部保留一個基地以備將來對抗藍軍,因此必須迅速完美地執行針對哈利法克斯的聯合行動,以確保任何成功的希望。這條路線被認為是當時最佳但現有的條件,可能會使這條路線不切實際,而全陸路路線是必要的。c. 聖勞倫斯地區。(魁北克 - 蒙特利爾)
布魯進入這一地區唯一可行的路線是從紐約州北部、新罕布什爾州和佛蒙特州以及緬因州西北部。(見地圖)(含 K)(1)河流。(a)聖勞倫斯河流經所有通往魁北克的路線的左側。從蒙特利爾到三河,它流經一片衝積平原,南岸高出河麵 25 至 75 英尺。三河以下,河岸高度穩步升高到魁北克,在那裏高出 140 至 175 英尺。河流高出潮水的正常升降為 10 英尺,但冰塞可能會使這個數字翻倍。潮差在魁北克達到最大值 18 英尺,在魁北克上遊 40 英裏的黎塞留急流幾乎消失。魁北克上遊的河流從 11 月到 4 月被冰阻塞,但破冰船可以通過。從魁北克到蒙特利爾的河流一般寬約 1/2 到 2 英裏(聖彼得湖除外),吃水 30 英尺即可通航至蒙特利爾。從魁北克到蒙特利爾的距離為 160 英裏。在聖勞倫斯河以南地區,魁北克和蒙特利爾之間,有幾條重要河流自然會影響向魁北克推進的任何計劃,即:黎塞留河聖弗朗西斯河尼科萊河貝坎庫爾河肖迪爾河埃切曼河其他溪流會造成不太嚴重的障礙。 (b)黎塞留河從尚普蘭湖北流,在蒙特利爾以北約 35 英裏處匯入聖勞倫斯河。全程吃水 6 1/2 英尺即可通航。 (c)聖弗朗西斯河發源於緬因州傑克曼西北約 50 英裏的聖弗朗西斯湖。它向西南流至魁北克省倫諾克斯維爾,然後急轉向西北,匯入聖勞倫斯河(聖彼得湖)。源頭受到控製。調節流量約為每秒3000英尺或更高,平均落差為每英裏6.6英尺。在舍布魯克以下無法涉水。
-56-
(d)尼科萊特河發源於阿利默湖以西8英裏的尼科萊特湖,大致呈西北流向,最終在聖彼得湖東端匯入聖勞倫斯河。平均低水流速約為每秒2000英尺。上遊河岸——丘陵林地——陡峭,水位高出200至500英尺。平均落差約為每英裏21英尺,但沿途有不少水壩。從阿薩巴斯卡到聖彼得湖,這條河流流經一片平坦開闊的地區,河岸高度不超過25英尺,但有一個峽穀,始於聖克洛蒂爾達以北約4英裏,止於聖彼得湖3英裏處。
這條河並不是一個嚴重的障礙,但它和貝坎庫爾河之間有許多沼澤地。(e)貝坎庫爾河發源於聖弗朗西斯湖西北約 5 英裏處,向北流,然後向西南流,再向西北流,在魁北克省三河下遊幾英裏處匯入聖勞倫斯河。該河的下遊,在魁北克省萊斯特附近以下,流經大致平坦的緩坡地帶。河流平均寬度為 300 至 400 英尺,在少數地方可以涉水。從馬丁頓瀑布到距聖勞倫斯河 3 英裏以內的地方,河流流經一個狹窄的峽穀,峽穀比周圍的平地低 100 至 250 英尺。
由於下遊的總體流向和地形特點,這條河並不是向魁北克推進的嚴重障礙。(f)紹迪耶爾河發源於緬因州傑克曼以西約 45 英裏的梅幹蒂克湖,大致向北流入魁北克對麵的聖勞倫斯河。從梅幹蒂克湖到赫爾西米爾斯,河流在狹窄山穀的陡峭河岸之間湍急流淌。鄰近地形崎嶇,森林茂密。從聖喬治到山穀交匯處,山穀明顯變寬,地勢也平緩下來。在山穀交匯處以下,河流流經相對低矮的河岸之間起伏平緩的地區。
紹迪埃河是一條湍急的河流,平均流量超過每秒 4000 英尺。河寬從聖喬治的 200 英尺到下遊的 400 英尺或更寬不等。從聖馬克辛到聖勞倫斯,河寬 600 到 1500 英尺。這條河必須被視為一道嚴重的障礙。(g)埃切曼河發源於阿切曼湖,向西北流入紹迪埃河。下遊河寬 200 到 300 英尺,河岸通常高而陡。它形成了相當大的障礙。(2)地形。與美國接壤的地區的南部,黎塞留河以東,多丘陵,瀕臨山區(高達 3000 英尺)。聖母山脈以一係列山脊的形式延伸至佛蒙特州的綠山山脈,海拔從尚普蘭湖東北方向逐漸降低至魁北克子午線,再向東北方向與聖勞倫斯河平行。從聖勞倫斯河開始,地勢平緩地向東南逐漸上升至聖母山脈的山麓。在蒙特利爾至舍布魯克一線上,八座山丘(樹木繁茂)陡峭地拔地而起,高度從 800 到 1500 英尺不等,甚至高於周圍地區。魁北克劇院的山丘總體上樹木繁茂,500 英尺等高線以下和貝坎庫爾河以東的山丘樹木稀疏,而該河以西則不時有茂密的森林覆蓋。(3)道路。通往蒙特利爾的主要道路從紐約州的普拉茨堡和佛蒙特州的伯靈頓向北延伸。前往魁北克,可經1號和5號公路,途經魁北克省舍布魯克;或經3號公路沿聖勞倫斯河南岸;或經蒙特利爾和聖勞倫斯河北岸。後者路線最長,無疑也是最難走的。另一條路線是從緬因州傑克曼出發,經23號公路穿過山穀樞紐。可用的道路網絡顯示在“D”和“K”號封閉區域上。
-57-
(4) 鐵路。可用的鐵路在附錄“B”和“C”中列出。這些鐵路完全足以應付任何可能針對該地區的行動。(5)路線討論。(a)紐約北部 - 佛蒙特州至蒙特利爾公路:9 號公路從普拉茨堡到聖蘭伯特和南蒙特利爾。距離 69.2 英裏,全部為鋪砌路麵。7 號公路從佛蒙特州伯靈頓出發,途經魁北克省聖約翰到聖蘭伯特或南蒙特利爾。距離 94.2 英裏,全部為鋪砌路麵。聖約翰有一座橫跨黎塞留河的橋。蒙特利爾有兩座橫跨聖勞倫斯河的公路橋。鐵路:特拉華鐵路和哈德遜鐵路 - 奧爾巴尼至蒙特利爾。紐約中央鐵路 - 馬龍至蒙特利爾。拉特蘭和 CP - 伯靈頓至蒙特利爾。佛蒙特州中部鐵路和加拿大國家鐵路蒙彼利埃至蒙特利爾。評論:地形有利,對於從佛蒙特州調來的部隊來說,除了渡過黎塞留河之外,推進到聖勞倫斯河沒有任何物理障礙。從蒙特利爾向魁北克推進是可能的,但路線最長,許多河流與推進線(沿聖勞倫斯河而下)垂直,可以提供極好的防禦陣地。 (b) 佛蒙特州北部和新罕布什爾州到魁北克。地形特征:西邊的黎塞留河和東邊的 Chaudiere 河和 Etchemin 河劃定了推進區。道路:5 號公路 - 從佛蒙特州紐波特到舍布魯克,然後 7 號公路到 Valley Junction 到聖勞倫斯河上的公路橋到魁北克,或經 23 號公路從斯科特 Junction 到魁北克的 Levis,然後乘渡輪到魁北克。距離佛蒙特州紐波特 212.5 英裏穿過丘陵地帶的部分道路是鋪好的。從舍布魯克經維多利亞維爾出發的 5 號公路是一條替代路線。23 號公路,緬因州傑克曼 - 山穀樞紐 - 萊維斯。這段距離為 109 英裏。道路已改善,約 50% 為鋪砌路段。這是最短的路線。它穿過肖德裏河和埃特切曼河。有許多替代路線和連接道路。鐵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 紐波特至魁北克。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 傑克曼經梅岡蒂克至魁北克。加拿大國家鐵路 - 緬因州波特蘭經舍布魯克至魁北克。評論:雖然這一地區的地形丘陵與山區接壤,有幾個隘口和河流交叉口,但它是前往魁北克最短且最佳的前進路線。
d. 五大湖地區。_ 由於進場路線各異,且必須從各個方向進場,因此必須根據以下細分區域進行劃分。布法羅 - 尼亞加拉河地區。休倫港 - 底特律地區。蘇聖瑪麗或蘇必利爾湖船閘 - 薩德伯裏地區。(1)布法羅 - 尼亞加拉河地區。布法羅(和平橋)、尼亞加拉瀑布(懸索橋)和(下拱橋)以及紐約州劉易斯頓均有跨越尼亞加拉河的橋梁。“””
-58-
公路:從美國通往尼亞加拉河,橫跨河流進入安大略省南部,經漢密爾頓到達多倫多和蒙特利爾的公路網是國際邊界沿線最好的公路網之一,完全足以應對任何可能的行動。鐵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和加拿大國家鐵路擁有連接布法羅、多倫多及東部地區的鐵路網。支線鐵路通往尼亞加拉半島所有重要地區。備注:應迅速確保尼亞加拉河渡口的安全,以確保向安大略省尼亞加拉半島的進軍路線。
(2)底特律—休倫港地區。該地區與布法羅尼亞加拉河地區的特點大致相同,但除了確保邊界水域的渡口安全外,還需要足夠的區域覆蓋五大湖水路,以抵禦克裏姆森的幹擾。渡口:大使橋—底特律—溫莎。兩條隧道(一條鐵路)—底特律—溫莎。眾多渡口。鐵路和公路:從底特律和休倫港向東推進,擁有完善的鐵路和公路網。備注:安大略半島對加拿大具有重要的工業意義,也是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軍事區域,可作為對芝加哥和布法羅之間工業化地區的空中或陸地作戰基地。任何藍軍行動都應同時經由布法羅—尼亞加拉瀑布和休倫港—底特律推進。
(3)蘇聖瑪麗—薩德伯裏地區。前往蘇河以東約200英裏的薩德伯裏地區,最佳路線顯然是經由北海峽北岸的蘇聖瑪麗。沿此路線作戰,可自動覆蓋蘇河。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和一條良好的碎石路從蘇河向東延伸。這些設施為所需兵力的補給提供了充足的設施。這條防線的南側受北灣的掩護,北側則為崎嶇茂密的森林地帶,完全沒有適合軍隊調動的道路或其他通訊設施。
(4)溫尼伯地區。從美國到溫尼伯的主要路線是從大福克斯和克魯克斯頓向北經埃默森。一條主幹道沿紅河西岸,從埃默森通往溫尼伯。從大福克斯和克魯克斯頓各有一條良好的硬麵公路,構成了邊境以南合適的公路網。邊境兩側還有幾條次要公路作為硬麵公路的補充。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有兩條幹線從邊境向北延伸,一條從法戈沿紅河西岸經格雷特納,另一條從錫夫裏弗瀑布沿紅河東岸經埃默森。加拿大北部鐵路有一條從大福克斯經埃默森樞紐站到紅河西岸的溫尼伯的線路,另一條與德盧斯連接,經沃羅德延伸到溫尼伯。最佳且唯一可行的進軍路線顯然是從大福克斯和克魯克斯頓向北。這一帶地勢平坦開闊,沒有阻礙推進的天然障礙。
-59-
丘吉爾位於哈德遜灣,與加拿大國家鐵路係統在哈德遜灣樞紐站(位於溫尼伯西北約325英裏)連接。切斷這條線路的最佳且唯一的途徑是從溫尼伯沿鐵路線行駛。
(5) 溫哥華地區(溫哥華 — 維多利亞)(見 E 和 L)(略) 到溫哥華的最佳可行路線是取道 99 號公路,穿過貝靈厄姆,全長 55 英裏,沿途為鋪麵公路,穿過森林和農田。另一條較長的次要路線位於約 15 英裏以東,穿過蘇馬斯,在米慎城子午線處與從溫哥華向東延伸的公路相接。從溫哥華延伸到西雅圖的大幹線鐵路提供了令人滿意的鐵路服務。溫哥華島上的維多利亞和埃斯奎莫爾特隻能通過水路到達。溫哥華和島東岸的納奈莫之間(維多利亞以北約 50 英裏)以及溫哥華、伯靈厄姆、安吉利斯港和維多利亞之間都有渡輪服務。最佳路線是從華盛頓州的安吉利斯港乘水路前往。
IV. 結論: ___________ a 加拿大的關鍵地區是: _ (1) 哈利法克斯-蒙克頓-聖約翰地區 (沿海省份)。 (2) 聖勞倫斯地區 (魁北克和蒙特利爾)。 (3) 五大湖地區。 (4) 溫尼伯地區。 (5) 溫哥華地區 (溫哥華和維多利亞)。
b. 進入這些地區的最佳路線是:(1)從波士頓經海路聯合作戰。(2)從新罕布什爾州北部至佛蒙特州地區。(3)(a)從蘇聖瑪麗和蘇必利爾湖船閘地區。(b)從休倫港至底特律地區。(c)從布法羅至尼亞加拉瀑布地區。(4)從大福克斯至克魯克斯頓經埃默森。(5)沿普吉特灣經埃弗裏特和貝靈厄姆進攻,並借助普吉特灣的水路支援。
V. 建議。_______________ 無。
VI. 同意意見。____________委員會同意上述結論。
查爾斯·H·瓊斯 步兵少校,小組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