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讓溥儀給他當助理,溥儀5字回應
郭沫若讓溥儀給他當助理,溥儀5字回應
溥儀,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和大清王朝的末代君主,亦是封建帝製的終結者。他在僅三歲時便被送入紫禁城,開啟了他那短暫而複雜的帝王生涯。盡管在偽滿洲國時期他在外表上依舊保有皇帝的身份,實際上卻不過是他人操縱的木偶。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溥儀的身影出現在國際軍事法庭,麵對二戰罪犯的審判。在證人席上,他麵容嚴肅,卻毫不畏懼,仿佛又一次坐回了那承載無數曆史的太和殿,自信而有理有據地揭露著日本軍隊在中國犯下的殘暴罪行。
五年後,溥儀在蘇聯的監禁結束,隨即被引渡回國,隨後便在撫順戰犯管製所度過了整整十年。直到1959年,他才獲得特赦,重返北京,並在文史館找到了一份從事曆史資料研究的工作。年過半百的他,像許多普通人一樣,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謀生。
著名學者郭沫若得知溥儀來到文化館工作後,便對這位末代君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彼時郭沫若正研究清史,主動提出邀請溥儀作為他的助手,並許以豐厚的薪水。畢竟,研究大清曆史,誰能比曾經的皇帝更有發言權呢?
然而,溥儀在收到邀請後卻果斷拒絕了,郭沫若不由得心生疑問,繼續詢問他的顧慮是什麽。溥儀僅用五個字回答:“我不懂滿語”。這個簡單的回答讓郭沫若頓感尷尬,這是為何呢?
原來,在溥儀的回憶錄中,他早已提到自己對滿語的無知。此時回憶錄已發表一段時間,讀過的人都知道這一事實,畢竟清史研究無法與滿語研究割裂開來。然而,作為滿洲的皇帝,溥儀宣稱自己不懂滿語的確難以令人信服。事實上,他的滿語教師伊克坦教授他滿語的時間長達十年之久,他不可能僅僅學會一個單詞。
認為自己不懂滿語,或許反映出溥儀在宮廷和偽滿洲國中作為傀儡的日子裏,養成了小心翼翼的性格。在得到特赦、重獲自由後,他的一舉一動都顯得格外謹慎。一次,他前往探望曾經侍奉他的太監們,聽到他們親切地稱呼他為“萬歲爺”,不禁感動得淚水奪眶而出,卻又因擔心引發麻煩,急忙強調自己隻是普通百姓,希望他們不要再如此稱呼。
在個人生活方麵,他也拒絕了以“晚清最美格格”聞名的王敏彤的追求。他寧願選擇一位普通的女性,踏踏實實過日子,而非再與滿清貴族和皇族有牽連。至於溥儀說自己不懂滿語,也許出於某種自我保護的本能。郭沫若未能深入了解溥儀,貿然邀請,確是舉動草率與失禮,最終讓邀請的事情不了了之。
縱觀溥儀的一生,盡管曾經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與地位,然而,他卻始終被時代的潮流推著走:三歲即登基,六歲便退位,十九歲被驅逐出紫禁城,在偽滿洲國多年任傀儡皇帝,最終隻能以漫長的囚禁生活作為結局,令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