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金圓券回收和人民幣的發行(ZT)

來源: 2025-05-20 06:31:32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憶金圓券回收和人民幣的發行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京,此日為入城式,大批解放軍坦克隆隆在大街上駛過,人民萬人空巷熱烈歡迎。就在這一天早上,在西交民巷原國民黨中央銀行,我們全體庫丁(25人),受到張雲天行長的接見,他第一句話,使我永生難忘。他說:“知道你們都是庫丁(舊銀行中搬運鈔票,整理鈔票銀元等體力勞動者),是工人階級,那就是自己人了,你們願不願來同我們一齊工作?”這親切的語言感動了大家,齊聲說:“願意”。當下全體庫丁立即在接管人員的帶領下,投入緊張地收回金圓券的工作,同時也是發出人民幣的工作。

金圓券是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發行的。本來當時流通的貨幣是法幣和關金券。關金是當時為征收關稅發行的一種票證,每1關金麵額抵法幣25元。本不是貨幣,但後來發行過多,就同法幣同時通用。從1937年抗戰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法幣貶值達2.5億倍。而內戰開始到1948年法幣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國民黨政府公告,自1948年8月19日起實行金圓券幣製,以金圓券1元收兌法幣300萬元(貶值300萬倍)。法幣關金一律作廢,由央行組織回收。同時規定黃金、白銀、銀元、外幣外匯一律由央行收兌。其比價是黃金純重1兩兌金圓券100元(小兩31.25克)銀元每枚兌金圓券1元,並規定任何人不得私自持有,違者一律槍斃。此布告就貼在西交民巷國民黨中央銀行門口,並且軍警憲聯合糾察隊持槍站崗。一時人心大亂,物價一日數漲。持有黃金銀元的人首先是有錢人,資本家,以及銀行、銀號,他們怕查怕死,不少人就有乖乖地將持有的黃金、白銀、銀元拿到央行來兌換金圓券。就是用金銀銀元等實物貨幣,換成紙質的印刷品“金圓券”。國民黨中央銀行在當時以這種方式收兌了黃金1.8萬兩,白銀80餘萬兩,銀元400多萬枚。隻有黃金裝了18個小木箱,每箱均1000兩。裝箱票及均成色表都是我作的,並會同當時的負責人李士信封裝。由他押運,以空中霸王號飛機運往上海總行。至於白銀及銀元因數量大,達幾百箱,空運辦不到。總行令以火車運到天津,打算裝船運到上海,但當時已到天津戰役前夕,到塘沽之路均被解放軍控製,隻好又運回北京,當時火車沒有斷,運回後入庫,解放後全部安全由人行接收。

至於1948年所發行的金圓券,到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之日,又貶了很多,形同廢幣。但所收回的法幣和關金等數量太大,堆積如山,裝箱後就堆積央行後院,如同垃圾山。解放後,由人民銀行陸續送造紙廠銷毀。金圓券的發行到解放後收兌共曆時165天,可說是壽命最短的貨幣了。

北平和平解放後,人民歡欣鼓舞,人民渴望將手中的金圓券及時兌換成人民幣,金融界第一件大事就是收回金圓券,同時也發行新人民幣。在北平市委、軍管會的主持下,為了不使北平人民吃虧,1949年2月2日,軍管會發布一號命令,宣布兌換辦法,對工人、職工、勞動者、平民按1:3兌換,限每人兌500元,其他人按1:5兌換。期限從1949年2月2日到22日止。如期完成,共兌進金圓券83170萬元。兌出人民幣19840萬元。北平所有銀行、錢莊都參加了此工作。我和進城接管的老同誌們在央行大廳中,一同整理各行、莊集中交來的金圓券,整理見數,裝入麻袋並縫好碼垛。此次兌換工作是在葉劍英、彭真、戎子和、以及張雲天、賈星五、張育生等領導下進行的。當時,軍管會派王信哲、劉峰召集了25名青壯年庫丁,配合老區來的同誌一道工作,我有幸參加了全過程。能記起的人有張雲天、張育生、王信哲、郭華、周皓月、武靈、王林書、候魁山、陳秀芳、薑蓮青、張銘王金緘、王進財、趙書泰等同誌。金圓券收兌整理完畢,大家一齊將麻袋裝上道奇大卡車(軍車),以候魁山、王林書二人持卡賓槍押運至石家莊轉投入敵區以換取物資。開車時已天黑,大雪紛飛,氣候寒冷。幾天後,二人完成任務平安返回。之後,我們全體轉到西河沿人行北京分行工作。

60多年過去了,而當時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回憶崢嶸歲月,覺得無悔此生。

http://www.pbc.gov.cn/redianzhuanti/118742/118732/119554/2871189/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