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湊個熱鬧,談談南京大屠殺的事。
我是63年看了舒宗僑46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畫史》,裏麵就有南京大屠殺的照片,也就此時得知了日軍的罪行。
共產黨是個非常講究實際的組織,幹任何事都是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南京大屠殺也是如此。最初害怕人們知道國民黨也曾經積極抗戰。但這麽件大事也無法徹底隱瞞,因此最多在那個角落裏提上那麽兩三句,也算有了個交代。
可是到了五六十年代。當時日本正掀起反美高潮,在日本社會黨帶動下,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的示威不斷舉行。老毛也三天兩頭接見社會黨領導人員,大談日本侵華給共產黨帶來的機會,當然希望如此能分裂日美關係,隻要美國痛苦就好 。所以如果提器南京大屠殺,豈不是破壞了中日雙方之間的“友好氣氛”。因此幾乎絕口不提此事。也可以說,這二十年雙方歲月靜好。
文革時候,老毛忙著自己的事,還要和蘇聯,越南,朝鮮各種打交道,北京的事千頭萬緒,都無法理清,更何況什麽南京呢。但接著韓戰,越戰,日本經濟也開始起步,漸漸成了美國在亞洲的小兄弟。盡管中國再努力,也無濟於事。中日分手是遲早的事了。再加上釣魚島事件,到了現在,差不多是拉破了麵孔,無所謂了。
要說起來,這是共產黨的老傳統了。49年前,國共內戰,知識分子也是一個可以爭取的對象。老毛說了,統一戰線是黨的三大法寶之一。拉攏知識分子肯定也是法寶之一。不過執政後,盡管統戰部依然存在,而且依然執行黨的統一戰線的工作,但是作用和往日根本無法相比。和知識分子一樣,成了黨的點綴品。
當然知識分子在黨的領導下,地位每況愈下。從思想改造開始,緊接著肅反,院係調整,反右,直到最後的文革,幾乎徹底翻船。大學關閉下放,中小學取消課程。知識分子成了人人喊打的臭老九。因為在老毛眼中,不說民主民權了,即便民生,與黨的權力,或者更關鍵的是他的權力相比都不重要了。這才會有持續不斷十多年將中國人民的福祉置於腦後的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