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德國投降書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由於時差原因蘇聯已是5月9日淩晨,但在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
希特勒1945年4月30日自殺,德國輸掉了戰爭。5月5日,希特勒挑選的接班人德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派了代表前往總部設在法國蘭斯市的盟軍統帥部進行全麵軍事投降的談判。
德軍在選擇向誰投降的問題時傾向於向西方國家投降,鄧尼茨派德軍作戰部最高指揮官約德爾上將前往法國的蘭斯,於5月7日向艾森豪威爾將軍所率領的盟軍無條件投降並正式簽署了投降書。
1945年5月7日淩晨2點41分,德國按盟國的要求,在儀式上宣布投降。
除捷克斯洛伐克戰場外,所有戰場都安靜了下來。

但斯大林不承認這次投降儀式,他認為,投降書不夠全麵,要進行必要的修改。更重要的是,德軍必須向為攻克柏林付出巨大犧牲的蘇軍投降。斯大林強調說:“不在柏林,不在法西斯侵略的中心簽署投降書的做法,我是不同意的。我們已與各同盟國商定,把在蘭姆斯簽署投降書一事隻當做投降儀式的預演”。
斯大林認為,蘇聯是戰勝德國的主力,柏林是蘇軍攻克的,應該由蘇聯代表主持,在柏林舉行正式的受降儀式,在蘭斯進行的隻是投降書的草簽。
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正式簽字儀式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斯特舉行。

在蘇軍元帥朱可夫的主持下,德國政府代表在蘇、美、英、法軍隊統帥部代表的麵前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投降書全文如下:
1.我們,這些代表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簽字者,同意德國一切陸、海、空軍及目前仍在德國控製下的一切部隊,向紅軍最高統帥部,同時向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無條件投降。
2.德軍最高統帥部立即命令德國一切陸、海、空軍及目前仍在德國控製下的一切部隊的司令官於中歐時間1945年5月8日23時至5月9日1時停止一切軍事行動,留在當時所在地點,全部解除武裝,將所有武器和軍事物資移交給當地盟軍部隊司令官或盟軍最高統帥部委派的軍官代表,保證對於所有艦艇船隻、飛機及它們的發動機、殼體和設備,以及所有汽車、武器、儀器和一切作戰用的軍事技術裝備,決不加以任何破壞和損傷。
3.德軍最高統帥部立即指定相應的指揮人員保證執行紅軍最高統帥部和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作出的所有進一步的指令。
4.本投降書並不妨礙今後用其他由聯合國或以聯合國名義簽訂的、適用於整個德國和全體德國武裝力量的有關投降的總文件來替代。
5.遇有德軍最高統帥部或歸它指揮的任何部隊拒不執行本投降書時,紅軍最高統帥部和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可采取它們認為是必要的懲罰措施或其他行動。
6.本投降書有俄、英、德三種文本。俄、英文本為唯一準確的文本。
1945年5月8日簽於柏林
德國最高統帥部代表:
威廉·凱特爾(陸軍元帥/德國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
漢斯·格奧爾格·馮·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德國海軍總司令)
漢斯-於爾根·施通普夫(空軍上將/德國空軍參謀長)
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代表: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蘇軍最高統帥部副統帥兼烏克蘭方麵軍司令/蘇聯元帥)
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代表:
泰勒(英國空軍上將)
見證人代表:
德·拉特·塔西尼(法國第一軍總司令)
斯巴茨(美國戰略空軍司令/中將)

投降書從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東的蘇聯當時已是5月9日淩晨,而在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因此,美、英、法等國把5月8日定為歐洲勝利日,蘇聯則確定5月9日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