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人物陳寅恪—留在大陸的原因

來源: 2025-05-08 16:27:3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948年12月,北平被圍。國民黨派飛機去北平接走專家學者。陳不上飛機,說不願坐國民黨官僚的飛機。直到教育部派飛機,他才和胡適一起離開北平。那麽陳為什麽就看不上國民黨呢?

1940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在香港去世,國民政府決定投票選舉新的院長。陳聽說蔣委員長已內定人選,頗為不滿,於是陳特意從昆明趕到重慶去為胡適投票。陳寅恪放出話來:本人大老遠來重慶,隻為胡適投一票!

在即將進入正式選舉程序時,作為評議會秘書長的翁文灝接到蔣侍從室二處的條子“盼以顧孟餘為中研院院長”。此做法引起了評議員的激憤。因其不但違反了中研院的選舉條例,也是對學者們的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的侮辱,陳寅恪當場明確表示,必須把胡適選出。

事後,蔣在宴會上講話。陳寅恪是第一次與蔣謀麵。由於陳布雷下條子的事,陳寅恪心存不滿,對蔣介石沒什麽好感,當晚寫下《重慶春暮夜宴歸有作》(附後)。

1947年的一天,北平國民黨的軍警憲特以防共為由,深夜挨家挨戶地搜查抓人。引起恐慌。第二天,北平十三位教授(包括陳)發表聲明,譴責這種行為。陳憤怒地說,夜入民宅,非奸即盜!

1948年北平物價飛漲,連像陳這樣的大教授都窮得吃不上飯。陳隻能半捐半賣地把自己收集的一些珍本給了北大圖書館。並由季羨林作價給了陳兩千美金。其實陳的這些書的價值遠高於此。

1948年的一天,陳發現班上的學生有些突然不見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抓捕。陳後來和別人說,我班上的好學生都是共產黨。我感覺他們會成功,因為好學生都跑到他們那邊兒去了。

陳寅恪先生的事就先說到這裏吧。個中的原因可能就在他的這首詩中。

頗恨平生未蜀遊,無端乘興到渝州。

千年故壘英雄盡,萬裏長江日夜流。

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樓。

行都燈火春塞夕,一夢迷離更白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