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員的收入幾乎是唐朝同級的10倍,是相當高的。以蘇軾在烏台詩案前做知州為例 ——
當時貨幣的基本單位是“文”(一個銅錢)。1貫為1000文,大約等同一兩白銀。宋朝官員的總收入是相當高的。蘇軾當知州的時候,每個月俸祿(包括職田和領取的各種補貼),大約是100貫,如按照米價換算,相當於今天月薪¥50,000。如果以100貫相當於100兩銀子,按照現今國際白銀價格換算,則他月收入大約相當於$5,000。而普通老百姓,辛苦一個月能掙幾貫就很了不得了。
北宋時全國有約300個州,級別不同,大多數知州不屬於“高幹”。有些下州的知州不過五品,最多相當於今天的“司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