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馬

來源: 2025-04-20 15:33:0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凡是種過水稻,用手插過秧的人,都知道插秧是一件很勞累的事情。現在的稻田,都是用機器插秧嗎?我不得而知。

 

但中國古代倒有一種插秧的農具,喚做秧馬。秧馬可能始於漢朝,廣泛流行於宋朝長江中下遊的水稻產區。

 

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麵象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棗木榆木製成,背部用木或桐木。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動強度。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並安排實物進行示範表演。當時,在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秧馬使用。元代以後,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有蘇軾的秧馬歌為證:

 

秧馬歌(並引)

蘇軾〔宋代〕

過廬陵,見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譜》。

文既溫雅,事亦詳實,惜其有所缺,不譜農器也。

予昔遊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

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桐為背欲其輕,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兩髀,雀躍於泥中,係束槁其首以縛秧。

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矣。

《史記》禹乘四載,泥行乘橇。

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豈秧馬之類乎?作《秧馬歌》一首,附於《禾譜》之末雲。

春雲濛濛雨淒淒,春秧欲老翠剡齊。

嗟我婦子行水泥,朝分一壟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雞,筋煩骨殆聲酸嘶。

我有桐馬手自提,頭尻軒昂腹脅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兩足為四蹄。

聳踴滑汰如鳧鷖,纖纖束槁亦可齎。

何用繁纓與月題,朅従畦東走畦西。

山城欲閉聞鼓鼙,忽作的盧躍檀溪。

歸來掛壁従高棲,了無芻秣饑不啼。

少壯騎汝逮老黧,何曾蹶軼防顛隮。

錦韉公子朝金閨,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