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婚慶傳統
在老家,以男方為準,結婚慶典三天。(女方兩天至女兒出嫁為止。)
第一天,陪兒子,坐狀元席。這一天慶祝表示男子要成家了。
第二天,迎新娘,這是最漫長的一天,下麵詳敘。
第三天,陪新娘,這是新婚後的第一天,新娘會給親戚中的長輩倒茶喝,長輩要丟茶錢。
第二天迎新娘時,迎親隊伍早上出發,隊伍中兩個小孩各扛一杆大旗在前麵,好幾個敲鑼的,一個負責放鞭炮的,至少兩個伴新娘的,媒人,新郎官,等。
放鞭炮的人頂頂重要,那時窮鞭炮有限,一定要想法省著放,而女方總是要求放得越多越好,列位看官,你就知道這工作的難度。
男方家從下午就開始在村口盼望迎親的隊伍回來。其實迎親的隊伍什麽時候回來關鍵在於女方什麽時候發親,也要看新娘的兄弟姐妹姑嫂八大姨刁難的程度。發親要等女方筵席結束後,女方客多的會拖很長時間才結束。發親時新娘先是坐自己房裏的床上開始哭,伴娘一邊一個架起新娘,讓新娘離開床就要費好大勁,離開房門又費好大勁,離開大門又費好大勁,這裏每一關都會遇到重重刁難,每一關都要費大量鞭炮和口舌,鑼更是敲個不停。出大門後去村口的路上也是走走停停,鞭炮不斷,鑼聲不停,在離開村口前雙方的鑼隊開始對敲,據說這裏還要分個勝負,雙方也對放鞭炮。完了迎親隊伍才上路往回走,路遠到晚上很晚才回來。吃過飯之後鬧新房,花樣也是層出不窮,這時男方家的成年男性近親屬最好躲起來,否則會有很尷尬的事情發生。
這個婚慶傳統在文革中也沒有中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