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駝峰墜機 —— 53號飛機的駝峰傳奇(ZT)

來源: 2025-04-09 13:30:19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尋找駝峰墜機 —— 53號飛機的駝峰傳奇

  • 時間:   2022-12-29      
  •  
  • 作者:   戈叔亞      
  •  
  • 來源:   中旗網     
  •  
  • 瀏覽人數:  2199

 

油畫:駝峰航線的空運。(作者趙力中)

 

尋找駝峰墜機

——53號飛機的駝峰傳奇

文/圖:戈叔亞

 

中國航空公司第53號機的傳奇經曆堪稱冒險曆史和中美兩國交往的一個縮影。它像璀璨奪目的流星在二戰偉大的軍事空運——駝峰航線上瞬間隕落;但之後人們艱難地去尋找它卻前仆後繼。無論是它的飛行還是尋找,都浸透著中美兩國人員的奉獻精神甚至生命。2002年10月初,在美國德州休斯敦前總統老布什圖書館裏舉行了中國人民贈送給美國人民的53號飛機機長吉米·福克斯塑像的揭幕儀式,江澤民主席和小布什總統為此題詞。

 

一、仿佛是一張欲說卻無聲的“大嘴”——“鋁穀”傳說

1995年3月,我和夥伴們為拍攝紀念二戰50周年的電視片《風雲滇緬路》,在雲南中緬邊界的深山密林中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廣為流傳的二戰駝峰飛機的殘骸。這是一個扭曲變形的飛機螺旋槳,如同掙紮著要述說什麽的一張大嘴,但是終於什麽也沒有說出來。記得當時撫摸著上麵的傷痕和鐵鏽時,我無比羞愧地低下了頭。因為這些飛行人員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而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卻太少太少……

據說在這條航線上散落著無數墜落的飛機殘骸,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飛行員追尋著這些閃光可以從駝峰航線出發地的印度阿薩姆邦一直延伸到緬甸北部,直到這條航線的終點站昆明。飛行員稱之為“鋁穀(Aluminium Trail)。”據統計:在駝峰空運期間,記錄有607架飛機墜落在這條航線上,主要是美國空運中隊的飛機,其中也包括中國航空公司的46架飛機。

曆史照片:一架美軍空運中隊的C-46運輸機(照片右下角)在駝峰航線群山峻嶺的“鋁穀”上空穿行。

看到這個螺旋槳後,大家說我們應該一直找下去。我說把這次經曆寫出來,投到我知道的一家美國老兵雜誌——《遠征中緬印綜合雜誌》(Ex-CBI Roundup)上。我估計看到我的文章的美國老飛行員會給我們提供詳細的墜機情況甚至財政支持,這樣尋找才更加有效。

在成立尋找小組中,有作為研究這段曆史的我,還有早年是這裏落戶的老知情、攝影師楊奉達,他對這一代情況非常熟悉,以及雲南電視人陳威。

沒有想到的是,我的文章登載在這個美國老兵的刊物後,第一個和我們聯係的,就是老飛行員弗萊茄﹒漢克斯(Fletcher Hanks)先生,他要求我們尋找中國航空公司第53號墜機。後來他因為此事成了新聞人物。

照片說明:美國老兵雜誌——《遠征中緬印綜合雜誌》(《Ex-CBI Roundup》1996年10期刊,刊登了我們尋找飛機的文章和圖片。文章上的照片說明寫錯了,把站在圖片中間的雲南電視台付台長郝曉源說成了戈叔亞(Ge Shuya,本文作者),實際上戈叔亞在右邊。

 

二、“中航”第53號飛機失蹤

老漢克斯在我保證“絕對不把情況透露出去,以免墜機碎片被當地人拿走”的情況下,告訴了我一個秘密:

1943年3月11日,和美國陸軍空運總隊一同執行駝峰運輸任務的中國航空公司(Chinese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以下簡稱“中航”或者“CNAC”)第53號運輸機,飛機型號C-53D在飛越雲南緬甸邊境的高黎貢山片馬丫口(現在的雲南省怒江州瀘水縣片馬鄉)時,突然遇到強烈的氣流,53號機與其它三架飛機以及地麵失去聯係。

照片說明:幾天後,發現了53號機墜落的位置。

一個星期後,在片馬丫口西麵的一座小山的山窪裏,中航飛機發現了失事的53號飛機,飛機外表沒有受到致命的損傷,顯然飛機是迫降的。機組人員存活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是無論尋找的飛機怎樣低空盤旋,甚至夜間打開照明燈觀察,都無法判定53號飛機駕駛艙是否有人。從此“中航”就把這個丫口叫做“福克斯丫口”,福克斯(Fox)是53號機的美籍機長。

照片說明:第53號飛機機長吉米·福克斯

由於這一地區當時被日軍占領,不可能派出地麵搜索隊。隨即“中航”按照慣例向美國空運總隊做了以下報告,報告全文如下:

11 March 1943   C-53   DINJAN   DEAD:3

CREW: Pilot J. R. Fox

Co-pilot Thom (Chinese)

Radio-Op. Wong (Chinese)

This CNAC aircraft departed Kunming, China enroute to Dinjan India. It crashed in the day time, while flying the passes, under the overcast. Apparently it got in a downdraft and crashed in the jungle 50 feet from the top of a mountain, on the east. It is about 3 miles south of the Hpimaw-Lokou road.

This territory was enemy occupied at the time of the crash. The fate of the crews is non known, all aboard were killed. Wreck is at (25 54-98-41)

中文翻譯如下:

墜落時間:1943年3月11日

機型:C-53第53號

基地:汀江

傷亡情況:3人死亡

機組人員:

機長:吉米·福克斯(J. R. Fox,美國)

副駕駛:譚宣(Thom,中國)(姓名由北京航空聯誼會確認,下同)

報務員:王國梁(Wong,中國)

這架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從中國昆明出發飛往印度汀江機場。飛機在雲層下準備飛越丫口時於當天失事。飛機在下降時墜落在一個山頂東邊的50英尺的叢林中。位於片馬-六庫公路以南3英裏。這裏是日軍占領地區。機組人員命運不知道。估計全部死亡。

墜落地點:東經:98°41”,北緯:25°54”

 

三、第一次尋找

我和漢克斯開始了頻繁的聯係,知道了越來越多有關53號機的情況……

1944年10月21日,中國軍隊收複了雲南片馬地區,“中航”立刻組織搜索隊前往這一地區去尋找一年半以前墜落的53號飛機。隊伍裏有該公司飛行員弗萊茄·漢克斯和另外兩名飛行員是瑞德·赫爾莫斯(Red Holmes)和史蒂夫·庫斯克(Steve Kusak)以及數十名中國士兵民工。(多年後,朋友介紹我認識一位來昆明打拚的美國人,我一看他的名字迭戈·庫斯克(Diego Kusak),馬上問,“你父親是史蒂夫嗎?”他點頭說是。)

搜索隊在片馬的原始森林後,與風雪、野獸、荊棘、缺氧、迷路、缺水和饑餓搏鬥了9天9夜。最後庫斯克得了急性瘧疾,生命垂危,甚至隊伍裏麵還發生了美國隊員稱之為“未遂叛亂”(實際上就是有些民工不願意繼續再找,中途打退堂鼓)等一係列事件後,搜索隊不得不承認尋找失敗(後來得知當時距離53號墜機隻有不到一英裏的距離)。

不久戰爭結束了,回到美國的漢克斯卻並沒有忘記福克斯和53號飛機。失蹤的飛機和戰友總得有人尋找,於是他和福克斯的家人不厭其煩地寫信;製作宣傳53號飛機的T恤衫;製定尋找計劃和鍛煉身體,以便有朝一日到片馬的原始森林來尋找等等。

他說這是他一生“最悲壯”的冒險經驗。我花了很長時間研究他提供的這次尋找的長篇報告中的細節,這對以後的尋找大有益處。

 

四、第二次尋找

漢克斯提供的資料披露:1981年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發回來的地球圖像非常清晰,這引起了53號飛機機長吉姆·福克斯侄女帕米拉·簡愛·史密斯(Pamela Jaye Smith)的注意。她和朋友蒙蒂·海斯·邁克米倫(Monty Hayes McMillan)產生了一個念頭:航天飛機是否可以發現叔叔的飛機?53號飛機的故事和帕米拉的要求感動了美國航天部門,負責研究航天飛機拍攝雷達探測圖像的航天科學家查爾斯·埃拉契(Charles  Elanchi)在“哥倫比亞號”發回來的圖片中,驚喜地發現這架墜落的53號飛機的經緯度座標處有“一片巨大的不明金屬堆”。

照片說明:福克斯侄女帕米拉·簡愛·史密斯在介紹53號飛機。

1984年,帕米拉和邁克米倫踏上征程,他們首先來到泰國清邁市,專門拜訪了在此居住的美國莫爾斯(Morse)兄弟一家。戰爭期間,已故的老莫爾斯是怒江地區的美國傳教士。當時他和兩個兒子負責搜尋墜落的駝峰飛機,埋葬和救護落難飛行人員。然而莫爾斯對53號飛機的情況全然不知,帕米拉隻好向當地美國領事館求助。正當一切工作在積極準備時,泰國和緬甸發生邊界衝突,無奈之下,他們不得不聽從領事館建議,回美國等待莫爾斯兄弟進一步的消息。事後我托人和莫爾斯先生聯係,但是一直沒有得到他的回音。多年以後,我認識了曾經當做來雲南訪問的莫爾斯的雲南一位翻譯,他告訴我,他們收到了我的來信,隻是對我不了解,沒有貿然和我聯係。

 

五、第三次尋找

漢克斯和我商定:首先由我到片馬了解情況,如果當地人對墜機一無所知,說明飛機可能還在。漢克斯先生馬上在美國籌集資金來中國雲南組織尋找。我約著熟悉此地情況的雲南攝影師楊發順一同前往雲南怒江州片馬鄉打探第53號機的情況。

在出發之前,老楊得到消息,就在我們要去的片馬地區最近剛剛發現了一架駝峰墜機。這個消息對我來說似乎難於接受,我感到我有可能失去第一個發現駝峰墜機的快感和光榮,心中不禁一陣酸苦。但是我們依然按照計劃前往片馬。

1997年1月28日,我們在當地公安和政府幫助下,前去不久發現的墜機殘骸現場了解情況。我們在當地人老王的帶領下,在邊境密林高山中艱苦跋涉了數個小時,有時不得不越過國境進入緬甸。

兩個手拿砍刀和原始弓弩的傈僳獵人突然出現在我們的前麵,他們和老王是公安局派來守護墜機的人。在他們身後的厚厚的積雪處,終於看到了那盼望已久的飛機。我隨手把背囊一扔,狂叫著衝了上去。

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我親眼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飛機比我想象的要大了許多,就像是一頭英勇搏鬥而壯烈倒下,並在死後仍保持著當年激烈掙紮的非洲野象。盡管飛機有人為破壞的明顯痕跡,但是機身外形和主要大件仍然還在。

飛機右翼下清清楚楚地印著“中國航空公司”的中文大字,因風化脫落而隨風飄動的布質機翼材料,仿佛還在述說當年的輝煌和歲月的滄桑。

 

照片說明:我們在現場發現的第53號墜機。機翼下“中國航空公司”的字眼清晰可見。

照片說明:守護墜機殘骸的當地人。

照片說明:在中國探險協會的幫助下,漢克斯終於來到53號墜機前,完成了他幾十年前未完成的任務。

左翼引擎外側的部分在迫降被樹木折斷脫落,並插入土壤中被植物根須纏繞,我們無法翻動來觀看機翼下可能印有的飛機編號或其他文字。在這片機翼的上麵,仍能模糊地看到一個藍、白、紅圖案組成的殘破徽號。可以肯定這是二戰早期的美國軍用飛機藍圈白星紅心的徽號。這個徽號是由於塗蓋它的白漆脫落後才暴露出來的。在右翼“中國航空公司”的白漆下,如果仔細觀察,也能發現一個當年中國軍方的“青天白日”的官方標誌和一個藍圈和白色的“中”字(中航徽號)。駕駛艙外側的文字明確注明機型是“C-53”。

左右機翼的起降輪已打開並完好。機身中部變形斷裂。尾翼也受到損傷。飛機部件如大小艙門、氧氣瓶、氧氣口罩、機油鐵桶和其他殘破碎片數百件散落四周。我悄悄地檢了一個無線電話筒和一筒破碎的膠卷藏在身上,準備送給漢克斯和帕米拉。因為這是我們所發現的東西中最具有個人特色的。後來我把這個話筒交給了迭戈·庫斯克,當年他的父親就是來尋找這架飛機而病倒的。

根據當地公安局提供的墜機經緯度坐標(和飛機失事報告位置完全一致:東經:98°41”,北緯:25°54”),以及在墜機現場發現的飛機碎片和文字。最後我們和當地公安局確定:這架不僅前被打獵的緬甸人發現的墜機,就是漢克斯委托我們尋找的中國航空公司第53號飛機。

……

1997年6月,83歲的漢克斯得到中國探險協會和當地軍民的幫助,前往現場,由於沒有守護人帶路,他們在片馬的原始森林中摸爬滾打了5天5夜,遭遇到和1944年9月那次失敗的搜索幾乎一模一樣的困難和處境。終於在6月21日來到了53號飛機前。漢克斯向飛機獻上了一束就地采集的杜鵑花,然後和全體隊員向死難的機組人員以及因為風雪圍困而突發疾病死在墜機旁邊的守護人員民工曲天成鳴槍默哀。

1998年5月7日,怒江人民將“中航”53號飛機搬出了深山。怒江州政府為這架迄今為止在駝峰航線上發現的最完整的墜機建立了“駝峰航線紀念館”,讓人民世世代代永遠記住中國航空公司第53號飛機的機組人員,記住中美航空人員開辟的“駝峰航線”。

由於當時無法確定死亡,美國方麵依照規定隻能宣布福克斯為戰爭失蹤人員,其姓名不列入華盛頓阿林頓國家公墓的烈士牆。中國有關方麵根據實際情況,確認53號飛機機長福克斯、副駕駛譚宣和報務員王國梁為烈士,他們的英名已經鐫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上。

照片說明:53號墜機搬出大山,修複好外形後,在片馬鎮修建了“駝峰航線紀念館”。

 

六、福克斯銅像回到故鄉

2002年10月,我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赴美舉辦“曆史的記憶”大型圖片展,其中“尋找53號飛機”的內容格外醒目。22日,中國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福克斯銅像揭幕儀式在福克斯家鄉美國德克薩斯州老布什圖書館舉行。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主席專門為此題詞:“這是一位在中國抗日戰場英勇獻身的美國飛行員。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他的名字吉米·福克斯。”美國時任總統小布什也提了詞。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在銅像揭幕儀式上說:“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裏,不僅是為了紀念他,也是為了紀念二戰期間在中國犧牲的4000多名中外飛行員。”據報道,當時正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在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先生的陪同下,也專程到此向福克斯的銅像敬送了花圈。

在福克斯的銅像前,我見到了福克斯侄女帕米拉·簡愛·史密斯,並與漢克斯緊緊擁抱……

 

照片說明:在老布什圖書館的福克斯塑像。

照片說明: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的題詞。

(相關信息,參見:https://www.chinanews.com.cn/2002-10-18/26/233484.html)

照片說明:小布什總統的題詞全文如下。(注:字跡不清,難免錯誤和遺漏。辨認翻譯:洛珍)

The White House

  Washington

October 3 2002      

I send greetings to all those gathered for the dedication of a statue honoring the life and legacy of World War II pilot Jim Fox in  Dalhert Texas.

As we face the challenges of a new era, we look to America’s veterans for their examples of courage and sacrifice in defending freedom. The men and women who fought for America during World War II, not only protected our Nation, but helped to shape its character. Their bravery in battle continued to inspire us so we work to secure our homeland and defend freedom around the world.

I commend the “Return to the Hump Committee ” for honoring the memory of Jim Fox and his ultimate sacrifices while attending to …… supplies to China more than 60 years ago. Your efforts remind us of his dedic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to the ideals that make our Nation strong.

Laura joins me in sending our best wishes.

George Bush

2002年10月3日

華盛頓

白宮

我向為紀念生於德克薩斯達爾赫特(Dalhert)的作為二戰飛行員及傳奇的吉米·福克斯塑像落成而聚集在此的各位表達我的敬意。

由於我們正麵對一個新時期的挑戰,我們期待在美國參戰老兵中間尋找為捍衛自由而付出勇氣和犧牲的典範。在二戰中為國作戰的男人們和女人們,不僅保衛了這個國家,也幫助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繼續鼓舞著我們保衛家國、捍衛自由,並傳遍世界。

我讚揚“重返駝峰委員會”,這是為緬懷60 年前吉姆·福克斯及其他……(字跡不清)向中國空運物資時所做出的貢獻及最終犧牲。你們的努力使我們想起了他對美國、中國人民以及使我們國家強大的理想的奉獻。

勞拉(小布什夫人)和我一起向你們致以最美好的祝願。

喬治·布什(George Bush)(簽字)

照片說明:漢克斯(左起3)、迭戈·庫斯克(左起5)、本文作者戈叔亞(右起2)在第53號飛機旁。

 

名詞解釋:駝峰航線

1942年5月,日軍入侵緬甸和中國雲南西部,切斷了滇緬公路。此時中國接受國際上援助中國抗戰物資的通道全部被日軍切斷,情況非常危急。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開辟一條“空中走廊”,代替滇緬公路,繼續為中國運輸抗戰物資。由於這條航線要穿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飛機在群山中飛越穿行,好似“駝峰”,故稱為“駝峰航線”。參加這條航線的飛行單位是美國陸軍空運總隊和中國航空公司。抗戰勝利不久,駝峰空運結束。中美飛行員共為中國提供了70到80多萬噸各種物資,同時將中國部隊接送印度培訓和參加作戰共三萬多人。駝峰空運的物資大大超過其他所有陸路通道運送物資的總和。

圖片說明:駝峰航線。圖片中的紅色直線和“1”為駝峰航線“南線”,由於受到日軍戰鬥機攔截(圖片上的藍色扇形圖“3”),不得不改為“北線(圖片上的紅色弧線“2”)”

照片說明:這是中國航空公司第50號飛機。

照片說明:在駝峰航線上墜落的一架中國航空公司飛機。

照片說明:一架C-46運輸機飛越駝峰航線,從印度的阿薩姆邦機場起飛,在昆明機場降落。

 

【責編:中旗網晶晶,統籌:張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