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漢字簡化開始於那一年?
筆者注:因鄙人才疏學淺,故常常前來探頭探腦,從眾博文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受益匪淺。但是,也發現了一些讓讀者忍俊不禁的疏漏,比如發現故人信件中出現的“對(對),過,結”等字的不可解。比如有些披露的史料行文中所使用的文字卻是在該曆史人物故去以後才出現的事物,那就是“簡化字”。筆者記得在1950年5月,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員會 ,6月又設置了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後稱學部或社科院),因此簡化漢字是分別出現在其後的。
回顧曆史紀事,要尊重嚴謹;從事電腦技術,離不開邏輯。為了自己今後的正確學習借鑒,鄙人將在互聯網上查找到的相關資料轉載,以供網友和老師們參考查找。
~~~~~~~~~~~~~~~~~~~~
《漢字簡化方案》,是19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的規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因為後來又出現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所以這次改革方案又稱為第一次漢字簡化方案。其之後由1986年的《簡化字總表》取代。
漢字簡化的曆史沿革
-
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編擬《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第一次稿,確定了“述而不作”的編選原則。
《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第三表〈漢字偏旁手寫簡化表草案〉
-
1955年1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公布《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草案共分三表,分別為〈798個漢字簡化表〉、〈擬廢除的400個異體字表〉、〈漢字偏旁手寫簡化表〉。第二表後來分拆成《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第三表包括了後來大部分“草書楷化”偏旁,原本設計隻在手寫時使用,不用於印刷。
-
1955年10月,《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經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會議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根據討論的結果作了修改,共修改19個簡化字,及取消一個簡化偏旁,修改後的修正草案經國務院漢字簡化方案申請委員會審定。
-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頁麵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1956年1月31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國務院的《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漢字簡化方案》。1956年2月1日起方案第一表在全國推行。同年6月1日推行第二批簡化字。
-
1958年5月15日推行第三批簡化字,次年7月15日推行第四批簡化字及簡化偏旁。
-
1964年5月,文改會修訂《漢字簡化方案》後,發表《簡化字總表》,並推行了方案中餘下的28個簡化字。
-
第一批簡化字(有星號者為繼續試行的偏旁類推字)
罷(罷)、卜(蔔)、備(備)、寶(寳)、報(報)、辦(辦)、板(闆)、幫(幫)、別(彆)、標(標)、表(錶)、邊(邊)、*變(變)、賓(賓)、補(補)、辟(闢)、樸(樸)、撲(撲)、麽(麽)、邁(邁)、黴(黴)、*蠻(蠻)、蒙(矇濛懞)、彌(彌瀰)、蔑(衊)、廟(廟)、麵(麵)、範(範)、奮(奮)、豐(豐)、婦(婦)、複(復複覆)、達(逹)、鬥(鬥)、擔(擔)、膽(膽)、當(當噹)、*檔(檔)、黨(黨)、燈(燈)、敵(敵)、澱(澱)、點(點)、電(電)、墊(墊)、獨(獨)、奪(奪)、對(對)、斷(斷)、冬(鼕)、東(東)、*凍(凍)、*棟(棟)、動(動)、態(態)、台(臺檯颱)、頭(頭)、體(體)、鉄(鐵)、條(條)、聽(聽)、團(團糰)、難(難)、擬(擬)、樂(樂)、類(類)、累(纍)、*勞(勞)、*癆(癆)、*樓(樓)、裏(裏)、禮(禮)、麗(麗)、厲(厲)、勵(勵)、離(離)、了(瞭)、劉(劉)、簾(簾)、聯(聯)、*戀(戀)、糧(糧)、靈(靈)、羅(羅囉)、亂(亂)、*屢(屢)、個(個)、蓋(蓋)、幹(乾幹)、趕(趕)、穀(穀)、刮(颳)、過(過)、歸(歸)、關(關)、覌(觀)、鞏(鞏)、克(剋)、開(開)、墾(墾)、懇(懇)、困(睏)、號(號)、後(後)、護(護)、畫(畫)、劃(劃)、夥(夥)、懷(懷)、壞(壞)、會(會)、歡(歡)、環(環)、還(還)、幾(幾)、*機(機)、擊(擊)、際(際)、*劑(劑)、*濟(濟)、*擠(擠)、家(傢)、價(價)、借(藉)、舊(舊)、艱(艱)、薦(薦)、*堅(堅)、殲(殲)、盡(盡儘)、薑(薑)、舉(舉)、劇(劇)、據(據)、*覚(覺)、卷(捲)、齊(齊)、氣(氣)、竊(竊)、喬(喬)、*僑(僑)、*橋(橋)、秋(鞦)、千(韆)、遷(遷)、區(區)、*趨(趨)、確(確)、權(權)、勸(勸)、犧(犧)、係(係繫)、協(協)、獻(獻)、鹹(鹹)、釁(釁)、向(嚮)、響(響)、興(興)、*學(學)、選(選)、旋(鏇)、隻(祗隻)、*幟(幟)、*職(職)、致(緻)、製(製)、執(執)、這(這)、折(摺)、戰(戰)、征(徵)、症(癥)、証(證)、朱(硃)、築(築)、準(準)、莊(莊)、種(種)、眾(衆)、遲(遲)、醜(醜)、*籌(籌)、*陳(陳)、嚐(嘗)、償(償)、廠(廠)、稱(稱)、懲(懲)、處(處)、觸(觸)、出(齣)、衝(衝)、蟲(蟲)、濕(濕)、時(時)、實(實)、勢(勢)、師(師)、舍(捨)、曬(曬)、壽(壽)、沈(瀋)、傷(傷)、聲(聲)、*數(數)、帥(帥)、雙(雙)、熱(熱)、*榮(榮)、灶(竈)、總(總)、辭(辭)、才(纔)、參(參)、慘(慘)、蠶(蠶)、從(從)、聰(聰)、灑(灑)、掃(掃)、喪(喪)、蘇(蘇囌)、雖(雖)、隨(隨)、孫(孫)、鬆(鬆)、愛(愛)、礙(礙)、*歐(歐)、爾(爾)、醫(醫)、義(義)、*儀(儀)、壓(壓)、葉(葉)、優(優)、猶(猶)、郵(郵)、養(養)、癢(癢)、樣(樣)、蠅(蠅)、應(應)、*營(營)、務(務)、襪(襪)、為(爲)、偽(僞)、萬(萬)、*彎(彎)、餘(餘)、禦(禦)、籲(籲)、鬱(鬰)、與(與)、遠(遠)、雲(雲)、運(運)、擁(擁)垻(壩)、迭(疊)、瘧(瘧)、合(閤)、鹼(鹼)、象(像)、纏(纏)、?金樂(鑠)、澀(澀)、願(願)、仆(僕)、塗(塗)、礫(礫)、胡(鬍)、?(縴纖)、須(鬚)、懺(懺)、髒(臟髒)、肮(骯)、風(風)、橢(橢)、籬(籬)、回(迴)、曲(麯)、囑(囑)、屬(屬)、燦(燦)、淵(淵)
第二批簡化字
擺(擺襬)、筆(筆)、蘋(蘋)、買(買)、賣(賣)、麥(麥)、滅(滅)、畝(畝)、飛(飛)、礬(礬)、糞(糞)、導(導)、鄧(鄧)、隊(隊)、噸(噸)、廳(廳)、寧(寧)、農(農)、來(來)、曆(曆歷)、隸(隸)、療(療)、遼(遼)、臨(臨)、齡(齡)、錄(錄)、陸(陸)、龍(龍)、慮(慮)、國(國)、龜(龜)、廣(廣)、誇(誇)、擴(擴)、虧(虧)、礦(礦)、漢(漢)、華(華)、獲(獲穫)、積(積)、階(階)、節(節)、監(監)、繭(繭)、緊(緊)、僅(僅)、進(進)、驚(驚)、競(競)、懼(懼)、殼(殼)、竅(竅)、簽(簽籤)、親(親)、慶(慶)、窮(窮)、戲(戲)、嚇(嚇)、寫(寫)、脅(脅)、顯(顯)、憲(憲)、縣(縣)、懸(懸)、鄉(鄉)、尋(尋)、趙(趙)、鄭(鄭)、齒(齒)、產(產)、礎(礎)、適(適)、殺(殺)、獸(獸)、審(審)、勝(勝)、術(術)、樹(樹)、擾(擾)、雜(雜)、竄(竄)、肅(肅)、歲(歲)、藝(藝)、億(億)、憶(憶)、爺(爺)、豔(艷)、嚴(嚴)、隱(隱)、穩(穩)、譽(譽)、園(園)、傭(傭)、踴(踴)
第三批簡化字
盤(盤)、夢(夢)、墳(墳)、麩(麩)、帶(帶)、攤(攤)、灘(灘)、癱(癱)、謄(謄)、惱(惱)、腦(腦)、臘(臘)、蘭(蘭)、攔(攔)、欄(欄)、爛(爛)、獵(獵)、瀏(瀏)、憐(憐)、鄰(鄰)、兩(兩)、倆(倆)、嶺(嶺)、虜(虜)、鹵(鹵滷)、濾(濾)、溝(溝)、構(構)、壺(壺)、滬(滬)、穢(穢)、夾(夾)、膠(膠)、將(將)、獎(奬)、漿(漿)、槳(槳)、醬(醬)、牽(牽)、寢(寢)、薔(薔)、牆(牆)、蝦(蝦)、瀉(瀉)、遜(遜)、滯(滯)、齋(齋)、氈(氈)、燭(燭)、壯(壯)、裝(裝)、妝(妝)、狀(狀)、瘡(瘡)、滲(滲)、棗(棗)、叢(叢)、嗇(嗇)、傘(傘)、惡(惡噁)、襖(襖)、鹽(鹽)、窪(窪)、嶼(嶼)、鑿(鑿)、業(業)、陰(陰)、陽(陽)、無(無)、躍(躍)
第四批簡化字
幣(幣)、畢(畢)、斃(斃)、憑(憑)、發(發髮)、鳳(鳳)、膚(膚)、單(單)、糴(糴)、遞(遞)、墮(墮)、壇(壇罎)、歎(嘆)、糶(糶)、圖(圖)、?金聶(鑷)、釀(釀)、蠟(蠟)、婁(婁)、壘(壘)、煉(煉)、?糸????(練)、?車兩(輛)、盧(盧)、廬(廬)、瀘(瀘)、蘆(蘆)、爐(爐)、驢(驢)、購(購)、頋(顧)、櫃(櫃)、塊(塊)、匯(匯彙)、????(轟)、飢(饑)、鳮(鷄)、極(極)、継(繼)、癤(癤)、潔(潔)、?(艦)、鑒(鑒)、揀(揀)、燼(燼)、????(講)、啟(啟)、豈(豈)、槍(槍)、瓊(瓊)、習(習)、褻(褻)、貭(質)、晝(晝)、專(專)、濁(濁)、樁(樁)、鈡(鐘鍾)、腫(腫)、徹(徹)、攙(攙)、?言????(讒)、????(饞)、塵(塵)、襯(襯)、長(長)、芻(芻)、攝(攝)、?(繩)、聖(聖)、書(書)、?言人(認)、?言上(讓)、賍(贓)、鉆(鑽)、????(縱)、倉(倉)、層(層)、兒(兒)、亞(亞)、啞(啞)、堯(堯)、鈅(鑰)、葯(藥)、憂(憂)、厭(厭)、霧(霧)、韋(韋)、衛(衛)、網(網)、醞(醞)、癰(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