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的主要譯者董樂山,57年被打成右派後仍繼續在新華社工作。
他參編部不能繼續幹了,大概是在社裏的資料室打雜之類。那時他與夫人住北京新華社總社西門外的家屬院,而家父那時也在新華社工作,同住一個院子近十年。董與夫人當時住我家對麵,記得僅他倆人住一間平房,沒見過他們家的公子。董與夫人都是極為和善之人,對院子裏孩子們非常友好,我那些年常跑去他家串門。文革開始,一天晚上,新華社的造反派來董家抄家,折騰了好幾個小時才完。抄家期間院子裏的大人們基本上不出來圍觀,但孩子們有不少聚在院子裏看抄家。之後董在院子裏也處境不妙。當時家屬院裏住的大部分是同在新華社工作的編輯記者們,知識分子的斯文表麵上還是要維持的,不會在院子裏當麵給董家難堪。但有一位支部書記還是給董起了一個汙辱性極強的外號,教給院子裏的孩子們見到董就追在他後麵叫外號,小孩子們有的不懂事,有的覺得對右派就應如此對待,總之董進出院子多有不便,董與夫人之後基本上回家後就足不出戶了,董家後來第一批被全家下放去幹校了。幾年後我們全家有次去陶然亭公園,偶然遇到董與夫人,我父母與他們聊了很久,我幾乎認不出來他們了,外表變化很大。之後聽父母說董在幹校幹了幾年,之後受了傷,才又回北京社裏,當時住在新華社皇亭子的宿舍院。董後來也離開了新華社這個是非之地。文革期間沒有什麽好書讀,但新華社資料室有對員工可借閱的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70年代家父有機會借回家,我讀後才知道當年住同院的董樂山是翻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