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年夏天我在大雜院住了兩個月,準確說不算胡同
我陪姥姥去北京看她哥哥。他哥哥那時從下放的地方回到北京沒兩年。舅老爺是山東農村出去當兵的,傅作義部隊裏的師級軍官。在亮果廠北京電視機廠後麵的胡同裏有一套四合院。但是文革的時候舅老爺被下放,他原來的兩個老婆一個回了江西老家,一個跟隨兒子去了淄博。四合院也被人占了變成大雜院。
那個時候舅老爺回到北京,就開始上訪,但是八五年我們去看他的時候,房子沒要回來。政府給他落實了一些政策。安排了一個東城區政協委員,然後在景山東門正對麵的景山東街八號臨時安排了一間八平米的小屋。
我去看他時我們三個人就擠在那個小屋裏一夏天。那個雜院裏的鄰裏關係比較複雜,就像樓主說的,在那種居住環境裏很難有好心情。有時就看到鄰居吵架。做飯是門口的蜂窩煤爐,水是院裏公用的水池子。廁所就到景山東門邊上那個大公用廁所。買菜,早上景山東街就是個臨時的菜市場,連馬車都有。嗬嗬,那條街上不遠就是聶榮臻的家,再過去一點就是鄧小平的住所。但是早上鬧哄哄的,八點才收攤,然後就變成一條安靜的街道。
每天早上去沙灘後街那吃早點,一般是油餅和豆漿。完了就去景山裏玩。那時北京挺大方的,我一個外地孩子,辦了一張景山公園的月票才五毛錢。天天去裏麵瞎轉,少年宮也在那。不出去不行啊,院子裏的小屋呆著太憋屈了。
不過那個地點真是方便,去哪都不遠。走路就到,後海,天安門,那時我真能跑,也不坐車,都是走路去。
14年我去過一次那裏,已經變成高大上的朱漆大門的豪宅了,不知道裏麵是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