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被八路軍擊斃的最高將領阿部規秀究竟是那個部隊?從戰鬥結束就爭議不斷至今

來源: 2023-02-01 14:21:2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擊斃阿部規秀與我的老部隊所在師有關,我們坦克42團前身,是1軍2師207自行火炮團,1968年從1軍2師調出,組建成坦克11師42團,而我們師的坦克41、42、43團,曾經分別是1軍1師、2師、7師的206、207、212自行火炮團,也就是說坦克11師的一半部隊曾經是原1軍的,並且在1軍這個序列超過20年,再追溯久遠屬於八路軍120師序列有40年。而2師參加過黃土嶺戰鬥,當時是120師特務團,為爭是那個部隊擊斃阿部規秀,從戰鬥結束到今天一直都沒有定論,回憶錄也是各說各話。文學城藏龍臥虎,歡迎各位網友參與,如果有更為準確的史料不妨拿出,以解決這一曆史難題。

 

 

以下為摘錄:


  摘錄原2師戰友網

     1939年10月底,獲悉日軍1500餘人,將分三路進攻晉察冀軍區,時正值晉察冀軍區成立兩周年慶祝,聶榮臻司令、彭真政委和受邀到阜平參加慶祝活動的120師師長賀龍、政委關向應一致同意打一仗。


        聶榮臻司令當即命令其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不要參加慶祝活動了,回去組織部隊作戰。11月3日晉察冀軍區部隊主力,在雁宿崖附近誘殲日軍三路中的一路,斃傷敵500餘人,繳獲各種炮6門、輕重機槍13挺、步槍210餘支、騾馬300餘匹、無線收發報機2部。這次戰鬥獨一旅參加了,是715團一部兵力,擔任的是次要方向牽製任務。


        接著是黃土嶺戰鬥。日軍雁宿崖戰鬥失利後,獨立混成第2旅阿部規秀旅團長(中將)惱羞成怒,親自帶隊討伐,結果被誘進了黃土嶺西北山穀,八路軍五個團將其圍困,北麵阻其前進的是1團(一分區部隊,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堵其退路的120師特務團(團長楊嘉瑞,政委範忠祥),占領了黃土嶺及其東北高地;特務團右翼是2團(三分區部隊,團長唐子安,政委黃文明);左翼是3團(一分區部隊,團長紀亭榭,政委袁升平,副團長邱蔚);還有25團兩個營(團長宋學飛,政委張如三)。


        此時,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回去了,黃土嶺戰鬥由1團團長陳正湘負責協調指揮。


        1939年11月7日上午1團方向首先打響,阿部規秀指揮所隨即進入上莊子村,下午日軍開始突圍,特務團、2、3團方向同時打響,有效阻擊了日軍突圍行動。此時,25團兩個營因有任務東撤回易縣;7日下午和8日上午兩次圍殲戰鬥缺乏統一協調,均未達成目的,下午敵援軍趕到,各團相繼撤出戰鬥,以上是正史。另據陳正湘回憶錄:7日夜,2團、3團擅自撤離了陣地,到8日上午隻有1團和特務團陣地上還有槍聲……


        7日下午,阿部規秀在上莊子村一農戶院中被迫擊炮彈擊成重傷,3小時後不治身亡。當時八路軍參戰部隊均不知曉,是戰後從敵人報紙上得知的。據陳正湘回憶錄,他發現上莊子村一個院子內有日軍指揮員活動,命令迫擊炮連(一分區配屬給1團的迫擊炮連,2團、3團、25團均無配屬炮兵,特務團裝備有迫擊炮)射擊過;特務團部隊認為:是特務團擊斃了阿部規秀,理由是隻有特務團陣地上迫擊炮,能夠得到上莊子村……卻成了晉察冀部隊功勞,這不公道……但這種情緒被賀龍壓了下去。賀龍說:“阿部規秀不管是誰打死的,總是我們八路軍打死的,這是八路軍的整體榮譽,不是哪支部隊的榮譽。不要再講了,要講就講戰鬥的意義,講侵略者的必然下場……“



        附:1939年12月6日,賀龍、關向應、周士第向朱德、彭德懷、左權關於黃土嶺戰鬥的報告:


        “一、敵阿部中將率步、炮兵1300餘人,11月5日由淶源出發,7日占黃土嶺。特務團配合軍區1、2、3團消滅該敵,於6日下午由南北大悲強行軍趕到黃土嶺,歸軍區3團首長指揮。二、7日晨,敵向上莊子方向前進,被一團阻擊。2團在黃土嶺東北、3團在黃土嶺東南,特務團占領黃土嶺及其東北高地。下午1時,敵人向3團進攻,特務團從側麵攻擊,敵遂潰下來。下午3時,敵人連續向黃土嶺特務團2營衝鋒數次,均被擊退。特務團3營從在側突擊,進到敵人炮兵陣地。敵被我四麵包圍。黃昏後,各團總攻擊,因配合不夠,未能奏效。敵集中主力向黃土嶺進攻,企圖突圍,又被我2營打退,敵遂集結兵力緊守,成對峙狀態。8日晨各團又總攻擊。敵向北突擊,將2團陣地突破,特務團1營從敵側猛擊,將敵截為兩段。當時,捉得漢奸1名,民夫數十。民夫說,大官兩名,被我擊斃,官兵均痛哭,將大炮兩門、步機槍三四百支埋藏土中,軍用品、死屍燒毀很多。此時淶源方麵增援之敵已占領北麵有利地形,並向我進攻。各部配合不好,不能解決戰鬥,黃昏後,各團遂退出戰鬥。三,此役,特務團繳獲槍支70餘。敵人傷亡六七百,阿部中將斃命。四,我傷亡40餘人。”

 

作者:許法

說說阿部規秀的死
 

許法

 

2011年6月底的一天,局裏李蘇副局長、胡萍、郭合友等同誌來看望我,說起赴五台山參觀遊覽,歸途路過淶源縣黃土嶺,想起那時被稱為“名將之花”的日軍阿部規秀被擊斃的事件。大家討論來討論去,還是說不清。現根據日本檔案資料和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資料再說說那時的情況。

據日本檔案資料記載:

1939年11月7日,在河北省淶源縣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楊成武部擊斃日軍華北派遣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內蒙古師範大學曾翻譯成中文。該報告是由駐蒙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於昭和十四年(1939年)11月18日寫給陸軍大臣畑俊六殿,報告說:

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昭和十四年六月一日步兵第一旅團長受命為獨立混成旅第二旅團長(當時為少將)。赴任張家口後,轉戰錫林郭勒、察哈爾兩盟以及察南和晉北部分地區。無私奉公,東奔西走,席不暇暖,功績卓絕。

昭和十四年十月二日升任陸軍中將後,益發勵精圖治。十月二十六日從張家口出發,首先對靈丘南方山地猛烈攻擊,取得赫赫戰果。從十一月三日開始,企圖徹底消滅盤踞在淶源南方地區的共產軍獨立第一師、第四師以及其軍事政治諸機關。

……在掃蕩走馬驛鎮附近時,派往雁宿崖時與優勢共(敵)軍遭遇,下了各部隊自選道路集中合擊的命令。……部隊長始終身先士卒。五日夜抵達了張家墳,六日掃蕩敵團本部司各莊,隨後進攻敵黃土嶺附近重要根據地。七日,在河北省易縣上莊子行進時,部隊長為下達命令,到達一千米的獨立家屋時,突然敵迫擊炮彈在數步之間落下、炸裂,部隊長腹部及兩腿的十幾處負致命重傷……終於在負傷後僅三小時,即七日午後九時五十分,最終戰死。

抗日戰爭時期,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帶領的武裝部隊,裝備的武器都比較差。但是,為什麽晉察冀的八路軍部隊能擊潰日本軍隊,“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竟死在八路軍的迫擊炮之下呢?

抗戰將士的鮮血沒有白流,每個故事聽起來都很偶然,但是誰又能知道,這裏麵有沒有冥冥之中的必然呢。

1939年11月,年近18歲的八路軍戰士小炮手李二喜竟一發炮彈致阿部規秀於死地。

11月7日,阿部規秀率領部隊來到河北省淶源縣的黃土嶺村時,八路軍占據了有利地形,黃土嶺雁宿崖三麵環山,中間是一條溝,這裏的地形酷似一天然的“口袋”,再用火力封鎖入口,日軍就插翅難逃了。

在黃土嶺一帶,阿部規秀部隊與八路軍遭遇,展開激戰。李二喜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團的戰士、小炮手。他們發現遠處山包上有一處獨立小屋,小院裏有不少日本軍官出出進進,判定是一處指揮所,團長遂命令李二喜以迫擊炮進行射擊。李二喜手起彈落,連發兩彈,不偏不倚,正中小院。他還不知道,他已經在戰爭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筆。後來他才知道這直接導致了阿部規秀的死亡。在日軍侵華戰爭中,日軍是侵略性的,日軍與中國人的死亡人數約為1:5,即日本死亡1人,要搭上5個中國人的性命,也有人說不止此數。抗戰中被擊斃的日本高級將領有少將24名,中將17名,大將3名。

六十多年過去了,戰爭的硝煙雖然已經散去,但中國軍人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跡仍值得所有中國人深深銘記!

 

回憶擊斃阿部規秀經過

 

 

2013年09月18日10:27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回憶擊斃阿部規秀經過

 

抗日戰爭前期,日軍駐張家口“蒙疆駐屯軍”司令兼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被我晉察冀軍區1分區部隊擊斃在太行山黃土嶺。阿部規秀先是被迫擊炮擊傷,後被第1團3營10連二班戰士宋岱擊斃。我當時是這個連隊的指導員,這場戰鬥打得十分慘烈。

1939年11月3日,進犯我晉察冀邊區的一股日軍被我軍殲滅在雁宿崖。阿部規秀為挽回損兵折將的麵子,調集1500名日軍和大批偽軍,於4日開始對我進行報複。第三天日軍行至淶源縣東南黃土嶺一帶。黃土嶺是太行山北部群山中一個柵口,四周是深溝大穀和一條不太寬的幹河灘。阿部規秀便在那裏安營紮寨,準備次日與我軍主力決戰。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我軍主力已將其包圍。

11月7日下午3時左右,我1、2、3團和25團從三個方向同時襲擊日軍。我們三營10連從左側翼向黃土嶺攻擊。在我軍強大攻勢下,日軍被壓製在一條長約1公裏、寬僅數百米的溝裏。我連從半山坳向敵發起攻擊,給敵人以重創。同時我連也遭到日軍瘋狂阻擊,傷亡不斷增加,攻擊受阻。這時在我陣地前方一個名叫教場的小村子左側獨立院落的平場上,出現一群穿著大衣的日軍軍官,用望遠鏡窺測我軍陣地。突然,隨著“哐、哐”幾聲迫擊炮彈爆炸聲,那群日軍立刻倒了一片,剩餘的人像無頭蒼蠅亂作一團。我連和其他連隊借機衝上去,消滅殘敵。當我連二班戰士宋岱端著槍衝進一間屋裏時,看到一個下肢受重傷的50多歲的日本軍官。宋岱用日語喝道:“繳槍不殺,舉起手來!”這個日本軍官死不投降。宋岱又用日語勸降:“八路軍優待俘虜。”而這個日本軍官卻破口大罵,企圖頑抗。這時,敵援兵上來了,戰友們喊宋岱快撤。宋岱此時顧不上許多,一槍結束了他的性命,撤回到山上。

黃土嶺戰鬥結束後,我們才知道宋岱打死了阿部規秀。可小宋不僅沒有得到上級嘉獎,還受到嚴厲批評。小宋很不服氣地說:“我又不知道他是阿部規秀。叫他投降,他不投降……”我連在這次戰鬥中,有40多名戰友犧牲,宋岱所在的二班隻他一人幸存。

(劉 欣、李啟山整理)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31
  • +1
    196
  •  
  •  
  •  

檔案春秋︱阿部規秀之死詳探

楊曉哲
2020-01-05 11:29
私家曆史 >
字號

1939年,有個叫阿部規秀的侵華日軍中將,在河北淶源黃土嶺命喪黃泉,成為抗戰中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軍官。黃土嶺是晉察冀軍區轄區,參戰的八路軍是晉察冀一、三分區和120師特務團。起初八路軍不知道打死了日軍中將,對擊斃阿部的時間地點,都是日本媒體報道後推測而來。而個人回憶有時前後不一,有時彼此不同,給曆史蒙上了一層紗。

實際上日軍對阿部之死有詳細記錄,我軍也有相關記載。本文通過雙方史料比對,披露鮮為人知的細節,力求完整還原曆史,向英勇的八路軍致敬。

時鍾撥回80年前。1939年11月初,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按照所謂“第三期治安肅正計劃”,對河北淶源南部的中共軍隊進行“討伐”。11月3日,辻村討伐隊(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第一大隊大部)在雁宿崖遭八路軍重創,阿部規秀旅團長親率援兵前來報複。

6日黃昏,日軍到達黃土嶺就地宿營,阿部下達了7日沿“黃土嶺—上莊子—寨坨—喬家河河道”,由西向東“追擊”八路軍的命令。擔任前衛是辻村討伐隊,旅團司令部緊隨其後。為加強兵力,阿部將獨立步兵第三大隊3中隊138人劃歸辻村指揮。(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命令》,11月6日21時30分黃土嶺)

 

八路軍120師特務團黃土嶺戰鬥詳報

 

黃土嶺位於淶源、易縣交界處淶源一側,東邊緊鄰的上莊子歸易縣。我軍所稱黃土嶺戰鬥,日軍則稱上莊子附近戰鬥,說的是一回事。

7日早上9時,辻村從黃土嶺出發。“10時稍過”,該部東行至教場村、上莊子一線,發現“上莊子東北側高地並東側高地”已被八路軍占領。

占領上莊子東側高地的是晉察冀一分區1團,同時3團和2團(屬三分區)進入了河道南、北“各山頂棱線”,120師特務團在西邊黃土嶺封閉了日軍退路。

阿部判斷:“敵以一部引誘我方,而主力向黃土嶺附近集結,企圖從我旅團背後進行攻擊。”(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華北治安戰》)於是,阿部於“11時”下達了“反轉前進命令”,命令部隊12時開始從“上莊子出發”,經黃土嶺向西突圍。(日軍《上莊子附近戰鬥詳報》)

 

日軍《上莊子附近戰鬥詳報》

 

正當日軍準備回撤時,八路軍發起了進攻:“7日正午,各隊開始行動時,潛伏於各山頂之敵,突然轉入反攻,將旅團完全包圍,各處展開了激戰。”(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華北治安戰》)

困獸猶鬥。日軍向黃土嶺猛攻,企圖打開缺口衝出包圍,但遭到“黃土嶺方向敵軍頑強抵抗”。“敵迫擊炮彈在附近落下,敵第一線也用手榴彈展開了戰鬥”。(日軍《上莊子附近戰鬥詳報》)

特務團政委範忠祥回憶:“下午1時,敵集中兵力向黃土嶺以東高地我特務團二營陣地反複衝擊,企圖奪路突圍。二營依托高地的有利地形,在團迫擊炮和機槍連火力支援下,與敵激戰約兩個小時,連續打退了敵人的五次進攻,始終將敵人壓在教場溝內,迫使敵人停止進攻。”(《範忠祥將軍征程集》)

 

《上莊子附近戰鬥詳報》附圖二,記錄了八路軍炮兵陣地的位置

 

1團團長陳正湘回憶:“7日中午,敵集中近300人的突擊隊,妄圖在地麵和空中火力掩護下奪回黃土嶺,打開突破口。但敵未得逞。”“下午……教場西麵之敵則利用兩側山頭及村沿的幾處獨立院落的圍牆屋角,構成西向黃土嶺的攔阻封鎖火力,並再次組織約300人的突擊隊,向黃土嶺進攻,企圖打開逃竄的道路。”

“我特務團控製黃土嶺後,對敵人的突圍已有充分準備。當敵人進到特務團各種輕武器有效射程之內時,該團突然向敵猛烈掃射,並以一部從敵左側實施反衝擊。”(《光輝的足跡——華夏名將陳正湘》)

戰鬥膠著之際,阿部規秀在上莊子以南約1000米處被八路軍迫擊炮炸翻,3小時後不治身亡。

八路軍炮陣地在哪兒?翻看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三岔口、黃土嶺戰鬥詳報》,裏麵沒有作戰地圖,也沒有炮陣地的文字描述。好在有陳正湘日記。據《陳正湘將軍陣中日記》,一分區迫擊炮在上莊子東北的803高地:“我一團指揮所及迫擊炮連、三營從7日10時前進占803陣地(老鄉叫它白臉坡),直到8日16時許。”

 

1939年,黃土嶺戰鬥中,我軍炮兵陣地(120師攝影科長蔡國銘攝影)

 

特務團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特務團也有炮。據《陸軍第一集團軍軍史》記載,接到命令後“(120)師特務團攜帶迫擊炮三門迅速開赴黃土嶺”,“82迫擊炮陣地位於3號高地東北約100米處。”

這本《軍史》和《烽火歲月——戰爭年代的步兵第二師》記載,3號高地是二營陣地。另從範忠祥回憶及特務團《黃土嶺戰鬥詳報》“以第二營全部配備於黃土嶺以東”來看,迫擊炮陣地在黃土嶺以東。

和一分區相同的是,特務團戰報也沒標出炮兵陣地具體位置。但是日軍戰報標注了八路軍兩處陣地“有迫擊炮”,一北一南,分別與一團和特務團的陣地大體相符,可供參考。

日軍戰報在“當麵敵軍編成裝備概要”一項寫道,八路軍獨立第一師(即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炮兵連有“迫擊炮3,平射炮3,山炮1”,第120師教導團有“重輕迫擊炮20”。“教導團”顯然是特務團之誤。120師教導團並未參戰,而特務團是黃土嶺戰鬥前不久由120師獨立第1支隊和師特務營編成,日軍明顯弄混了番號。

有張黃土嶺戰鬥八路軍炮兵照片廣為流傳,而且普遍認為這是晉察冀的炮兵。事實上,這張照片拍的是120師炮兵,照片出自120師攝影科長蔡國銘之手,膠片底版現存國家博物館。

上世紀50年代,蔡國銘把自己拍攝的一千多張記錄120師戰鬥生活的照片及底片,加注說明後捐贈給中國革命博物館,黃土嶺這張就在其中。2003年2月,中國革命博物館與中國曆史博物館合並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這張著名照片成了國家博物館藏品。

阿部在何處被炸?目前唯一能見到的我軍原始記錄,是陳正湘日記。據《陳正湘將軍陣中日記》,7日這天一共有兩次炮擊:“迫擊炮連在803陣地,我令該連四門炮第一次是打教場的獨立家屋以南中間小山頭,我發現敵幾個挎戰刀的軍官用望遠鏡向我們觀察;午後四五點鍾又打了幾炮。”

第一次炮擊目標的小山頭,距獨立家屋約150米。午後四五點的第二次炮擊,目標是哪呢?山溝。陳正湘回憶:“接著,我又令炮連向獨立小院北邊的山溝裏打了幾發炮彈,以轟擊在死角下隱蔽的敵人。”

“阿部規秀,日寇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官兼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此次戰鬥最高指揮官,這個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惡貫滿盈的敵酋,終於葬身在黃土嶺山穀,受到了應得的懲罰。”(《光輝的足跡——華夏名將陳正湘》)

 

2009年11月7日,白臉坡(803高地)俯瞰獨立家屋以南的山頭

 

著名作家魏巍時任1團1營教育幹事,親眼目睹了炮擊。他在《黃土嶺戰鬥日記》寫道:

“大家正在為我們的迫擊炮手叫好,看見上莊子附近的一座獨立家屋走出幾個人來,在那裏指指劃劃,很像是一群指揮官的樣子。一個同誌說:“我們的迫擊炮,要是能朝那裏楔它幾炮才好呢!”說話之間,有幾發炮彈就接二連三地在那裏爆炸了。濃煙過後,倒下了好幾具屍體,其餘的都跑到房子裏去了。”

陳正湘和魏巍日記寫的這“幾發炮彈”,大約不超過四發。

楊成武時任一分區司令員,他在1957年回憶:“把他們壓縮在上莊子附近的山溝裏”“炮兵營長楊九秤立即命令炮群向溝裏集火射擊。隻震得群山抖動,轟得溝底的敵人鬼哭狼號。阿部規秀中將這朵‘名將之花’就在我們神勇的迫擊炮兵的排炮下‘花落瓣碎了’。”

從這些文字看出,八路軍曾認為阿部規秀在山溝裏,被第二波的幾發炮彈炸死。

後來,各種回憶陸續把“山溝”改為“山頭”“平壩”“山坡”,即一分區第一波炮擊目標。陳正湘日記中,那個目標有“幾個挎戰刀的軍官用望遠鏡向我們觀察”。

1985年楊成武在署名文章裏,把“山溝”改成了“一座獨立院落的平壩前”。

曾擔任一分區政委的羅元發回憶:“我們從望遠鏡中觀察到在校場山莊河溝南岸的平壩子一個山頭上站著一群鬼子,其中有幾個穿著黃呢子大衣,也在拿著望遠鏡觀察我軍。陳正湘同誌立即命令迫擊炮連瞄準目標連發幾發炮彈。那些鬼子指揮官自恃武士道精神未動,仍站在那裏。這時一顆炮彈正落在鬼子軍官中間,阿部規秀被騰起的硝煙吞噬了。”(《羅元發回憶錄》)

1995年,魏巍再訪黃土嶺後寫了一篇短文《漫憶黃土嶺之戰》,改口說阿部“葬送在僅有一兩戶人家的山坡上了。”

山溝也好,山頭也罷,都是一分區打擊目標,隻是開炮時間不同。無論阿部在山溝還是山頭,都躲不開。官方編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二卷抗日戰爭時期》(軍事科學出版社)、《八路軍綜述大事記》(解放軍出版社)、《晉察冀軍區抗日戰爭史》(軍事科學出版社)等權威出版物,統一了說法:阿部規秀在獨立房屋“附近”被擊斃,避開了山溝山頭的分歧。

日軍怎麽說?阿部何時何地被炸,日本人最清楚。

據《華北治安戰》記載:7日“16時過後,旅團長進至堤討伐隊後方,聽取了大隊長的情況報告後,將指揮所遷至附近的一家獨院中,立即召集各隊接受命令。在準備下達整理戰線的命令時,突然飛來迫擊炮彈,於裏院爆炸,旅團長當即死亡,旅團參謀等盡皆負傷。”

《華北治安戰》是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編寫的一本作戰史,內容主要取自當年侵華日軍的命令、文件、作戰文書等檔案資料,有較強參考價值。中文翻譯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於1982年出版。

阿部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當時隸屬駐蒙軍,駐蒙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在日記中對阿部之死有多處記載。岡部在11月17日寫道:

“去醫院探望混成旅團參謀石川大佐,其被迫擊炮彈炸傷之兩腿經治療後恢複良好,談旅團長戰死情況如下:黃昏,為調整戰線,旅團長將接受命令之軍官召集於第一線後方低處之小村(上莊子?)。在一家內院準備下達命令時,迫擊炮彈飛來爆炸。”(《岡部直三郎大將日記》)

日記中的“石川大佐”,當時與阿部一起被炸,僥幸撿了一條命。

第二天,岡部擬寫了《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戰死報告》,呈報給日本陸軍大臣畑俊六:“部隊長深入第一線視察敵情和地形,下達了從西南方向席卷敵人的命令,離上莊子約1000米的一戶人家內突然遭到數枚迫擊炮彈的落下爆炸,腹部和兩腳十幾處受到致命的重傷。”

 

阿部規秀的簡曆

 

注意,報告說阿部被“數枚”迫擊炮彈所炸。目前看到的日方記錄,無論官方報告還是私人日記,都說阿部在一戶農家院內被炸,而不在戶外。這一說法與我軍認定的“山頭”“山溝”或“附近”,都不相符。順帶說一句,這個獨立農家小院現在還在,院子裏有一處淺坑,房東說這個坑是當年炸死阿部那顆炮彈留下的。

這就出來一個地點問題。按陳正湘日記,阿部被炸這天一分區兩次炮擊,第一次打山頭,第二次打山溝,似乎都沒炸到阿部。還有一個時間問題。據《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戰死報告》,阿部死於“7日下午9時50分”,是被炸“3個多小時後”。倒推回去,阿部挨炸應該是7日下午6時後,即18時後,這與陳正湘記錄的炮擊時間有出入。

這樣一來事情變得複雜。因為炸死阿部的“數枚”炮彈如果不是來自一分區,隻能來自特務團了,這對與傳統說法出入太大。盡管從日軍標圖看,阿部被炸點離特務團的炮似乎更近。

可惜的是,和一分區一樣,特務團戰報同樣沒留下炮擊目標、時間及彈藥消耗記錄。但是一分區有陳正湘日記,提供了炮擊時間和目標,而特務團沒有日記,隻有一張照片,無法得知更多細節。

會不會有這種情況:獨立家屋盡管不是一分區鎖定目標,碰巧一群炮彈跑偏飛入院內,落到阿部腳下歪打正著?這有點神劇。理論上有可能,但缺少證據。陳正湘日記寫道“這兩天炮打的百發百中,可惜炮彈太少,不然可大大殺傷敵人”。這個“百發百中”,顯然不支持“數枚”炮彈跑偏誤入民宅的猜測。況且一分區因“炮彈太少”一共沒打幾發,打中打偏應一目了然。

補充說一句,日軍史料披露後,很多回憶直接把獨立家屋鎖定為炮擊目標之一,炮擊次數和彈藥,也比陳正湘日記多出了很多。如果無視原始筆記任意發揮,曆史恐怕跑偏成劇本了。

1939年11月22日,日本報紙報道“阿部規秀部隊長壯烈戰死”。11月24日,毛澤東等給八路軍總部和晉察冀發電報,要“(聶)榮臻應查明係我何部所擊斃”阿部,並“加以敘述報告我們”。25日,中共的《新中華報》發表短評:“八路軍擊斃敵阿部中將”。短評寫道:“抗戰以來,敵軍中將指揮官,在戰場上被我擊斃者,此還算是第一次。真值得我們興奮!政府應當獎勵和發揚這一光輝例子。”

 

陸軍中將阿部規秀的戰死報告

 

當月,蔣介石給朱德發來了嘉獎電報:

“據敵皓(19)日播音:敵辻村部隊本月江(3)日向冀西淶源以南進犯,與我第一百二十師激戰,當將該敵擊潰。支(4)日敵阿布中將率部來援,複陷我重圍,阿布中將當場斃命等語。查辻村大隊確係獨立第二混成旅之第一大隊,阿布中將似係該團旅團長,經我殲滅,並將阿布中將擊斃,足見我官兵殺敵奮勇,殊堪嘉慰。希將上項戰鬥經過及出力官兵詳查具報,以憑獎賞,為要。”(《左權軍事文選》)“第一百二十師”即八路軍第120師。

聶榮臻回憶:“敵人的電台廣播了阿部規秀中迫擊炮彈喪命的消息,我聽到了敵人的廣播,延安毛澤東同誌也從各方電台的廣播中得知了這個消息,發來電報,查證此事,並指示我們對有功部隊予以嘉獎。”(《聶榮臻回憶錄》)

調查應該不難,因為晉察冀隻有一個炮兵連參戰。1940年1月21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通令嘉獎一分區炮兵連,表彰該連在黃土嶺戰鬥中“以準確的射擊命中敵酋”,立下殊功。120師特務團雖也攜炮參戰,而且始終堅守在戰鬥最激烈的黃土嶺,但不屬於晉察冀軍區序列,不在查找範圍內。

不久,為配合宣傳,楊成武在晉察冀《新長城》雜誌發表文章:《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瞧一瞧八路軍是不是遊而不擊》,講述擊斃日軍中將的經過。阿部規秀這個名字,自此與晉察冀的榮譽緊緊聯在了一起。

說件蹊蹺事。日軍的旅團長通常都是少將,師團長才是中將,唯獨阿部例外。而且按慣例,軍官陣亡後都要晉升一級,但阿部死後並沒有晉級,還是中將軍銜。

從阿部履曆表發現,他是10月2日才從少將晉升中將的,而10月25日阿部就接到調令,新的職務為天皇侍從武官。從時間上看,或許阿部升任中將不是為了繼續擔任旅團長,而是為了調任天皇侍從武官?這倒能解釋日軍為何一反慣例出來個中將旅團長。

按說阿部完全可以直接趕回東京赴新職,但他沒走,而是接到調令第2天“翌26日”“親赴軍隊指揮”(《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戰死報告》),以中將旅團長的獨特身份率部討伐八路軍。或許阿部想站好最後一班崗,討個好名聲?

“阿部部隊之一部兵力在淶源南方地區越過長城線實行討伐。該部前日於白石口南方蒙受巨大損失”“雖情況不明,但似非一般戰鬥。對此,駐蒙軍之措施,除努力探明情況外,命飛機配合行動,並考慮增加兵力。但因旅團長申請親自集中兵力前往,無須增派兵力,因此取消增兵。”(《岡部直三郎大將日記》)

也許是命中注定,阿部這一次討伐有去無回,成就了八路軍一段輝煌戰功。

 

昭和14年(1939)11月22日的《朝日新聞》上刊登了阿部規秀陣亡的消息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1957年8月2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楊成武署名文章:《“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憶擊斃日軍“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阿部規秀中將的黃土嶺戰鬥前後》。上世紀60年代初,解放軍出版社的《星火燎原》係列叢書第五冊,收入了這篇文章。

1965年10月24日,人民日報刊發報道:《炮小誌大——記擊斃日寇阿部規秀中將的某部炮兵連》,這個連隊的前身,正是晉察冀軍區一分區迫擊炮連。

到目前為止,敘述黃土嶺戰鬥的各種公開出版物,看不到特務團炮擊日軍的敘述。擁有特務團血脈的步兵第2師和第一集團軍,雖然在各自軍史中有所記載,但限於內部教育,並不對外。

這是一件光榮的事,120師為何要保持沉默?其實這件事在當年曾爭議很大。特務團《黃土嶺戰鬥詳報》,曾記錄據俘虜過來的民夫說“你們打死鬼子兩個大官,鬼子哭的非常利(厲)害”等語。得知阿部喪命後,這支部隊更加堅信是自己幹掉了阿部規秀,一時議論紛紛。120師老同誌幾乎都知道這件事,幾十年後還在為特務團鳴不平。

但120師師長賀龍的一句話,把這件紛爭鎖進了曆史。賀龍說(大意):誰打死不一樣?都是八路軍,有什麽好爭!自此,特務團開始沉默,不再公開說長論短,盡管未必情願。120師給八路軍總部報告黃土嶺戰鬥,隻簡單提了一句:此役“阿部中將斃命”。隻報戰果,不談功勞。

在八路軍廣為宣傳、晉察冀熱烈慶功的當口,很難想象另一支部隊來爭功會造成什麽影響。假如雙方換位,相信晉察冀同樣會緘口不爭。榮譽是八路軍的,這就夠了。

80年時光流逝,曆史越來越遠,真相越來越近。炸死阿部的迫擊炮,到底是一分區的還是特務團的?

從日軍檔案看,阿部被炸地點、時間都與我軍說法相悖,這給晉察冀擊斃阿部的傳統敘事打上了問號。而日軍標出的兩處八路軍炮陣地,國家博物館的照片背書,讓特務團攜炮參戰這段塵封多年的曆史,水落石出。

也許未來還會有意想不到的證據出現,為這場戰鬥提供更多細節。但一個基本事實決不會改變,那就是幹掉日軍中將這份榮耀,永遠屬於八路軍。

(本文摘自2019年第11期《檔案春秋》,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