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駐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分社首席記者王洪起回憶

來源: 2023-01-30 21:35:0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新華社高級編輯、前駐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分社首席記者王洪起回憶
據新華社高級編輯、前駐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分社兼駐斯科普裏分社首席記者王洪起回憶: *****

“1961年春,蘇聯中斷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中國除了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幾十萬噸糧食以外,還提供了2.5億元外匯人民幣的援款,承擔了19個成套項目,幫助阿實現了瀕於夭折的第三個五年計劃,解決了阿的燃眉之急。……概括起來,自1954年至1978年,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其中一般物資占28%強,軍事物資占43%強,成套項目占25%強,現匯占2%強),阿成為我對外援助受援國人均數額最多的國家。中國援阿成套項目共計142個,其中已經建成的91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已經考察和進行設計的17個。中國為阿爾巴尼亞興建了鋼鐵、化肥、製堿、製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通訊和廣播等部門的項目,大大提高了阿的工業化水平。應當強調指出的是,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的大量援助,正是在中國“三年困難時期”,以及後來在粉碎“四人幫”和遭受唐山地震,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中國盡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新最好的設備、機械、拖拉機、車輛等提供給阿,僅糧食就達180萬噸。同時也應承認,在當時曆史條件下,中國的經濟和技術還比較落後,有的援阿項目超過了中國的經濟和技術負擔能力,上馬顯得頗為吃力。為了完成阿的複雜項目,中國在無實踐經驗的情況下不得不先在國內進行大量試驗和試製工作,甚至動員了全國26個省市的100多個單位參加,並建立專門的實驗工廠。為此,中國還有兩人犧牲了生命。”

在三年困難時期的1961年,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幾十萬噸糧食、時值2.5億元人民幣外匯的援款,以及19個成套項目。其中,部分糧食還是三年困難時期由於糧食短缺,計劃從加拿大購入。在阿方要求之下,中共政府下令將糧食從加拿大運往阿爾巴尼亞。1962年七千人大會後,王稼祥建議中共中央對外援助“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被毛澤東點名批評。王稼祥被撤除銷了中聯部部長的職務。耿飆擔任阿爾巴尼亞大使時(1969年左右),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經濟、軍事援助項目總值將近90億元人民幣,且造成了大量的浪費。在1969年,阿爾巴尼亞的非生產建設項目的投資占國家總投資的24%,造成勞動力嚴重缺乏。而中國援助的機器和物料,被用作非生產用途(如水泥用作製作大量的紀念碑)和隨意擺放造成嚴重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