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欠她一個諾貝爾獎

來源: 2022-12-01 10:43:0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漢嘉女1 2022-12-01 04:35 發表於四川

胡適慧眼識珠

 

吳健雄

 

19903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2752號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
這是怎樣傑出的一位女性,才能獲得如此殊榮。
1912531日,吳健雄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太倉。父親吳仲裔是個有著進步思想的人,思想開明,提倡男女平等,希望女兒能像古代的穆桂英、花木蘭一樣巾幗不讓須眉。
吳健雄出生時,她和哥哥弟弟們正好排到健字輩,再按照“英雄豪傑”的順序取名,吳健雄排行第二,便取名“健雄”。
吳健雄從小思維敏捷,勤奮好學,還在父親吳仲裔創辦的明德女校學習時,就對語文、數學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心。
1923年,吳健雄從明德女校畢業,便去了離家50裏外的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就讀。
1929年,吳健雄從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保送進入南京中央大學的資格。按照當時教育部的規定,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必須從事教學一年,才能繼續深造就讀。不過,這一規定的執行並不嚴格,所以吳健雄就偷偷跑去報考了上海中國公學,成為了胡適的學生。
吳健雄報考中國公學,就是奔著胡適去的。她讀過胡適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對胡適非常仰慕。
但胡適並不認識吳健雄,他隻知道中國公學來了一個資質非常優異的學生,叫什麽,他也不曉得,也沒來得及關注。
直到有一次考試,考試時間是三個小時,考試內容是:對清朝三百年思想史的看法。吳健雄坐在前排,頭也不抬、筆也不停地寫了兩個鍾頭,就第一個交了卷。好多人寫了三個鍾頭也沒寫完。
胡適收完卷後,回到教務室,立刻拿出那份最早交上來的卷子。展開一讀,不禁連連稱讚。正巧,中國公學的另外兩位名師楊鴻烈、馬君武都在教務室。胡適看完卷子,轉頭對兩人說:
我教書這麽久,從未遇到有哪個學生能對清朝300年思想史理解得如此透徹。這個小姑娘可真厲害,我要給她100分。
聽到此言,楊鴻烈、馬君武兩人也紛紛表示,自己教的有個女生也總是考100分。三人同時來了興趣,便說:
我們各自寫下這個學生的名字,看看究竟是哪些人。沒想到寫好後一看,三個人寫的都是吳健雄。
後來,胡適曾公開表示,自己這一生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便是收了吳健雄這個學生。胡適經常勉勵吳健雄說:你是個很聰明的人,未來成就不可限量,你不要將眼光僅局限在國內,你以後必須出國。希望你能利用在外學習的時間,多讀國外書籍,學習科學,使得自己見識高明,做一個博學的人,對國家人民多做貢獻。
胡適又進一步引導說:要知道,凡是一流的科學家都是知識淵博的人,因為他們能夠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約,故能大有成功。
有一次胡適外出旅遊,偶然在某個小書店裏看見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書信集,雖然當時身上已經沒多少錢了,但胡適還是毫不猶豫地付了全款,把書寄給了吳健雄。
1936年,胡適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參加三百周年紀念演講,特地專程去了柏克萊大學,與吳健雄促膝長談。

胡適與吳健雄

 
吳健雄在美國期間,參與了曼哈頓計劃,成功解決了核反應的連續性問題。
當時美國為搶在德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專門製定了曼哈頓計劃。曼哈頓計劃中有一個課題、是所有科學家都絞盡腦汁渴望突破的:單純引爆一次核爆炸很容易,但第一次核爆炸所引起的反應,會阻止後續核爆炸的產生,使核爆炸無法持續進行。
奧本哈默作為曼哈頓計劃的總負責人,在麵對這一世紀難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吳健雄。奧正哈默知道,吳健雄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人選,也是唯一人選。
作為曼哈頓計劃中唯一的女性科學家,吳健雄沒有讓奧本哈默失望。吳健雄是世界上第一個解決核反應連續性難題的科學家。
在吳健雄之前,有無數科學家對此進行過探索。但在吳健雄研究完成之後,再也沒有任何科學家對此進行探索,因為吳健雄已經十分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難題。
說起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楊振寧。但鮮少有人知道,是吳健雄幫助李政道、楊振寧驗證了宇稱不守恒定律,為兩人鋪平了通往諾貝爾獎的坦途。
1956年,李政道、楊振寧二人提出了宇稱不守恒定律。理論提出容易,但要驗證理論,就實在太困難了。
二人想盡了各種辦法,連如何驗證這個理論的方式都想了好幾種,但是沒人肯幫他們驗證,因為沒人相信這個理論可以成立。
無奈之下,二人隻能找到吳健雄。那時候,吳健雄已經和丈夫袁家騮買好返回大陸的船票,他們離開故鄉已經二十多年了。
但吳健雄一接到楊振寧的電話,便立刻退掉了船票,並征得丈夫的支持,自己一人返回紐約,讓袁家騮獨自一人回國。
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吳健雄終於用實驗證明了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的宇稱不守恒定律是正確的,李政道和楊振寧也因此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按理說,吳健雄應該與李政道、楊振寧一起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結局卻是,吳健雄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當時眾說紛紜,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因為諾貝爾獎委員會歧視吳健雄是華裔女性。
和許多人的說法不同,匈牙利的科學史家豪爾吉陶伊,從技術層麵作出的分析,認為吳健雄未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主要原因,是吳健雄實驗論文發表的時間晚了(1957115日)。按照諾貝爾基金會製定的流程,想要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必須要擁有提名權的人提出書麵推薦。書麵推薦中,必須要提供已經發表過的能夠說明理由的材料。
可是,1957年提名推薦諾貝爾獎名單時,吳健雄的實驗論文還沒有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這就使想要提名推薦吳健雄的人,無法提供已經發表過的相關資料。
這種說法也許是比較客觀的,但這並不能完全排除諾獎評選中的不公。而這件事不可避免地成為吳健雄畢生的遺憾,她在1988年與友人的回信中曾舊事重提,說自己向來不注重名利,但1957年的諾貝爾獎充滿了不公平,這種做法深深地傷害了她。
不過,即便吳健雄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她依舊是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1958年,她以女性的身份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第一個女榮譽博士,同年,她成為美國建國史上第一個華裔院士。這兩份殊榮對於吳健雄來說,可謂實至名歸。
晚年,吳健雄夫婦回到故鄉,第一站便來到了自己的母校瀏河中學(1985年恢複為明德學校)。在校長的陪同下,吳健雄和袁家騮參觀了整個校園,還特地去看了父親吳仲裔生前開辟的藝芳園。
198810月,吳健雄和袁家騮夫婦回鄉出席紀念吳仲裔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大會。吳健雄借此機會設立了紐約吳仲裔獎學金基金會,用於獎勵明德學校的優秀師生。
19925月,由吳健雄出資建造、專門用來接待外來專家學者的紫藤閣落成,吳健雄和袁家騮特意回鄉參加了落成典禮,還在紫藤閣東側,栽下了兩棵雪鬆。

周恩來會見吳健雄夫婦

 
70年代到90年代,二十多年來,吳健雄先後為明德學校捐資捐物,以改善學校教學條件,共計達五百多萬人民幣。
1995年秋天,吳健雄因高血壓引發輕度中風。經醫院及時搶救,沒落下什麽後遺症。但醫生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給她裝上了心律調整器,讓她在家靜養。
1997年年初以來,吳健雄的身體狀況一直在不斷好轉,精神也不錯。這種好狀態一直持續到216日上午1130分。
那天,正躺在沙發上休息的吳健雄突然感覺頭疼,她讓袁家騮扶她上床休息。袁家騮聞聽立刻趕了過來,但吳健雄已經陷入昏迷。很快,救護車來了,一路拉響警笛趕往醫院。醫生在車上緊急施救,但沒等救護車開到醫院,吳健雄已經停止了呼吸。
222日,吳健雄追悼會在紐約市曼哈頓區康貝爾殯儀館隆重舉行。袁家騮靠在棺前,對躺在裏麵的愛妻喃喃細語,深情吻別。靈堂內外站滿了吳健雄的學生和朋友,許多人紛紛趕來與吳健雄作最後的告別。
19985月,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精心設計,建築大師貝聿銘審定、眾多大師級人物參與的吳健雄墓園建成。

1998530日,86歲的袁家騮捧著吳健雄的骨灰盒,在吳健雄墓園舉行了安放儀式。這一天,正是吳健雄和袁家騮結婚五十八周年的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