際遇— 失去便是另外一種人生

 

漢嘉女1 2022-08-25 05:31 發表於四川
失去便是另外一種人生

© 徐敏|文

 

01

 

1962年,湖南湘鄉東郊鄉有個考生叫錢宗仁,高考總分列全省前10名。這個成績是可以上清華的,招生小組都準備錄取了,但一看家庭成分是富農,政審結論是“不宜錄取”,隻好放棄。

 

1963年他再次參加高考,被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係錄取,再次因成分問題受到阻攔,當地有關部門不給辦理戶口遷移手續。即便如此,哈工大仍然替錢宗仁辦理了入學登記,錢宗仁也坐進了教室。但三個月後,哈工大最終沒能抵抗住東郊鄉四清工作組的極力阻撓,不得已讓錢宗仁退學回家。

 

1964年,錢宗仁連高考資格都成了問題,他9次去公社申請報名,9次被拒之門外。悲憤無奈之際,錢宗仁決定告別考場,遠走天涯。這年8月,錢宗仁登上了西去的列車,來到了新疆。

 

大學夢碎的錢宗仁,在新疆一呆就是十多年,受盡種種磨難。

 

文革結束,恢複高考,錢宗仁迎來轉機。19814月,錢宗仁參加新疆廣播師範大學畢業考試,以8門功課七門滿分的成績,取得了畢業證書。同年9月,他考取了西北大學數學係的研究生,成績在26名考生中名列第一。但因年齡超過兩歲不能錄取。

 

1981年的考研年齡限至在三十五歲,而這年錢宗仁已經三十七歲。命運好像總是和他過不去:1978年考研年限是四十歲,1979年和1980年都是三十八歲,輪到錢宗仁考研了,一下子降到了三十五歲!

 

錢宗仁報考的是劉書琴教授的研究生。他先給西北大學辦公室寫了封信,述說自己的特殊經曆和求學心情,並承諾讀一年便參加畢業考試,以彌補年齡差。然後就動身去西安直接找到了劉書琴。劉教授實測後認為,錢宗仁的實際水平要高於考試分數所反映的水平,確有培養前途。為此,劉教授親自跑到陝西教育廳要求破格錄取,但不被允許。

 

劉書琴無奈,替他買了一張去北京的快車票,交代錢宗仁說:“你到北京去找教育部,看看年齡問題能否有所鬆動。我再給你寫封信,找找數學研究所的張廣厚,請他幫忙想想辦法。”

 

張廣厚是與陳景潤、楊樂齊名的數學家。

 

張廣厚看了劉書琴的信後,通過《光明日報》和《中國青年報》兩個記者,到教育部研究生處為錢宗仁陳情,結果無功而返。

 

19826月,事情突然有了轉機。錢宗仁接到一個電話,是北京工業學院打來的,說數學係的楊維奇教授要招收他做研究生,請錢宗仁速寄檔案。

 

原來錢宗仁考研一事,在數學界引起關注。北京工業學院的楊維奇教授在青島一次會議上,聽張廣厚說起此事,決定破格在1982年招錢宗仁做研究生。楊維奇在單葉函數領域享有國際聲譽,利用他在北京教育界的聲望,已征得教育部同意。

 

這讓錢宗仁喜出望外,不料卻在檔案問題上陷入困境,他的檔案找不到了。原因是198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南疆石油指揮部急需翻譯人才,因錢宗仁英語了得,要調他去當翻譯,誰知第二年這個單位成了關停並轉企業,不需要翻譯了,連帶還把錢宗仁的檔案給弄丟了!

 

後來經過阿克蘇地區宣傳部長宣惠良的極力幫忙,寫了一份詳細證明,奔走了好幾個相關單位,一一蓋上公章,寄到北京。結果還是晚了一步,已經過了招生時間,錢宗仁到北京讀研的事情又一次告吹。

 

宣惠良非常同情錢宗仁的遭遇,1983年春,在他的奔走呼號下,錢宗仁調入塔裏木農墾大學當了一名數學教師,身份由工人轉為幹部。後經學校同意,去了北京工業學院數學係進修。

 

1983年底,新華社新疆分社記者藍學毅到北京開會,午餐時與人民日報記者孟曉雲聊起錢宗仁的經曆,孟曉雲聽得熱血沸騰,決定采訪錢宗仁。

 

19844月,孟曉雲在《文匯月刊》發表報告文學《胡楊淚》,介紹錢宗仁的事跡,曾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的李荒讀後,很受觸動,把文章推薦給了李銳。李銳時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李銳讀後即撰文向《人民日報》推薦,隨即《人民日報》及全國30多家報紙相繼轉載,十多家省級電台全文轉播,無數讀者為之深受感動,有人給報社寫信,願意資助他去國外留學。

 

19853月,在李銳的斡旋下,錢宗仁調《人民日報》擔任記者。

 

19858月,哈工大給錢宗仁補發了畢業證書。

 

這月底,錢宗仁外出時突然暈倒,被診斷為肝癌晚期,因醫治無效,於102日病逝,終年41歲。

 

錢宗仁這一生,充滿悲劇色彩,但又分為兩個時段。文革前,講階級鬥爭,被剝奪了上大學的權利。文革後,有了上大學的權利,卻又遭遇了年齡限製。尤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那麽多伯樂看出他是匹千裏馬,替他聯係、奔走、呼籲,結果都撞在一麵看不見的牆上,被彈了回來。這才是最大的悲劇。

 

02

 

193012月,華羅庚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清華大學數學係教授熊慶來,在圖書館見到了這篇論文,非常激賞,推測作者定然有留洋背景,但查遍了歸國留學生名錄,卻怎麽也找不到華羅庚的名字。

 

一打聽,才知道華羅庚不是什麽留學生,隻是個初中畢業生,當時正在浙江金壇中學打雜,身份是庶務員。求賢若渴的熊慶來聽了非常心疼,立即與校方交涉,將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因為學曆隻有初中文憑,所以校方隻能把華羅庚先安置在圖書館做助理員。

 

熊慶來是清華的數學係主任,他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給華羅庚提供了從未有過的學習環境。一年後,熊慶來將華羅庚聘請到數學係擔任助理。那段時間,華羅庚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僅隻用了一年半時間,就自學完了數學係的全部課程,還掌握了用英文讀寫的能力。

 

1933年,圍繞華羅庚的任職在清華展開爭論。熊慶來認為人才難得,應當破格錄用,有人則以清華應有起碼的準入資格,初中生登大學講壇有損清華聲譽。最終在熊慶來等人的堅持下,華羅庚被提拔為助教,擔任微積分教學。一年後,又將他提升為講師。

 

1936年,華羅庚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劍橋大學。他不像一般的訪問學者,花幾年時間攻克一篇論文,拿一個博士頭銜。他隻是不斷地聽課、記筆記、寫論文。當他離開劍橋時仍然隻是初中文憑,但他卻至少發表了15篇論文,這些論文大都足以使他拿到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甚至為他在世界數學界贏得了聲譽。

 

1937年,華羅庚回到清華,教授聘任委員會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直接將他聘任為教授。

 

不久,清華南遷,與北大、南開組成西南聯大,落腳昆明。華羅庚隨同前往,租房而居,將全家安頓在一個小村莊的兩間小樓上。“晚上一燈如豆。所謂燈,乃是一個破香煙罐,放上一個油盞,摘些破棉花做燈芯。為了節省菜油,芯子撚得小小的。晚上牛擦癢,擦得地動山搖,危樓欲倒,豬馬同圈,馬誤踩豬身發出尖叫,而我則與之同作息。”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堆壘素數論》撰寫完成。1941年,31歲的華羅庚被授予首屆國家學術獎一等獎。
1948年,民國政府評選院士,華羅庚和薑立夫、陳省身、許寶騄、蘇步青一起成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數學院士。

 

03

 

1929年,19歲的錢鍾書報考清華大學外文係,數學隻考了15分,但國文卻是特優,英文索性就是滿分。主管招生的老師,拿著這樣的成績有點犯難。收吧,數學太差;不收吧,又實在可惜。一時間猶豫不決,欲退不忍,欲取也難,於是請示校長羅家倫,由他定奪。

 

羅家倫調來試卷一看,大感驚訝,當即拍板說:此乃奇才,收!

 

錢鍾書進入清華後,果然處處表現出千裏馬姿態,不斷刷新清華“紀錄”:讀書數量第一,發表文章第一,英文翻譯第一,……很快名震校園,成為清華出名的才子。證明羅家倫是個伯樂,眼光沒有看錯。

 

有一天,吳組緗與曹禺等人在咖啡室偶遇錢鍾書,曹禺對吳組緗說:“錢鍾書在那裏喝茶,何不叫他給你開一張英文禁書的書單?”於是吳組緗走過去,請錢鍾書給他開列三本英文禁書。錢鍾書隨手在桌上拿起一張紙來,在正反兩麵寫了三四十本英文書名,並用英文列出推薦書目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色。讓曹禺等人大驚失色,目瞪口呆。

 

錢鍾書後來之能成為大師,羅家倫是發現他的第一個伯樂。

 

04

 

1945年,重慶中央大學建築係畢業的吳良鏞,從中國遠征軍中複原回到重慶,正在尋找工作,就接到著名建築師梁思成托人帶給他的一封信,召他去做助手。

 

當時,梁思成在重慶主持“戰後文物保存委員會”,準備編製一本《全國文物保護目錄》,需要有人幫助繪圖。他在物色人選時,看見重慶中央大學油印的《建築》刊物上,有吳良鏞撰寫的一篇題為《釋“闕”》的論文,發現作者正是他要尋找的助手。

 

吳良鏞給梁思成當助手的時間隻有三個多月。1945815日,日本投降,文物保護目錄也編繪完成,機構撤銷,工作結束,吳良鏞也就離開了梁思成,重新開始另尋職業。

 

沒想到剛過了兩個月,就接到梁思成先生來信,告訴說清華要辦建築係,要吳良鏞去他那兒一趟。見麵後,梁思成告訴吳良鏞,出於戰後建設的需要,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已經批準成立清華建築係,希望吳良鏞能在新開設的建築係擔任助教,大家共同創業。麵對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吳良鏞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從此確定了他終其一生的道路。

 

19488月,受梁思成推薦,吳良鏞獲得了匡溪藝術學院獎學金,進入美國匡溪藝術學院建築與城市設計係,投身到世界著名建築大師沙裏寧門下。

 

在美國留學期間,吳良鏞跟隨沙裏寧,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麵提升自己,努力深造,在19495月獲得碩士學位。之後,吳良鏞繼續留在美國,完善他的研修學習。第二年,吳良鏞接連收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幾封來信,催他趕緊回國參加建設。

 

1950年,吳良鏞回到清華建築係擔任教師。1978年,任清華建築係主任。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拿到一係列國際國內大獎。

 

如今,享譽國內外的吳良鏞已逾百歲高齡,每當回憶起自己走過的道路,他總會深情地說,是梁思成先生把我帶進了清華建築係,“後來又推薦我去沙裏寧教授處學習,奠定我一生的學術道路。每思至此,對老師栽培之恩,情不能已。”

 

資料來源:
1、百度百科《錢宗仁》
2、陳章《最是胡楊人景仰》
3、袁帆《國匠風範仁壽大鏞》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