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列全球第一
2月10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以下簡稱產權組織)發布了2021年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成果,全球知識產權服務量創下新紀錄。在全球大流行病期間,甚至在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下滑期間,知識產權申請活動量仍實現了增長。中國表現持續向好,在國際專利和商標申請上排名繼續領先,國際專利申請連續三年位列全球第一。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6952件已公布PCT申請成為2021年的全球最大申請人。浙江大學(306件)位列2021年全球教育機構第二。
通過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專利國際申請量是衡量創新活動廣泛使用的一項指標。2021年專利國際申請量增長了0.9%,達到277500件申請,這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數量。亞洲作為專利國際申請的最大來源地體現了其領先地位,占2021年申請總量的54.1%,而十年前2011年該比例為38.5%。
產權組織的全球商標(商標國際注冊馬德裏體係)和外觀設計(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體係)申請體係——用於保護和推廣品牌以及手機等產品的外觀和觸感——均取得了兩位數增長,創下了新紀錄,產權組織的反域名搶注和仲裁與調解活動量也同樣創下新高。
“這些數字表明,盡管大流行病造成了幹擾,但是人類的聰明才智和創業精神仍很強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說。
在國際專利體係中,2021年,中國(69540件申請,同比增長0.9%)仍然是PCT的最大用戶。緊隨中國之後的是美國(59570件申請,+1.9%)、日本(50260件申請,-0.6%)、韓國(20678件申請,+3.2%)和德國(17322件申請,-6.4%)。
2021年,亞洲占據了全部PCT申請活動的大部分,這是過去二十年來亞洲作為創新活動引擎崛起劃出的更大軌跡的一部分。
申請人方麵,在華為公司之後,是美國的高通公司(3931件)、韓國三星電子(3041件)、韓國LG電子公司(2885件)和日本三菱電機株式會社(2673件)。
在前十大申請人中,高通公司報告的2021年已公布申請數量增長最快(+80.9%),從而使其從2020年的第五位躍至2021年的第二位。高通公司與數字通信有關的申請量幾乎翻了一番——從2020年的1486件增至2021年的2951件——幫助推動了強勁的整體增長。
202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以551件已公布申請繼續在教育機構中排名榜首。中國的浙江大學(306件)位列第二,其後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27件)、中國清華大學(201件)和美國斯坦福大學(194件)。 上榜的前十所高校中,中國和美國各占四所,日本和新加坡各占一所。新加坡國立大學首次躋身前十名。
就技術領域而言,計算機技術(占總量的9.9%)在已公布的PCT申請中占比最大,其次是數字通信(9%)、醫療技術(7.1%)、電氣機械(6.9%)和測量(4.6%)。
2021年,在排名前十的技術領域中有六個出現增長,其中藥品(+12.8%)申請報告的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生物技術(+9.5%)、計算機技術(7.2%)和數字通信(+6.9%)。這些領域的增長證明了隨著大流行病的蔓延,衛生相關技術的活力,以及數字技術進步的持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