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第一代紡織女工回憶:六十年前的大廠榮光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1-11-19 18:55: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29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 在 2021-11-19 19:00:4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榮光,杭二棉就是過去那個年代人人得以豔羨的標準“大廠”。

因為趕上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工業化浪潮,主人公不經意間改變了命運,實現了從鄉下人到現代化紡織女工的躍遷。

那時候,當技術工人是驕傲的,當杭二棉的女工更是吃香的。

一個大廠就是一個小社會。群眾吃苦耐勞,幹部帶頭吃苦,那個年代的群眾和幹部,分不出你我,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大家覺悟高。

同事感歎:小時候去爸爸的工廠,就是這樣子,綠樹成蔭,廠房高大,熱氣管道綿延。

許多人記憶深處還留著“大廠”熱氣騰騰的烙印。那些烙印中深深鐫刻的艱苦奮鬥的精神,奮發圖強的意誌,勤儉節約的品德,依舊是我們今天走在共富路上最重要的價值方向和精神動力。

走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

我們的流金歲月

我和“杭二棉”

口述 張玉珍 整理 林魯伊

01

女工大部分來自農村,人蠻老實,但到哪裏都嘰嘰喳喳。將來操作機器,沒個紀律咋行?

1958年7月15日,這日子我記得很清楚。

那年我20歲,在蕭山城廂鎮呂才張村小學教一年級到三年級。我是初中畢業生,在當時屬於文化程度比較高的。

晚飯後,我在家門口扇扇子乘涼。有兩個鄉政府的幹部走來,一個說,有一家很大的棉紡織廠正在籌建,準備在你們村招人。

我問,我可不可以報名啊。人說可以啊,你有大學問,工廠正需要呢。說完,給了我一張招工表格。

本文口述者(中)

當教師我覺得很不錯,但現在有到大廠的工作機會,我也很想試試。十天不到,我就接到通知,算是上班了。

後來我才知道,當時發展民生成為國家重點,省裏決定新建一座擁有2244台布機的大型棉紡織廠,名字是蕭山棉紡織廠。1968年,改為杭州第二棉紡織廠,也就是杭二棉。

蕭山當年有國營“三大廠”,除了杭二棉,另兩家是杭州齒輪箱廠和杭州發電設備廠,都是和蕭山縣級別一樣的單位,都是幾千人的大廠。能進這三家單位工作,是十分光榮的事。

杭二棉全景

這個廠子,是朝著“最大最好”的目標建的。籌建處的老大姐張毅,原先在杭州一家紗廠任軍代表,調來任籌備處主任,後來做了書記。第一任廠長華光,之前是紹興市委副書記。

當時的省委書記江華,經常來廠裏視察,解決難題。

進廠沒幾天,我們第一批女工就被拉到杭州靈隱寺一帶培訓。

近1000人的女工,大部分來自蕭山、紹興,還有寧波、溫州的農村,人都蠻老實,但有點不拘小節,到哪裏都嘰嘰喳喳。將來操作機器,沒個紀律咋行?張毅同誌很重視這事,親自給我們上課,還請來戰鬥英雄和支前模範,給我們做思想教育。

02

明明對操作步驟都滾瓜爛熟了,但一站到機器麵前,還是傻眼了。飛速旋轉的紗錠,看得人晃眼,而且紗錠轉久了溫度高,手一摸,燙得受不了

9月,這1000人又分撥去了上海、寧波、無錫等地培訓。去上海的有四百多個,這四百多個又分撥到各個棉紡織廠學習。

我和十多人分到上海國棉十一廠,又分成兩個小組。我因為當過團支書,就當了小組長。

我們很多人連縣城都沒去過,這下到了上海,個個都想去開開眼。但上頭有嚴格的紀律,下頭有技術的比拚。這次來要是啥也沒學會,回去後就不怕丟死人?

我學的是細紗擋車工的活兒,白天跟著師傅學。十多人在機器前站好,看師傅操作,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漏掉了一個細節。師傅很耐心,一遍遍操作給我們看,再讓我們單個兒上機操作。稍後,我們各自跟著一位師傅固定學習。我跟的是施師傅,是位老大姐,教得很細致,很有耐心。

杭二棉大門

明明對操作步驟都滾瓜爛熟了,但一站到機器麵前,還是傻眼了。飛速旋轉的紗錠,不僅看得人晃眼,而且紗錠轉久了溫度高,手一摸,就燙得受不了。

細紗工最精致也最令人擔心的活,是接線頭。它有五個動作:拔管,引紗,放管,掐頭,接頭,必須一氣嗬成。開始大家都笨手笨腳,接線頭大大超過了規定時間,最長的要一分多鍾,手指也燙起一個個泡。

有一名女工,光學接線頭就花了一星期,急得直哭鼻子,還慪氣不吃飯。我作為組長,常找她談心,進行安慰和勸解。那段時間我白天自己學,晚上給小組開會,鼓勵組員。晚上睡覺前,大家躺在床上,爭著互相背誦動作要領。

一個月下來,大家進步很快,接一個線頭最快的達到3秒多點,師傅們很高興。

也許是我的工作得到了帶隊領導和大家的認可,1958年12月15日,我光榮入黨,成為去上海培訓人員中唯一的一個。

1983年杭二棉北紡團支部新老團幹部合影

為了來上海培訓,我忍痛給8個月大的女兒斷了奶。每個月14元工資,我都盡量存著。有位女工,一個月隻花了6元,是最節省的。

等回蕭山時,我們都買了上海有名的大白兔奶糖,讓老家人羨慕得不得了。參觀南京路和黃浦江,是工廠組織的,那大馬路、那高樓大廈,回蕭山後成為談論很久的話題。

做蕭山第一代紡織女工,是我們當時的誌向。

03

火車沒有班次了。怎麽辦?鐵路部門特批,工人連夜坐上一輛特殊的便車”——“火車頭,直達上海

我們去外麵培訓,全國各地的棉紡織老工人也到蕭山來支援。

印象最深的是呂學文一家,呂學文兩口子1959年從西安調來,接著,他們的兒子、兒媳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從上海調來。過了幾年,這家又有了老三。這三兄弟長大後也進廠工作,恰巧三妯娌也都是廠裏的職工。

一家三代,全都是一個廠的。這麽巧的事,當時就他們一家。

除了人才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也熱火朝天。我們從上海回來,就聽說了男同誌去龍遊扛木頭的事。

那是1958年的下半年,第一期5萬紗錠主廠房按計劃是年底建成,但建廠房需要的1200噸鋼材、6500噸水泥,因為物資緊缺,一直沒著落。

省委書記江華得知情況後,拍板將廠房改為磚木結構,並發話說:“等兩年後賺錢了,再改為鋼筋混凝土的!”

280人的青年突擊隊,立即趕到龍遊的大山裏,經過30天奮戰,硬是把1500立方米木材扛到山下堆好,再運到蕭山火車站。最後一批木材到達時,我們也剛從上海回來,馬上趕去火車站,想辦法把這批木材運回廠。

火車站離工廠差不多一公裏。女工們什麽也不顧了,一人扛起一根木頭,顫顫巍巍地邁開步。再粗點的木頭,就兩個人抬。大家都是利用“三班倒”的休息時間,沒有一個人有埋怨。

那時候的人啊,覺悟真當高!

一切都在步入正軌。1958年9月初,籌建處從杭州佑聖觀路省輕工業廳遷到蕭山縣城廂鎮北郊莊西廟處。

11月,蕭山棉紡織廠正式成立。

1965年五好職工合影

第二年,蕭山從紹興劃歸杭州,但工廠仍然是省裏的重點工程。

重點工程,那當然要享受“重點照顧”吧。有一次,機器配件緊缺,必須去上海才能解決。省委書記江華得知後,馬上指示去上海。

但當時已經沒有火車班次了。怎麽辦?鐵路部門特批,我們的工人連夜坐上一輛特殊的“便車”——“火車頭”,直達上海。

04

男的鐵鍬挖,女的運土,用的全是自己的臉盆。有的小媳婦才結婚,就把漂亮的搪瓷臉盆用上了

第一期基建工程完結後,從全國各地訂購的紡織設備也陸續到了。

零件拆包,分類組裝,上車調試,馬不停蹄,環環相扣,我們要開工生產嘍!

我分在細紗車間做小組長,是第一批上機操作的工人之一。那都是從培訓人員中“好中選優”的。

從鄉下人到現代化的紡織女工,大家都憋著一股幹勁!

80年代初,廠領導與部分中層幹部合影

天氣越來越暖和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因為要在機器前不停地來回奔走,體能消耗大,出汗多,加上車間裏冬天濕冷、夏天悶熱,女工們洗澡、洗衣服成為最大的不便。廠裏沒有水源,廠外倒有條小河,洗衣還可以,洗澡就不方便了。

廠裏決定挖河引水。一號召,全廠就動員起來了。

那時候哪有挖掘機、推土機,全是人工。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勞力了。男的用鐵鍬挖,女的運土,運土的工具全是自己的臉盆。有的小媳婦才結婚,就把漂亮的搪瓷臉盆用上了。

挖河的場麵可壯觀了。200多米長的一條線上,有的人赤腳,有的人穿鞋,一字兒排開。從河底挖出泥,用臉盆盛著,和擊鼓傳花一樣,一盆盆往河岸上傳。

連廠領導一有空也來幫忙挖河。上中班的職工前半夜下班,早上一起床就來工地了。夜班的早上下班後,休息到中午,也來工地了。胳膊酸脹了,手碰破了,隨便貼個膏藥或者用藥水塗抹一下,有的女工甚至來了例假也不願意休息,照樣幹活。

上海越劇院來廠慰問演出合影

你問報酬和補助?說心裏話,我們連想都沒有想過。

那個年代的幹部和群眾,你是分不出來的。我是1961年提拔的幹部,做上千人車間的團總支書記。說是幹部,實際上哪個工人病了或請假了,幹部都要頂上去的。人可以休息,機器不能停啊。

我平時抓思想工作,周六還有響應列寧號召的“星期六義務勞動”,反而比做一線工人時更忙了。

像我這樣的年輕女工,那時的工作狀態就是:有廠無家。

05

1969年,廠裏中晚餐頓頓有葷菜,一天要殺三四頭豬,要用一噸多大米、白麵,雞鴨魚蛋和蔬菜更是不計其數

到了“三年困難時期”,工人的生活也受到影響。

早上是開水泡醬油,或者鹹菜蘿卜幹。中餐是青菜炒蘿卜,有塊黴豆腐吃就是改善生活了。肉,那要到月底才能見到零星一點。

1961到1965年,全國精簡城市人口,號召大家主動返回農村,減少城市的壓力。我們廠有動員回去的,也有主動回去的。我們車間的周師傅,就是因為吃不飽,主動要求回了上虞老家,家裏至少還有地瓜可以吃。

杭二棉幼兒園

餓肚子的滋味不好受,關鍵是要影響紡紗質量。你想啊,人沒吃飽,就沒精神,注意力就不集中,操作機器時也就沒那麽靈巧了。

一位副省長來視察時了解後,支持我們養豬。很快,豬場建起來了,郊區農民也按照協議,每天送來一些魚和鴨蛋。蔬菜呢,就發動團員青年把廠裏的空地利用起來,種上了青菜、蘿卜、辣椒。

我協助生活副廠長工作,帶著食堂主任到處找吃的。後來,我們與嘉興肉聯廠建立了長期的供應關係。

杭二棉浴室

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工人們依舊有幹勁,那會兒湧現了一大批先進人物。1959年10月去北京參加全國社會主義建設先進表彰大會的,我們廠就有兩名代表,一位是先進個人沈美珍,還有一位就是先進集體“董愛冠小組”的代表董愛冠。

後來,我們廠的女工鍾玉英還受邀到天安門城樓上參加國慶觀禮。女工王寶珍,不但工作好,還是工人民兵裏的“神槍手”,為來訪的阿爾巴尼亞領導人做過射擊表演。

到1969年,廠裏養的豬有了200頭。第二食堂也建起來了,每天開飯,都是幾千人密密麻麻。就這樣還不夠用,有些工人就在車間用餐,由食堂做好專門送去。

那時,廠裏的早餐有豆漿油條,中晚餐頓頓都有葷菜,一天要殺三四頭豬,要用一噸多大米、白麵,雞鴨魚蛋和蔬菜更是不計其數。

當時新蓋的食堂(現已拆除)

06

1981年夏天,我們就喝上了檢驗合格的碳酸飲料,與杭州啤酒廠、杭州汽水廠一起成為全市僅有的三家國標

工廠的三期工程全部結束是在1965年底。

解決了就業,帶來了稅收,我們廠為日後蕭山建設紡織化纖基地積攢了家底。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杭二棉成為全省最大的棉紡織企業,出口創匯也是全省同行最高。

當時蕭山國營三大廠裏,屬杭二棉最有名,家業也最大,從幼兒園到職工大學,從醫院到商店……簡直就是一個小城市。有人開玩笑:除了火葬場,什麽都有了。

杭二棉職工醫院住院部

職工醫院的專家,都是國內著名醫學院畢業的,水平高,經常被蕭山甚至杭州的醫院請去會診。那時誰家有人在杭二棉工作,都是自豪的,穿著工作服走在大街上,也是昂著頭的。

紡織廠裏女工多。稍微出挑的女孩子,廠裏男青年都盯得牢牢的,生怕被其他廠的人“搶”走。“三八節”和“五四青年節”的聯誼活動是年輕人最盼望的,還有其他單位看中我們廠的相親“資源”,主動來聯係:“隻要你們來,吃的喝的加上場地,我們全包了”。

汽水生產線

逢年過節廠裏發的福利,羨煞當地人。就連食堂做的各種點心,也變成了送禮的好東西。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廠生產的汽水和它的負責人洪煒。

洪煒是歸國華僑,為照顧母親從東陽調過來。1980年夏天,分管生活副廠長的我找到洪煒,調他去生產汽水。他當時正準備調去廠製圖室,沒想到卻去了汽水房。

洪煒在研究汽水配方

做汽水,他是外行,但小夥子鑽研。第二年夏天,我們就喝上了檢驗合格的碳酸飲料,與杭州啤酒廠、杭州汽水廠一起成為全市僅有的三家達到國家標準的飲料廠家。

我們廠的汽水年產量有100萬瓶,還遠銷到紹興、金華。洪煒本人也因此成為製造汽水的業內專家,1988年被市人事局破格評為工程師。

07

分房工作細致紮實,關鍵是公開、公平、公正。明明家裏有房卻還想問廠裏要,這種人被分房委員會毫不客氣地擋在門外

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廠裏開始蓋沒有衛生間的簡易住宅樓。一大清早,家家戶戶都得去樓下倒馬桶,有郊區農戶來收糞肥。

棉北裏家屬宿舍

1982年,廠裏分房,有800多套。按照雙職工、子女多少、廠齡等標準打分。

房少人多,廠裏組成了20人的分房委員會,其中一半來自生產一線。各個車間也成立小組。有資格的名單、分數,都張榜公布,然後一輪輪篩選,張貼在被稱為“南京路”的廠區主幹道宣傳欄上。

分房工作細致紮實,關鍵是公開、公平、公正。

棉北裏新家屬宿舍

那時候人的覺悟不低的,廠領導和老職工也是高風亮節。我住的是丈夫廠裏的房子,就沒有伸手要。其實我家6人,住的才25平方米。後來要給我分,我讓給了一位資格很老的轉業幹部。

有配偶在其他單位做領導的,明明家裏有房卻還想問廠裏要,這種人被分房委員會毫不客氣地擋在門外。

又過了兩三年,我們廠成為蕭山最早使用生活液化氣的單位。這件事是我去寧波聯係的。後來,因為住在杭州的工人比較多,廠裏又開通了通勤車,終點就在西湖邊的柳浪聞鶯。

廠西家屬宿舍

那會兒,廠裏的生活區、生產區井井有條。主幹道兩邊櫥窗裏,貼滿了會議通知、計劃生育通知、各種喜報、廠報《杭二棉報》以及廠團委的團刊《春之聲》,也擠滿了仔細閱讀的人。廠職工藝術團、籃球隊以及電視台隔三差五為工人們送來精彩表演和好節目。1969年建造的毛主席大理石像,高7.6米,是當時蕭山的地標,至今屹立在原址上,2013年成為杭州市級文物。

1995年前後幾年,為適應市場經濟,我們廠先後搞了多次改革。1998年底,杭二棉破產重組,改為杭州中興紡織廠。最後一任黨委書記張湘蓮,是我的晚輩了,現在時不時還來我家裏敘敘舊。

杭二棉老同誌合影,背景是毛主席大理石像

一切都是向前發展,這個我們都理解。工廠的興衰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杭二棉原址現在是一家國有公司。留給後人記憶的,除了幾棟紅色的職工家屬樓,除了廠門口那尊高大的毛主席像,我想應該還有那些朝氣蓬勃、熱情似火的悠悠歲月。

所有跟帖: 

生産力遠々比農村高、所以紡織女工很自豪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2:05:44

不一定。當時價格不是市場決定的。毛時代紡織業的人海戰術也沒有解決國人的穿衣問題。現在中國紡織工業可以說是衣被天下,她們的工資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41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8:59:30

這些大廠職工一直到八十年代的生活水平工資待遇都好於機關幹部! -振聲- 給 振聲 發送悄悄話 (799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5:17:51

技工收高於普通行政人員,在西方也是一樣,這與姓社姓資無關。朱消氣死後會有無數下崗工人歡呼雀躍。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5:27:44

朱的國企改製和鄧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出一轍,但比先富政策做的更絕更無恥,千人瘦而養一人肥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5:34:05

中國紡織工人衣被天下,工資卻在製造業裏墊底。但不像毛時代,她們有不幹的自由。老板眼下得漲工錢,今後要智能化減少用工。可惡吧?快回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71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9:29:49

我說的是社會分配問題,你說的是生產力水平問題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3:56:10

收入由企業的效益決定,不是行政命令。如果低於貧困線,那是社會福利的事。罵國企改革,沒有道理。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4:12:30

機關小幹部還是大幹部?都是機關幹部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7:24:52

當然指的是一般機關幹部。一個工人與局長廳長比當然毫無意義。但是就我所知88年之前一般的處長家裏生活條件未必好於某些工人。但是未必 -振聲- 給 振聲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1/2021 postreply 05:38:45

處長家庭”絕對“比工人家庭生活強! 當然別抬杠談特例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1/2021 postreply 14:04:17

哈哈,當然不絕對。我在八十年代初接觸過一些省直機關的處長們,就他們的居住條件以及日常生活水平來說,確實與一般工人沒有什麽差別。甚 -振聲- 給 振聲 發送悄悄話 (577 bytes) () 11/21/2021 postreply 20:00:33

一個大型國企的興衰史。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5:47:55

懷舊是人之常情,借此浪漫化落後攻擊改開,就真是見識短了。一個紡織女工跑斷腿累彎腰,最多看200錠紗。現在智能紡紗機萬錠隻需4人。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1479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8:26:55

但工人就會變修了的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8:29:01

最後補充一點,毛時代紡織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如此低下,憑什麽享受相對的高工資?農民天生就該饑寒交迫?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8:31:05

上海工人和上海地下黨一直有大廠派和小廠派,一般來說紡織廠都是大廠。 -亦中- 給 亦中 發送悄悄話 亦中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09:51:49

紡織、食品、飲料、家具這樣的民生企業,國營的比重現在都在10%以下。這些行業的國營大廠,有成功的嗎?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0:05:07

除了低效,這些大廠還是畸形的小農社會生態。廠宿舍、子弟校、廠醫院、廠浴室、廠辦娛樂,子女頂替進廠就業。沒有私密,全方位近親繁殖。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1:32:09

四三方案你先了解一下,中國目前在全球紡織品的產量比超過一半,工藝的先進性與性價比都要考量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3:58:31

我曾發過貼,感歎從毛時代很多地方還衣不蔽體,到如今中國紡織工業每年為世界上每人製衣7件。中國紡織業是by far世界第一大,但並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997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4:25:44

不用爭,中國紡織工業是大而不強。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4:29:09

90年代上海有百萬紡織女工下崗,作為計劃經濟的犧牲品,她們值得同情。中國社會的動蕩,戲弄了農民也戲弄了工人。前者是土地的得而複失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591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6:09:42

更正。90年代百萬紡織女工下崗是全國範圍內的,上海的數字不詳但很高是沒錯的。上海紡織局黨委書記和東航在電視上煽情,下崗女工華麗轉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1546 bytes) () 11/21/2021 postreply 00:21:27

上海畢竟曾是東方的巴黎,第三產業很大,能消化百萬下崗的產業工人。東北的情況絕對不是給不給政策的問題。當時上海麵臨的危機,找不到經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1174 bytes) () 11/21/2021 postreply 00:58:04

不同的年代不一樣,在抗日、工運、共黨接管,大廠起了很大的作用。50、60年代,被尊稱為產業工人,機構大,職工福利好。 -亦中- 給 亦中 發送悄悄話 亦中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18:08:20

紡織工人多豪邁,生產捷報頻傳開,千丈棉紗映紅心,萬匹棉布獻禮來,獻禮來。 -attendance- 給 attendanc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20:14:34

紡織工人多豪邁,金色太陽暖胸懷,毛主席指路我們走,滿天彩霞織出來,織出來。 -attendance- 給 attendanc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0/2021 postreply 20:21:0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